大连绿色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2012-08-15 00:42于成学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连市绿色发展

于成学

(1.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2.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 116024)

大连绿色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于成学1,2

(1.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2.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 116024)

分析了大连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阐述了大连发展绿色产业的经济和产业状况,提出了大连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

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对策

绿色产业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产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据美国际环保商业公司的统计,1990年新产品中仅有5%的绿色产品,到1997年这一比重已经高达80%。可以预言,未来市场将是绿色产品占据优势,世界市场将进入绿色产品时代[1]。

一、大连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到目前为止,针对“绿色产业”的定义,专家们从生态学、产业学、经济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描述,比较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有:(1)进行生产带有“绿色标识”的“绿色产品”的产业则被称为“绿色产业”。(2)绿色产业主要是指直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一些产业或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即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使用中对环境无危害的产业。(3)绿色产业是指:“防止和减少污染的产品、设备、服务和技术”。(4)绿色产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绿色技术的采用为其内在需求,以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外部成本,追求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其目的的企业及其相关组织的集合[2]。

大连作为中国东北老工业城市,曾被严重工业污染,传统老工业急需升级换代。从2000年起,大连正式启动了“碧海蓝天”工程。10多年来,大连大规模实施企业搬迁,把大化集团、大钢集团等160多家污染企业,从繁华的市区全部搬走,淘汰高耗能设备6 000多台,拆除小锅炉3 800多座,关闭了所有的小矿山以及54座水泥厂。搬迁污染企业腾出的空地,目前都建成广场、公园和绿地等公共设施。通过以上措施实施,大连企业污染物削减率达90%,城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80%以上。大连市通过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体系向绿色转型,重点在核电设备、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方面培育绿色产业集群。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构建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绿色产业体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大连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广泛寻求与国际社会的合作。2011年4月,主题为“清洁能源”的第一届国际清洁能源科学会议在大连市召开,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青年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应对未来能源和环境双重危机的战略目标和有效途径。在发展绿色产业上,大连将长兴岛于2010年确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辽宁省综合改革实验区,最终将打造成高端临港产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

尽管大连市绿色产业发展很快,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绿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观念上,长期以来沿用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形成了重发展速度和数量,轻发展效益和质量,重开发而轻保护,以至于大连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城市噪音、城市垃圾和自然生态等方面的指标呈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在发展占比上,大连目前的绿色产业,特别是环境保护产业的产值占整个大连市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不到1%的水平,如不能在短期内扭转这一局面,大连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态赤字将会进一步增加。

2.绿色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具有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很难调整和介入环保和绿色产品行业。目前绿色产业主要存在经济实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低,资金分散,规模效益差,未形成骨干生产量;同时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低。由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投入成本高,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状况,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3.绿色产业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政策、法律、投资等外部环境的扶持和保护。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等诸因素,使得绿色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二、大连发展绿色产业的产业基础分析

绿色产业主要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相对来说,大连一直走在发展绿色产业的前沿,紧紧抓住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瞄准环保和节能产业快速发展的主流,以绿色增长为突破口,加快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近年来,大连市加快生态宜居型城市的建设,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打下明显的“绿色”印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坚定了大连市委、市政府的认识和决心,绿色产业适应当前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形成的全球市场新需求,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有助于保眼前增长,更是抢占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大连未来发展蓄积后劲。为此,大连市通过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体系向绿色转型,重点在核电设备、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方面培育绿色产业集群。

大连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市政府确定抓住国家调整能源结构机遇,大力发展风电、核电装备,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在风电装备制造领域,以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为龙头,全市已建成国内最大的1.5兆瓦风电机组制造基地,同时带动天元电机、瓦轴、大冶轴等一批企业为风电整机配套,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在核电装备制造领域,中国一重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今年全面启动,全市核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已有10多家,中国一重的核压力容器以及宝原核设备的乏燃料格架、人员闸门等产品是国内市场唯一。

同时,大连大力发展半导体“绿色照明”产业,对推动节能减排、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半导体照明产业作为市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2004年大连市成为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至今已初步构建了以大连高新区七贤岭为基地研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化基地核心区、瓦房店市光电园为基地拓展区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适应、上中下游产业链条互相衔接的良好产业发展态势;建立起集衬底原材料、外延片制造、芯片生产、器件封装到高端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涌现出路明集团、长城光电、三维传热等一批高成长性代表企业。市政府与大连理工大学还共同投资5000万元成立了大连光电研发中心,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光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2009年,大连又被科技部批准为“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确立了“双十双百”的试点工作目标:即应用LED照明灯具10万盏,突破LED核心专利10项;培育LED骨干企业100家,实现新增绿色产值100亿元。2010年,在大连市科技局主办的半导体照明应用与检测技术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半导体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目前大连市半导体照明企业已达40余家,基本形成了从光电研发、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器件封装到集成应用的一系列研发体系和产业链条,半导体照明产业科技创新已走在全国前列。

