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访探究
——以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2-08-15 00:49周复生
关键词:内江馆藏图书

周复生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访探究
——以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周复生

为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稳步发展,立足于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特点及现状,指出在今后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克服的问题,探讨文献资源采访的有效对策。

地方院校图书馆;馆藏分析;文献采访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文献采访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馆藏文献资源分析则是采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文献资源分析是为了深入了解馆藏结构,制定采购计划,这也是建设馆藏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内江师范学院馆藏的分析,探讨文献资源建设和采访策略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水平。

一、现有文献资源概况

(一)馆藏分析

内江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现有藏书1,093,811万册,其中人文类图书 813,175册,约占馆藏纸质文献的 74.3%;而理工科类为 279,636册,约占馆藏纸质文献的25.5%。笔者依据学院近4年来的采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其一,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结构比例失调,全馆仅文学类文献资源比例即是全部馆藏的22.3%;而理学与工学合起来仅占全部馆藏的25.5%。其二,依据学院的性质和办学特色分析,《应用化学》《生态学》《应用数学》《光学》等重点学科和新开设专业的学科文献严重不足,层次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发展的步伐。

众所周知,文献资源建设包含了文献收藏依据、类型、层次和比例四个方面的内容。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内江师院的文献资源建设与以教师教育类型为主的教学特色和培养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都是不相符的,当然也不利于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图书馆发展,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综合素质。因此,亟待加强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完善采访制度,健全采访条例,使文献资源建设方针和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馆藏文献资源不合理的成因

1.文献资源建设目标不明确。内江师范学院是由过去的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江教育学院、内江艺体师范学校三校合并升格而成的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三校原有文献资源单一,基础薄弱,馆藏层次低,因此文献资源严重不足。合并之后,文献资源购置能力差。特别是升成本科院校以及扩招以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增长速度更赶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因而使得读者的需求与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均拥有图书册数接近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院校生均80册图书的标准。所以,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人力、物力的投入等,图书馆都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又由于有几十年大专办学的遗留痕迹,其文献资源质量差、缺特色、少层次、低效益等问题必然会制约图书馆功能的发挥。更主要的是,图书馆缺乏长远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和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年采访计划也只规定了文献的采购数量而缺乏对学科专业需求与各类文献采购比例的要求,以致各类文献采购比例失衡,从而造成了馆藏结构的不合理。

2.采购资金投入不足。历来高校管理者对图书馆的建设都不很重视,当然在建设资金的投入上就不能保证了。这是图书馆界的不争之实。面对各类出版物的不断涨价与经费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采访人员也回天无力。笔者曾对川南片区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过调查,发现有75%的图书馆陷入经费不足的漩涡。以内江师范学院来说,近5年来,平均每年新生入学率为4000人,而每年的购书经费还不足100万元,尚不完全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和达到评估指标规定的标准。

3.“采”与“访”脱节。“采与访”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其中,“访”是很关键的一步。而前两年,为了迎接高校评估,图书馆普遍采取“突击现采”文献的措施应对,结果是采购和收藏的文献不被读者了解和利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加上突击采集的信息资源不对口,加剧了图书馆的入藏文献与科研需求的严重脱节。

4.出版发行体制改制、出版质量滑坡,渠道不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图书出版市场日趋繁荣与多样化,出版社体制改革,增加了各种形式的发行渠道,打破了以往新华书店统一发行图书的格局,各种民营书店、网上书店、个体书商、图书城、出版社自产自销等文献传播发行方式层出不穷,由此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社科图书和科技图书在出版数量上的差异,社科文献发行量大、精品少,学术专著相对缺乏,尤其是理工科、教学及科研用专业图书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进入采访环节,不同图书折扣存在较大差异等均是造成文献资源不合理的原因。

5.采访招投标方式不利于专业文献采购。过去,根据出版社书目预订图书是文献采访的主要方式。但那样采购的文献有一大部分得不到师生的认可,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笔者在调查中得知,产生此种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采访人员掌握的专业范围有限,难以做到对各种学科专业的深入了解,因此他们挑选出来的图书与读者的需求有差距。二是带教师现场采选图书,不能统一选书标准,选出的图书系统性差,个别老师只关注和挑选跟自己专业和课程相关的文献,对本院其他专业方向的文献一概不管不知。三是采访人员没有做系统的馆藏资源分析、读者需求分析、学校各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分析,对图书出版市场调研不充分,馆藏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等。

如今,多数图书馆都选择了招投标采购方式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但笔者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一年一度地进行招投标,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其一,评标的依据不易把握,评标人员不了解投标公司,不知道图书市场规律,不清楚图书采购流程,只能依据折扣的高低来评判。其二,图书馆无法掌控中标书商的服务。当标书上的条件与实际的条件有较大出入时,图书馆无法及时监督和约束。其三,出版社、书商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对那些专业性、学术性强,价格高、出版少、利润低的图书,他们尽量少配送或不配送;而那些发行量多、盈利大又价廉的图书,则要多少配送多少。

上述因素,致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质量与馆藏比例更加得不到保障。加上招投标工作耗时费力,也给文献采访带来诸多不利。

