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矿镇关系 共建新型农村社区
——关于张双楼煤矿与安国镇共建新型农村社区的调查报告

2012-08-15 00:49刘颖
关键词:安国镇区煤矿

刘颖

构建和谐矿镇关系 共建新型农村社区
——关于张双楼煤矿与安国镇共建新型农村社区的调查报告

刘颖

近几年,随着煤矿开采进程不断加快,已引起了煤矿塌陷和村落搬迁,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面对搬迁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以安国镇和张双楼煤矿的共建为个案进行调查,总结构建和谐矿镇关系工作经验。

煤矿开采;环境;矿镇关系

高速发展的经济速度,向作为能源重点的煤炭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国家煤矿必须尽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自身活力,多出煤,出好煤,切实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同时,积极搞好与地方的关系(这里主要指与当地乡镇、村的关系)。

一、调查背景

安国镇位于江苏省西北部,镇域面积103.3平方公里,人口9.3万人。该镇历史悠久,素有“五里三诸侯,一帝三丞相”之美誉。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煤矿坐落在该镇东南部。张双楼煤矿始建于1976年,已探明储煤24亿吨。目前该矿的年生产能力为180万吨。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随着煤矿开采进程不断加快,已使得安国镇6个行政村的16个自然村塌陷和搬迁(面临塌陷的还有6个自然村)。目前塌陷面积已近1.8万余亩,其中水面近1万亩,沼泽地面积5000亩,拉坡地3000亩,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对当地的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破坏,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一度出现进京赴宁上访和到矿闹事现象,严重影响地矿关系,矛盾十分尖锐突出。沛县县委县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安国镇党委政府和张双楼煤矿加强对话与协调,认真剖析存在的矛盾和突出问题,本着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矿地共荣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共同谋划和谐地矿关系。2009年,双方通过努力,初步探索了一条矿地和谐、共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好路子,基本实现了群众安居乐业、矿地共荣的良好局面。

笔者经过调查走访,深入了解了张双楼煤矿与安国镇共建过程,并形成该报告。

二、塌陷区搬迁面临的三个难题

2009年安国镇和双楼煤矿组成工作小组,专门就矿群关系突出的矛盾走访安国镇周田、蔡家两个行政村的群众,梳理出三大难题:一是搬迁经费低,老百姓搬不起;二是群众因塌陷造成失地,从而造成失业的问题;三是环境污染问题,塌陷区水陆交错,杂草丛生,坡地高低不平,一片荒芜,搬迁旧址环境恶化,残墙断壁,生活垃圾遍地,严重污染当地环境。塌陷区群众强烈要求增加搬迁补偿标准,积极要求对塌陷区土地进行复垦整理,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为此,安国镇党委和双楼煤矿积极向上级进行汇报,2010年省政府下发文件,调整了搬迁标准,规定了塌陷区土地征地补偿标准,有效缓解搬迁资金极度匮乏的问题,缓解了干群矛盾和紧张的地矿关系,为下一步搬迁和土地复垦创造了政策环境。

三、问计于民,破解搬迁难题

地矿之间最大的难题是搬迁问题,因为它直接涉及到搬迁村群众的居住安全和生命问题。2009年10月在搬迁政策没有调整的背景下,程楼村的搬迁迫在眉捷,如不实施搬迁,2010年汛期一来,该村有可能被淹,状况十分紧迫。为此,安国镇党政在双楼矿的支持下,大胆创新,一是采取临时措施,在程楼村外围打起围堰,未雨绸缪。二是创新思路,破解资金难题,实施土地集约经营,在保障搬迁群众人均建筑面积25m2不减少的情况下,变群众自建为开发商建设,节约土地开发来弥补群众建房极大的不足。

按照当时政策规定,搬迁群众的安置建筑面积25m2,人均补偿4500元,根据预算,群众若自建院落,按4口之家计算,所需资金约10万元,而徐矿仅补1.8万元,差8.2万元,群众确实搬不起,而建设单元楼房,4口之家按照人均25m2算,每户仍需7万元,户差5.2万元。实施土地集约开发后,由开发商为群众建设单元楼,人均按30m2安排,不让群众掏一分钱,群众非常乐意,无一人上房,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搬迁问题。

2010年周田村搬迁时,省政府调整了搬迁政策,人均补偿由4500元提高到1.2万元,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农村建设电力基础配套费的征收,群众的搬迁经费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程楼搬迁模式的基础上,安国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结合”的原则,突出“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有效解决了“五大难题”,顺利实施了周田搬迁,创造了搬迁周田模式,受到徐矿集团的高度赞扬,并在全市矿区搬迁村中推广“周田模式”、“程楼速度”的经验。

安国镇的“三个结合”,一是把搬迁和中心镇建设结合。安国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五里三诸侯之美誉,汉文化底蕴丰厚,县委县政府将其确定为旅游商贸中心镇。为进一步强化镇区建设,实现资源集约、公共资源共享,他们决定把搬迁村安置在镇区,以提升镇区功能,增加镇区人口,繁荣镇区经济。2005年以来,共有8个自然村近6000人搬入镇区,繁荣了镇区市场,缓解了搬迁村群众的就业压力。二是实施搬迁和农村中心社区建设结合,有利于争取上级关于中心社区建设的政策,增强中心社区功能配套,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三是现行政策和群众实际相结合。现行搬迁安置政策中没有诸如群众农机具存放、公共娱乐、村集体组织娱乐活动的场所等问题的相关规定,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为此,安国镇实行政府拿一部分,开发商让利群众一部分,群众拿一点的做法,在社区建设中规划建设村级活动室、群众议会室和文化娱乐场所、公厕、绿化小游园及农机具库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实际需求,群众十分满意。

