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视野中的中国女性主义

2012-08-15 00:49王雪盼
关键词:女性主义

王雪盼

21世纪视野中的中国女性主义

王雪盼

受西方思想影响,中国的女性主义在五四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缩短的时间进程必伴着种种问题与混乱。分析了21世纪女性主义在中国遭遇的尴尬现状,对女性主义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描绘,希望女性在自我觉醒与人文关怀中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女性主义;女性;男性

“女性主义”(Feminism)自19世纪下半叶至今,在西方已经存在发展100多年。“女性主义”自西方传入中国时,译作“女权主义”。“女权”这个词在“菲勒斯中心主义”下的国人听来似有些矫枉过正,容易激起他人偏激言论,以至太多人将其“妖魔化”。很多人将其想成女性要争夺男性权利、剥夺男性享受,甚至是压迫男性的反动群体。而“女性主义”一词更多地包涵了对男性女性关系普遍意义的思考,便于被大多数人接受。自晚明萌动,“五四”开端到如今,女性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显然短于西方,进程缩短了,目标却依旧,即实现男女平等。本文拟就21世纪女性主义的现状及女性的出路作一些思考。

一、女性主义之女性自我解放

笔者认为,“女性主义”这一名词已经体现了所谓女性离不开男性的观点。通俗点,就是太把男性当回事,太在意男性对女性的看法,以至于女性迫切需要让男性刮目相看。

人类组成无非男性与女性。女性主义提倡女性更多平等,享受更多权利,而其索求的对象无非是男性。女性在这里高呼:“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1]“女人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变成的。 ”[2]308“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震九州”[3]时,无非让男性意识到女性的存在价值,中国女性为此奋斗几十年。奋斗是值得的,至少让男性看到了女性的多面,涌现了很多让历史铭记的女性,如秋瑾、丁玲等,女性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利与地位;但奋斗又是不值得的,因为中国女性在向男性争取权利的同时已从另一侧面将社会主导权交给了男性,至少现在,女性主义还没有脱离男性的藩篱。比如,当今社会经常会有某位女明星在事业高峰期急流勇退,嫁做人妇,而社会舆论往往是中肯与欣赏的,她们是经济可以独立的女性,更何况更多不敢“裸婚”的群体,特别是“女人变老,她的处境也改变了。她把最迫切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或者投入家务,越来越虔诚,变得冷漠无情和自私,如果比她更年老的丈夫先死的话,她会轻松地服丧”[4]。笔者认为,这种将自己幸福挂钩甚至强加于男性的思维模式已经暗暗忽视了女性存在的意义,女性将自己放低了位置,看低了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甚或说女性自己践行着男权社会的陋习,心甘情愿地认为男性应该保证自己及一个家庭的殷实与幸福。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男权的影子随处可见,女性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已经习惯且不愿改变。试想,女性都这样想且做了,平等从何而来?一个女性自以为走不了仕途,做不了宇航员,又怎能让男性去认同所谓平等?太多“这不是女人做的”,已经禁锢住了多少女性的思维,剥夺了多少女性的胆识,更可悲的是,女性认为这是正确的。而当女性活得真正平等时,这些所谓的社会规则已对女性不起任何作用,因为女性已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迹可循的道路,这路让女性不会意识到男性与女性的不平等,相反却以一种积极饱满而又充满尊严的生活步调,在男女没有抱怨、没有附属与被附属的关系中活出自我。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女性自身出现了问题,男性问题也日益突出。

二、女性主义下的男性生存困境

女性主义的发展给当今女性解放带来很多福音,女性也因此获益颇多,在女性获益的同时,男性的抱怨也随之而来。家庭中,男性继续承担重担,社会中,男性继续担任重要角色,其生存压力远大于女性。而在同是男性的性别群体中,等级制度又是相当严苛,下级感受上级压力,上级感受更高级别的压迫,森严的等级在压抑男性的同时,也把他们塑造得越来越强大,强大后面临的一切又是更大的挑战,如此循环往复,男性一直在高压下生存,难怪男性的平均寿命远低于女性。这一切貌似一场悲剧,但在此过程中男性获得的是“人自己的伦理道德的力量、尊严的胜利的喜悦和愉快”[5],或者说崇高感,这种价值体现让男性留恋而不肯放手给女性。也可以说,是男性掩藏在内心深深的恐惧让其不肯也不愿承认女性平等地位,当他们习惯抛头露面、习惯承担责任时,根本不情愿让女性担当他们的角色,甚至恐惧女性更为出色,而这种恐惧让男性在各方面不自觉的压制女性。

男性的生存困境确实存在,且愈演愈烈。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伴着女性更多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个由男女两性组成的社会,终会因女性自身的强大而分担男性身上担子,从而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从这个角度出发,男性理应支持女性解放运动。

三、女性主义未来展望

过去,重体力工作占据劳动首要位置,身强力壮的男性便成为最主要的劳动者,女性主义在此期间淹没于历史洪流中,女性也自甘附属在男性身边。当机器生产取代更多重劳力,当身体不再是决定生产的关键,女性主义又开始抬头,有所萌动。经济的发展让女性主义有机会成为一种思潮在男性女性中孕育,且鼓励着女性争取更多自主权,进而取得男女平等。女性为争取应有权利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或许期间有所偏激,但正如鲁迅所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6]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中国实现男女平等呢?笔者认为,女性首先应更自觉地参与过去人们所谓的“女人做不来”的职业,因为只有更多的尝试才有更多的可能,才能改变传统强加给女性的层层束缚。事实上,整部的中国妇女史就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往往是按照男人所确定的那样来认识自己和做出选择。而女性的自身觉醒比针对男性展开斗争更为困难,因为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是很难消解的,需要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女性主义发展到现在,不是终点而是开端,是女性寻找自我发展的开端。其次要多一点人文关怀。人类无非男性与女性,有女性主义必然也有男性主义,无论哪种文艺视点,都无非是赢得更适合自身生存条件,得到双方认同,实现自我价值。而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命运、幸福相联系”[7]。因此,适当的人文关怀是解决男女现状的很好途径,两性应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待双方,以及彼此的附属品,如职业等。这将为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男女的真正平等不是依靠口号索取来的,男女(当下主要是女性)要做的,是让自己活出自信与魅力,不是强求对方给予你,而是在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关系不断变化中彼此认同,在彼此的关怀中获取社会的真正和谐。“希望有一天,不分性别,人类可以有他个人的尊严,享受辛苦得来的自由。”[2]508

女性主义如今已不是文艺界的核心问题,但不可否认其还以昂扬姿态发展着。而这种对人类性别奥秘及自身发展的关注,也将会是人类的永恒话题!

[1]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王还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2.

[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郭长海,郭君兮.秋瑾全集笺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4.

[4]郑克鲁.女性问题的透视与自省—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第二性》的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8(3).

[5]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韦卓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29.

[6]鲁迅.无声的中国[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8:2.

[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0.

I206.7

A

1673-1999(2012)04-0104-02

王雪盼(1987-),女,山东东营人,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2011-11-29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森太太》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海洋奇缘》的生态女性主义阐释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时时刻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