二、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根据内江师范学院的“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学院的在校学生人数要达到2.2万人,结合国家教委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关条例精神,以生均 80册图书计算,我校图书馆总藏书量要达到176万册以上,藏书采访数量的缺口是巨大的。可见,内江师范学院的图书采访必须要有长期的发展目标、具体细致的操作计划、扎实的工作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一)调整馆藏采访策略,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馆藏采购策略制订得合理与否,对藏书质量和藏书结构有相当大的影响。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馆藏采访策略的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根据现有馆藏文献资源及学院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方向收集文献,特别是学院精品课程和重点专业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必须要符合学院的教学特点和发展方向。同时还要加强对不同的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料以及外文资料的收集,以此形成较为完整的文献资源体系,构建自己的馆藏特色。

以本馆为例,进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调整馆藏采购策略,一是要把握本校各专业特色和学科结构的定位;二是要调研各院系和科研部门教学科研人员对教学科研的需求,三是要及时了解掌握科研发展的最新动向,以保证传统研究领域和新兴研究领域学科文献的结构比例,从而形成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能充分体现各学科专业优势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完善馆藏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二)多途径采访,有计划建设文献资源

1.转变采购方式,多途径采访各类型文献。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大多数出版机构都建立了网站,各种文献的出版信息在网上都能搜索到,这为文献采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转变采访方式,以原有社科新书目与科技新书目预订为基础,利用各家出版社网站开展多途径网上订购和现场采购,以拓宽文献的收集渠道,不失为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采访的新渠道。另外,要充分挖掘网络信息,开展文献资源的多途径采访,掌握各类文献出版、发行的情况,制订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采购策略,有计划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众所周知,电子出版物正以其容量大、易保存、检索功能强、表现直接生动、出版周期短等优点,受到图书馆的重视,逐渐成为与纸质出版物并存的文献载体形式,甚至大有代替纸质出版物的趋势。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不同载体的电子出版物的采购。

2.加大读者调研访问,及时掌握读者需求动态。

其一,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了解读者对现有馆藏利用的满意度,掌握读者近期的教学科研动向和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其二,进行网上调查,了解读者对各种载体文献资源的利用需求,弄清不同层次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阅读利用习惯;其三,深入院系访谈,面对面沟通并征集读者对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从而获得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帮助与支持。

3.搞好馆藏利用统计与分析,及时补充与剔旧。

随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重组,以及科研项目、科研方向的改变,许多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已越来越不适应学校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努力搞好现有馆藏利用的统计与分析,掌握其流通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资源的吐故纳新,才能更好地促进馆藏建设。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对馆藏文献质量结构和复本结构的调查,以了解馆藏文献的年代、文种和复本数;对图书流通率、呆滞率、外借周转率等的调查,为制订采购决策、调整文献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高效、系统地进行图书馆馆藏建设。

4.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建设特色文献资源。图书馆应积极调动并发挥精品课程、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人员的作用,以他们的优势和专长来进行馆藏文献资源的特色化建设,这样才能在信息资源多样化的时代有重点、有特色地实现文献信息的采购收集,才能在浩瀚的文献中选取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有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文献,从而有效整合、管理馆藏文献资源,使之成为有序化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发挥创新服务功能。

三、新建地方院校文献采访应实现的目标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等电子文献信息作为一种新的文献信息资源迅猛发展起来。因此,优化馆藏结构,加强电子资源入藏比例和经费比例,应该是当前文献采访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必须及时调整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的采访比例,有计划、有目的地补充有关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料,合理地购置和发展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资源,引进网络数据库,构建多元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这不但可以迅速充实馆藏文献资源,提高图书馆实力,满足师生的需求,也将加快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建设进程,同时还可弥补图书馆馆舍空间的不足,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利用,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

四、结语

目前,内江师范学院已通过国家教委本科评估,正在积极申办硕士研究点,以成为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为了配合学校奋斗目标的实现,图书馆必须更加深入了解读者对文献信息的特殊需求,掌握各种出版机构的动态,把握馆藏文献结构,从而制订出符合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的采购计划和策略,整合现有馆藏文献资源,把存与取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合理、有序,能适应教学改革与科研发展需要的、有特色的高质量文献资源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1]任蓓.论新时期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8).

[2]乔雪梅.中国民族图书馆藏书体系建设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7).

[3]陈一茜.高职院校特色图书馆藏建设[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5).

[4]郝瑞芳.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藏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4).

[5]肖自力.关于馆藏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2009(4).

[6]陈东.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探讨[J].当代图书馆,2009(9).

[7]李晓艳.张娅如.谈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及结构优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5).

[8]金业阳.高校馆藏建设特点剖析[J].图书与情报,2005(3).

[9]陈献耘.科研图书馆文献结构的调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2007(10).

G253

A

1673-1999(2012)04-0159-03

周复生(1978-),男,四川威远人,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图书馆助馆,研究方向为文献资源建设。

2011-12-25

猜你喜欢
内江馆藏图书
馆藏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内江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
内江市中区联社:做“小微”金融服务专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