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由服务“三农”转向参与“三农”的思考
——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例

2012-08-15 00:49陈海龙
关键词:社有供销社产业化

陈海龙

供销社由服务“三农”转向参与“三农”的思考
——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例

陈海龙

农业产业化的趋势下,供销社的角色需重新定位。农民先天的缺陷使得他们无法承担起历史重任,需要新的主体来带领他们完成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供销社在政策、历史传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个优势恰恰满足了农业产业化的需求。

供销社;农业产业化;角色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农业领域的开放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化是必然的趋势。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以一定的经济组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1]。它的特征表现为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企业化。经济的全球化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国农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粮食丰产,卖不出期望的价格;粮食歉收,收入减少。如何帮助农民解决产业化、全球化带来的危机,作为一直服务“三农”的组织,供销社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一、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其一,青壮年劳动力逐渐离开农业。农村地区从事农业劳动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的利益长期以来处于被严重忽视的位置,导致农民在培养子女的动机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跳出“农门”,能上大学的上大学,不能上大学的进城务工等,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使得农村目前的劳动力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同时,由于农业总人口减少,劳动力也相应减少。目前农村人口为6.74亿,比2000年减少约1.33亿[2]。在很多农村地区,留守人员多不种地,而将土地转给他人集中种植,这为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其二,农民缺乏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目前的农民有土地,有时间,也有基本的劳动力,但由于劳动力的结构及历史原因,他们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素养,无法承担起农业产业化使命。对于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技术、管理及营销要求,农民显然无法胜任。这要求有第三方力量能够解决这一矛盾,即解决现代农业产业化对农民的要求和目前农民素养之间的矛盾。

其三,农业发展缺乏资金。长期以来,我国执行的都是重工轻农的政策,国家在农业投入上严重不足,再加上农业本身的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农民希望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来改变自己的收入,但目前农民普遍贷款难,又无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而集约化要求投入大量的资金,农民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及必要的技术指导。同时,农民小农思想中重要的一点是害怕承担风险,对土地的投入不足,直接的结果就是土地的利用效率不高,无法生产出低成本高收益的产品。在农业向国际开放的过程中,欧美等国低成本的农产品正显示其强大的竞争力,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其四,农业生产普遍小、散、乱。随着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相继出台,农民的积极性逐渐提高,部分地区的产业化进程较快,出现了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规模还很小,多数是农户自己经营,少量种植及养殖大户。而在农业生产上也表现得较为分散,不能形成片和集中生产。同时,局面也较混乱,很多农户种植或养殖一哄而上,一惊而下,无法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这给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农民自己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这些小、散、乱的生产模式也表现出极低的抗风险能力。

其五,农业生产者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产品市场结构接近于完全竞争,全国近7亿农民,构成约2亿多个家庭[2],他们种植的农产品大多数同质化,这样的市场结构使得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在市场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缺乏竞争力。

二、供销社的机会及优势

安徽省供销社合作联社于1992年成立安徽省供销商业总公司,后通过供销商业总公司

全资或参股、控股16家公司,其中9家直接服务农业,1家上市公司,为安徽辉隆建团股份有限公司。社有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农资流通、茶叶、土特产、烟花爆竹、再生资源、棉麻、农贸及小额贷款、担保,另有涉及地产、酒店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涉农公司规模及实力不断壮大,为安徽农业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企业的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会。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明确指出,“推动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供销合作社具有联系农民、产业众多、熟悉市场的综合优势,有条件的社有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安徽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皖政[2010]53 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与系统内外的联合合作,积极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社有企业集团。加大重点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力度,支持有条件的社有企业承担国家科研和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这些对供销社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历史上供销社服务“三农”,强调其服务职能,甚至不允许社有企业盈利,使得社有企业在服务“三农”上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而此文件的出台,显示国家对供销社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解释,希望供销社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供销社传统优势。由于供销社一直扎根农业,服务农业,了解农业,与农业、农村和农户是零距离接触,这一传统优势使得供销社在“知己”的同时,也“知彼”,即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也知道农民需要什么。同时,各地供销社都一定程度上参股或控股少量企业,这为供销社在产业化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国各地的供销社探索出多种模式,如企业+农户、企业+农场、企业+大农户+农户、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标准化、企业+经纪人+农户等,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途径。社有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安徽供销社社有企业(参股或控股)安徽省棉麻公司、安庆市皖农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延伸经营链,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先后在全省部分地区建立了10多个棉花产业基地,辐射棉田10多万亩,入社农户1万多户,实行棉花收购、加工、经营“一条龙”服务;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始终坚持立足茶业,服务“三农”,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实施茶叶产业化经营。他们在皖南和皖西等主要茶区建立了6个茶叶种植示范基地,组建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8个出口茶叶精制加工拼配基地,基地茶园面积30多万亩,其中有机茶园8000多亩,年生产加工能力超过3万吨[3]。这些成功的模式均体现了供销社社有企业的优势。