在绿色产业园区建设上,大连金州新区于2011年建设“绿色铸造产业园”引领中国铸造业腾飞。2010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32.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2.6%,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2.4个百分点。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摆在大连人的面前——节能、环保、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应该是其产业发展的方向;但在经济发展实际中,大连又离不开作为装备制造基石的铸造产业的强有力支撑。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大连乃至东北三省一直是中国的重装工业基地,但目前大连的大机床、中国一重、大连船舶重工、大连起重&middot重工等龙头企业,已无法在大连采购到适合的铸件,导致企业采购成本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连装备制造业企业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及产品竞争力。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摆在大连市科技发展路上的一个难题。一个“革命性”的产业发展思路就是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让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为铸造行业摘掉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打造一个科学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合理、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绿色铸造产业园”。按规划,到2015年,大连市金州开发区“绿色铸造产业园”产品种类将涵盖高端铸铁、铸钢和有色铸件,铸造工艺达到清洁生产国际先进水平,年产能达到100万吨以上。

在绿色农业发展上,截止到2010年末,大连市开工建设设施农业标准小区1384个,新发展设施农业11.8万亩。新建花卉日光温室300个,大型联栋温室8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畜牧饲养小区140处,总数达到1012处。创建标准化优质果园33.5万亩,总面积达到143.4万亩。新培育省部级名牌农产品20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9个、绿色食品46个、有机农产品1个,“三品”有效认证总数达到796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总数达到660家。新发展100户星级农(渔)家乐项目。新建农产品出口基地55个,总数达到163个。全市农产品加工和储藏能力分别达到750万吨和130万吨。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16个,瓦房店市被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0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

因此,大连发展绿色产业既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和园区优势,也存在劣势和制约因素。大连市绿色产业发展的优势突出表现在绿色产业的基础良好,利用资源优势进行的绿色畜牧业、绿色农业的精准和深加工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绿色产业领域扩大,包括绿色汽车、绿色能源、绿色照明等等。从大连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中可以看出,大连市的外部环境对绿色产业发展首先存在政府、企业和民众三个层次上的观念性障碍。其次,大连市存在绿色产业发展的环境性障碍,第一,低水平的需求结构;第二,绿色投资体制不够健全,内在动力不足;第三,还未形成绿色产品的系统法规和标准,与国际绿色标准差距大;第四,产业政策低效。最后,大连市绿色产业的制约还主要体现在技术基础性方面。一是环境领域技术基础比较薄弱;二是绿色科技的设计、整合与推广的协调及关联程度不高;三是科技与生产结合能力差,这使得绿色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绿色产业需要强调设计、整合与推广应用的有机结合,需要强化产学研相结合。

三、大连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大连的绿色产业,提出以下对策。

1.在工作重点上,狠抓人口、产业、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等五大发展因素

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对健康清洁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素质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要贯彻到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尺度、行为方式等的各个层面,倡导科学的消费观,提高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

在产业方面,要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使污染集中治理,资源循环利用,能源集约供应,减少污染的排放和资源能源的消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要以有机农产品生产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走生态农业道路。服务业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服务。

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的污水集中处理率、绿化覆盖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率,建立起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在资源方面,土地利用既要坚持保护耕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壤污染,又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水资源保护,应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的开发和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利用,关键是开展节能降耗,降低消耗总量,改善供应结构,重点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工业园区推行集中供热。

在环境方面,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加大源头控制和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使污染得到控制,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2.在路经选择上,转变政府职能

大连要想发展绿色产业,关键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而中国经济增长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仍然保持着过大的资源配置权力。二是片面追求政绩。GDP的增长变成首要的考虑因素;三是财政收入。要求产值的最大增长;四是要素价格、资源价格扭曲。上述四方面可以归结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无论是政府资源配置权力过大,还是要素价格、资源价格扭曲,无论是来自政绩的压力还是来自财政的压力,都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增长方式能否转变,实际与政府职能能否转变有着根本性的关联。政府应该划清与市场的界限,该管的管好,该市场调节的应坚决放手让给市场。

3.强化生态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

发展绿色产业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进而实现环境保护。传统观点的生态技术是与环境污染治理紧密相连的,而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却是资源浪费。因此,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生态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立足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两个方面,以生态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合理应用,从而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考核生产领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否的重要指标。

4.加强生态消费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全球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这类模式。”因此,消除生态危机、实现绿色产业发展不仅要加强生态技术创新,还要从转变消费模式上做出努力。生态消费符合发展绿色产业的需要,是能实现消费和节约统一的消费模式,是人类在构建美好的生态家园中对自身消费的必然要求。

四、结论

通过对绿色产业的提出、概念介绍,详细分析了大连市的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大连发展绿色产业的经济和产业基础,指出大连发展绿色产业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大连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对增强大连城市综合竞争力、保持发展后劲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实现了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地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1]剧宇宏.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法修改[EB/OL].[2011-08-23].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51909).

[2]田雨艳.东北地区绿色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Tactics of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for Dalian City

YU Cheng-xue1,2
(1.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2.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Technology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4,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dustry in Dalian are analysed.The econom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green industries are illustrated and some tactics about the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for Dalian are provided,aiming to offer some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alian city.

green industry;green product;tactics

F264.1

A

1009-315X(2012)02-0144-04

2011-09-11;最后

2011-11-13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0YJC63035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9173);大连金州新区科技局规划项目(201145)。

于成学(1970-),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博士;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访问学者,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要从事生态产业链及绿色产业管理、产业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生态安全研究。

(责任编辑 董邦国)

猜你喜欢
大连市绿色发展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Book6 Module1 Small Talk Teaching Plan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