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应用写作的思维特性

2012-08-15 00:49黄顺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者规律

黄顺文

谈应用写作的思维特性

黄顺文

与一般写作相比,应用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写作规律,即思维动因的目的明确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思维结果的可操作性和思维结果的创造性。只有了解应用的写作思维特点,把握应用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写出水平高且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文。

应用写作;思维;直接性;逻辑性;可操作性;创造性

任何写作都离不开思维,文章的写作过程,就是复杂的思维过程,从资料的收集到选材,从观点的形成到表达,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写作者思维活动,每一篇文章的形成都是写作者思维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规律无疑是应用写作的本质规律,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思维的问题,提高写作水平,最终应着眼于思维水平的提高。

应用写作是写作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一种为直接应对生活、处理事务,解决问题而运用语言文字为主的符号系统,经过创造性思维而构建文章来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写作既承袭了一般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又因其写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特定性而具有与一般写作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但最根本的差别还是在思维活动上。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应用写作的思维活动规律加以探讨,将总结出来的应用写作思维规律理论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应用文写作实践。与一般写作相比,应用写作的思维活动具有以下一些的特性。

一、思维动因的直接性

如果你要问一位文学家:“为什么会产生的写作的意图?”他们的回答可能会是:来自生活来自外界的感性事物:如一本书、一件物、一个人、一个故事、一个地方或是一种声音、一段乐曲,或来自心灵中的具有主观性的抽象事物,如一丝感触、一个意念等。正如:“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同时我们也看到,同一事物能否刺激并引起作家内心的激情,还会因人而异,面对同一事物,也许有人兴奋不已,灵感顿生,有人却视而不见,默然处之。如果你再问“创作的目的是什么?”回答也各异的:鲁迅说,文学创作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巴金说,我是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的……停止探索我就写不出作品……我的每篇作品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声。铁凝说,我觉得文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把所有的痛苦变丑,而是变美。他们的回答表明文学创作的目的浸透的是一种艺术化的审美精神,它因时因事而异,变化无穷,追求的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感受。可见,文学创作的动因,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偶然性、主观性与多样性。因此,其思维结果就表现出多义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我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作者的创作目的不是直接表达的,阅读者必须先走进作家建构的艺术审美过程,融合阅读者个人的感受,间接地呈现,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学作品,感受也就可能不同,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果拿同样的问题问应用文的写作者,他们的回答都是具体而直接的。写借条,是因为借钱要有凭有据,以便明确借贷关系。发会议通知,是因为要告知开会的有关事项。写增拨资金的请示,是因为需要资金开展工作。写《商业银行与商业企业交易关系的理论分析》的学术论文,是因为希望构造我国新建的市场性的银行与企业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到,应用写作,或者是为了上情下达,或者是为了下情上达,或者是互相沟通情况、交流经验、传播科技知识;或者是记载史实、记录现状。这表明,应用文的写作是以解决实际事务问题为目的的。可见,应用写作是以 “直接用来处理某一事务或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作为写作的动因,它带有直接性、明确性与具体性。

由此看来,应用文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有具体、清晰的主张,让阅读者能领会精神,得其要领,依文办事;处理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要求也要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使人产生歧义。其次,写作者要立足于实际,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事实,都要准确无误,对事实的叙述、说明、议论要恰如其分,经得起历史的推敲,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杜撰、虚构。

二、思维过程的逻辑性

文学创作是作者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始终伴随着感情,是通过“象、情”来构成思维流程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用“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精辟地概括出文学创作的思维活动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在刘勰看来,作家在进行艺术构思的时候,会有大量的物象,即客观事物的表象活跃于作家的大脑之中,而能将自己的心理思维活动完全融入人物像之中的,那才是思维的最高妙的状态。所以进行文学创作时,形象与情感因素主宰着作者的笔墨,主题的形成源于作者的主观意识,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形象思维。

那么,应用写作运用的思维形式具有什么特性呢?应用文的写作是以“直接用来处理某一事务或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为目的的,文章要求观点要明确集中。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笔者认为,必须要透过事物的表象,探寻其本质,同时从问题本质出发,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应用写作主要运用的思维活动方式必然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用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应用写作的思维活动具有逻辑性,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及主要方法贯穿于应用文写作的各个主要环节,包括认识阶段、行文阶段等。