“四个重点”,一是创新模式。搬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涉及群众利益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政治敏感度高,实现在现行政策下的搬迁是对当地党委政府驾驭全局能力、创新能力的考验。安国镇党委政府依靠现行政策和存量资源,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现了群众利益最大化,他们创新思路,向镇区搬迁,向土地集约挖潜,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点,创新了“周田模式”,创造了“程楼速度”,把搬迁村建设成貌美、功能齐全的中心新社区生态家园。二是更新群众观念。搬迁工作的主体是群众,利益群体是群众,落脚点是群众满意,任何政策要紧紧依靠群众,工作落实要全面发动群众,变成群众自觉行动。在实施程楼、周田搬迁中,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决策前召开群众座谈会、代表会、村组干部会议,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一开始,群众不愿住楼房,党委、政府通过组织代表参观,和群众算账对比,彻底打消了部分群众的思想顾虑,更新了群众生活观念和传统思维理念,把党委政策决策变成了群众的心愿,群众十分满意。三是科学设计,严格建设标准。为把搬迁村建设成貌美新社区新家园,安国镇党政先是聘来了徐州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进行科学设计,户型分60m2、90m2、120m2,十分合理,单元结构布局和谐温馨科学,小区内幼儿园、超市、诊所等基础功能完善。然后是在建设过程中,镇党委、镇政府严把质量关,他们成立了建设指挥部,专门指导协调建设工作,还聘请了有资质的监理公司。村组也选出公道正直的群众代表4人,在工地监督工程建设,保证了工程质量。四是社区配套。在搬迁村的建设中,除完善小区的服务设施外,安国镇党委、政府还按照社区建设的要求,全面配套基础设施,考虑十分周全,提升了社区承载能力和建设服务水平。

四、塌陷村搬迁的成功经验

在实施塌陷村庄的搬迁中,安国镇党委政府和张双楼矿创新了一条好路子,解决了五大难题。一是破解搬迁资金短缺的问题,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了老百姓零费用住房。二是创新搬迁模式、创造了搬迁速度。三是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四是实现了农民变市民。由于实现了农村向镇区搬迁,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失业的问题。搬迁后,一部分群众就近打工,一部分在镇区经商,他们改变了身份,实现了市民化,增加了收入。五是构建了和谐矿地关系,实现了矿地共荣目标。在新型搬迁模式下,安国镇和张双楼矿进一步密切的矿地关系,实现了充分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共荣的新目标。

五、共建新型农村社区的目标规划

搬迁工作是构建和谐矿地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现又好又快建设新型搬迁新社区的过程中,除抓好搬迁外,如何解决搬迁村民的土地整理、环境改善和农民就业将是下一步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矿地关系、建设美好生态家园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这对矿地关系持久健康发展和搬迁村的经济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笔者与安国镇张双楼煤矿一道,对此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调分析,提出了三区同建,打造美好生态家园的新目标。

所谓三区同建,一是建设新型搬迁社区,继续实施搬迁向镇区集中,建设貌美、功能齐全新型社区。近两年,安国镇还有6个自然村要搬迁,安国镇和张双楼煤矿将在总结周田、程楼搬迁模式的基础上,共同克服物价上涨、现行政策不完善、补偿标准低的困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配套,破解土地、资金、电力等瓶颈制约,建设更高标准新社区。二是建设张双楼煤矿经济循环区,发展张双楼煤矿循环经济产业园,解决失业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矿地共同发展。安国镇和张双楼煤矿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共同谋划了张双楼煤矿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积极上报有关部门审批。三是面向未来,共同谋划塌陷区湿地生态公园的建设。塌陷区有1.8万亩土地(包括1万亩的水面),为了将这些土地变废为宝,安国镇及张双楼煤矿聘请了南京农业大学、林业大学专家教授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安国镇中心镇建设,制定了打造汉皇故里、乡间候府、汉风水寨、生态家园的总目标:按照县委提出的打造大沙河观光农业旅游的总要求,把安国镇建成大沙河观光农业的核心区、汉文化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编制规划了江苏安国绛候湖湿地公园。公园总规划2.5万亩,分为湿地养生区、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上观光区、观光农业采摘区、农家乐汉韵风情区五大区域。目前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正在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和项目招商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安国镇及周边地区的总体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苏北知名湿地公园,成为省级知名旅游目的地。

总之,构建和谐矿地关系,共建新型农村社区这一课题任重道远,前景光明。课题的实施,对维护矿地稳定和谐局面、实现矿地经济共荣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C912.82

A

1673-1999(2012)04-0053-02

刘颖(1988-),女,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008)行政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2011-12-12

猜你喜欢
安国镇区煤矿
千年药都,健康安国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敢为当先
盼春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ACC Secretary-General H.E. Mme. Yang Xiuping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8th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