三是供销社现有条件。很多地方的供销社均在不同程度和规模上拥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供销社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这些企业覆盖农资销售、农副产品购销、农民日用消费品销售等领域。随着“新网工程”的建设,基本建立起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五大网络。这些有效的流通网络为社有企业加入农业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安徽省供销社社有企业为例,辉隆集团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农资流通企业,省内外建立了84个连锁配送中心,拥有2300家加盟店,经营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并于2011年上市。安徽双赢集团建立了废钢基地及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目前注册资本3个多亿,销售额80亿元。安徽盛虹烟花爆竹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品牌经营、连锁专卖”经营方针,在全省建有盛虹烟花连锁专卖店246家,发展了2000多家加盟连锁网点,经营网络基本覆盖全省[3]。这些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积累了较为可观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了解农业发展的趋势,了解市场的需求。在“渠道为王”的市场经济时代,这些网络为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极佳的基础和平台,为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仓储和销售一体化做好了铺垫。

三、供销社角色定位及发展方向

供销社应由服务“三农”转向参与“三农”建设。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主体的缺失[4],需要新的新生力量来填充,否则,将是混乱和无序的,会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而随着农业领域的逐渐开放,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及技术对中国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供销社自成立之时,其肩负的责任就是给农民及农村、农业的发展带来利益。当今形势紧迫,供销社系统需要给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仅仅是为农民提供种子、农药,收购初级农产品,而要深入地参与“三农”建设。随着“新网工程”建设的展开,供销社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社有企业,参与或主导区域农业经济,以流通网络的建设为平台,整合下游农民及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时,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专业合作社,扩大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及范围,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来。有条件的社有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稳定社员数量。省级供销社社有企业应成为骨干力量,县级供销社社有企业为基地,整合乡镇级供销社,吸引农户加盟,通过连锁模式或股份制建立新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工厂生产模式改造现有传统农业生产,即以专业分工,团队协作,流水生产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改变传统模式下农户小、散、乱的经营模式。

目前可采取企业+农户、企业+农场、企业+大农户+农户、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标准化、企业+经纪人+农户等多种模式参与农业产业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承包农户的土地,再返聘农户参与农业生产。这种模式既可实现规模化、一体化及集约化生产,既可以较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又能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减少农民生产的风险。对社有企业来说,可以解决散户生产及收购不稳定的问题,有利于企业的稳定生产和发展。盛虹集团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其在长丰县当地镇政府的邀请下,承包700多亩土地进行农业生态开发和草莓种苗培育,既帮助农民致富,又可以为企业增收,也为政府解了忧[3]。目前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希望通过这些政策吸引龙头企业。社有企业可以积极利用政策,建立产业基地。

在考虑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下,社有企业可以主动参与如下的农业发展:

其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符合绿色环保的全球趋势,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不当施肥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等,均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城市化的今天,发展农业旅游,符合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的利益。循环农业是一种“自然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运行模式,它遵循一般循环经济的“4R”特点,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行为原则[5]。

其二,建立和整合主要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群。为稳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各地应加快建立基地群。全国许多地方均有各式各样的特产,这些特产多数由于地理因素,无法复制,显示了资源的稀缺性。从长远角度看,应稳定这些特色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对社有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越早建立基地,越具有优势。

其三,发展和完善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我国在这一领域存在大量的空白。我省的特色农产品很多是初级产品,未经过加工或深加工,未能体现其附加值。在这一领域,省社企业可以发掘一些具有特色、可以规模化生产加工的产品,通过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提升其附加值。

综上所述,供销社应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加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以实现供销社在新形势下的角色定位,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戴伟利.农业产业化问题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2(9).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3]安徽省供销商业总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调研资料,截止2010年8月.

[4]黄毅.建设新农村必须突破主体缺位的制约[J].农村经济,2011(1).

[5]唐思航.加快发展中国循环农业问题探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F306

A

1673-1999(2012)04-0069-03

陈海龙(1976-),男,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组织行为、农村经济研究。

2011-12-16

猜你喜欢
社有供销社产业化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供销社社有资产监管统计分析体系构建*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统计信息
社有企业助力事业蓬勃发展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