首先,在认识阶段,也即文章的选材立意阶段,由于应用文的写作是以解决实际事务问题为目的的,写作者需据此目的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收集到大量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思维“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的思维形式,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主要的逻辑方法,寻找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把握和事物内在规律的理解,然后通过对素料的筛选、提炼和加工,确立文章的主旨,使其能有效地指导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写一份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分析及市场预测报告,其目的是发现行业发展潜在趋势,对未来市场需求等作出科学的预测,对投资方向、投资风险提供一定的建议及防范策略。作者动笔之前,需对现有的汽车租赁市场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租赁企业的经营模式、目前各类型企业的运行情况、以及租户的情况等,搜集真实、准确的信息,然后再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得出行业未来变化趋势预测,指导汽车租赁行业健康发展。

其次,在行文阶段,也即谋篇布局阶段,毛主席曾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应用文的结构具有结构规范性的特点,其思路基本是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的事物发展的秩序和规律构建的,可以说,应用文的谋篇布局反映的正是逻辑思维的过程。写作者从材料与主旨的关系分析入手,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及矛盾演变的逻辑规律,找出材料间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全部材料连缀、贯穿为一体的线索,并进而安排好文章的段落层次,设计好开头和结尾,注意前后内容的过渡与照应。所以,应用文结构的问题,并不只是技巧的问题,更是逻辑思维的问题。只有思维清晰、思维缜密,结构才会完美,篇章结构才会完整严谨。

三、思维结果的可操作性

应用写作的根本目的是利用逻辑思维所得到的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指导变革、改革客观事物,所以,应用写作以人们工作、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解决工作事务、生活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应用文最根本的内容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与措施,也就是“该做什么”和“该怎样做”。提出的办法与措施必须是具体而且可操作的,可按照实施的,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的政策、措施和方法。要实现写作思维结果的可操作,写作者需注重以下要求:首先,写作者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一个对“外汇期货”情况一无所知又毫无行政管理经验、没有金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写作者,根本写不出关于“整顿外汇期货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公文。因为将外汇期货清理整顿的范围、内容,整顿清理的措施办法,清理整顿的时间安排和组织领导等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技术和工作规范的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都是可操作性思维活动,如果不是熟悉外汇期货,具有金融理论知识和管理技术、经验的作者,根本无法进行这方面的思维。其次,必须熟悉政策,了解客观实际,了解人力、物力、财力、权力、关系等,因此在写作思考时,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不做不切实际的无用之功。

四、思维核心的创造性

文学创作是充满创造力的实践活动,无论是作品主题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需要不断地创新,使之更符合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精神需求,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应用写作是以解决实际事务问题为目的的,具有主旨的明确性与结构的规范性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缺乏创新性的文种。但笔者认为,创造性是应用写作思维的核心。

应用文的最根本的内容,是写作者运用逻辑思维,在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但是,“事”不会是一直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如果对所有的“事”都采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考虑“事”所处的环境,就会出现“南橘北枳”的情况;如不考虑“事”的时间变化,就会出现“刻舟求剑”等错误,必然会走进“形而上学,因循守旧”的死胡同。恰恰是这样的思想,使我们的应用文失去了其应有的实践指导意义,减慢或甚至妨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社会各行各业正发生着迅猛的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变化性,更要求应用写作必须时俱进、不断创新。凡是成功的应用文,都应该是创新思维的结晶。

应用写作的思维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主旨的独到见解。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主旨的创造性是不因循守旧,不受原有思维的影响,对“事”形成新的观念,能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开拓思路,以此来促进工作有新的发展。二是语言形式方面的创新。应用文的语言使用也应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进步,例如网络的普及使用,应用文的语言也应在符合应用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所创新。例如,可以将一些已普及或有了特定含义的网络流行词汇,或一些网络语言表达方式运用到应用写作上。

综上所述,应用写作有着与一般写作不同的思维特性,它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写作活动。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特殊性,将有助我们很好地把握应用写作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写出高水平且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文。

[1]高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激活应用写作课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4(7).

[2]杨美进.应用写作的思维特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3]方小强.论公文写作的思维特征[J].秘书之友,2005(3).

[4]高九余.应用写作的特征和思维[J].应用写作,2000(10).

[5]邹婷.论当代写作学后现代走向的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H152.1

A

1673-1999(2012)04-0128-02

黄顺文(1965-),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700)高级讲师。

2011-12-31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者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写作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