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实现途径

2012-08-15 00:54舒宗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用户

舒宗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图书馆,重庆 400067)

1 知识管理模式平台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迫切需要对高校图书馆拥有的知识进行管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强化图书馆自身的管理系统,对知识、信息等与智力发展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知识管理存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贯穿始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知识系统、信息技术系统等方面的协调,实现不断创新,从而为用户和读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传递呈现网络化的特征,用户无需直接到图书馆就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资源检索、信息查询和存取。现代信息图书馆的特征就是运用广义储存及读取识别的结构,建设高效、完善、便捷的知识集成系统。

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的模式平台下,利用服务系统、资源系统及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达到知识的共享和不断更新,实现用户及图书馆相关的各种群体的需要的目的。通过运用图书馆人员、资源等天然优势,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发现和提炼,并不断的把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换。让读者真正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的挖掘出自身需求信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服务,把知识管理原理及方法运用在知识开发、获取和应用上。知识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实现远程知识分类、知识交流、用户需求服务等问题。同时,它可以把馆员素养等隐性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对员工的鼓励与培训,推动馆员与馆员间的信息交互,促进图书馆内部的知识共享,提升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现在知识链中图书馆附加增值知识的功能。由此可见,知识管理技术能大幅度的提升图书馆内的系统资源,是构建、获取和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并提高图书馆创新和服务能力[1]。

知识管理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运用可以定义为以下两个内涵:从知识服务的角度来看,高校图书馆通过运用知识吸收和共享功能,为读者有效地获取信息提供便携,从而可以提炼知识和创新知识。另外,从管理理念的角度来看,通过改进图书馆组织运转方式,能强化运行效率,控制成本,提高图书馆的知识集散能力。总的来说,知识管理技术集成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蕴含着知识的循环过程。

2 图情知识管理技术创新

2.1 图情知识共享

知识资源共享是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的首要问题。实现知识共享,就必须建立图书馆知识生态共享体系。该体系包括:硬件条件、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信息资源和读者群体。以上要素必须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以实现完善的图书馆知识生态共享系统[2]。知识生态共享体系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又包括图书馆自有资源与外界信息的共建,甚至是从某一图书馆的知识共享到整个图书馆联盟的知识共享,都包含在这个知识生态共享体系中。

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看作一个知识生态系统,该系统的知识族群由各种不同的知识能力组成,他们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根据图书馆知识生态学与组织文化的内在联系,运用知识管理技术提供相应的手段,比如:文献检索技术、数据库管理、数据共享等实现合理组织和管理,从而构建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网络平台,保证知识的充分利用与共享。同时,将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中,从而更加合理地了解知识分布和流动的规律。特别注重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整合与共建,大大丰富了知识的发展内涵。

2.2 技术途径

使读者有效的获取和运用知识是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落脚点。要通过知识管理尽可能的发挥知识信息的价值。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将知识管理作为核心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和高速网络应用于各种知识服务,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现代知识技术。图书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管理:在信息服务和学习型文化等方面进行努力,开展相应的项目,比如纸质文献的收集和管理。通过网络为读者访问图书馆网页提供方便,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图书馆的相关政策、查询馆藏书目以及提供在线咨询和交流的渠道。将员工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记录在册,图书馆内部定期讨论从而形成最终意见,再用正式的新闻快报和管理函件告知提建议的员工相关的决策。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管理技术和网络信息手段在图书馆网页中开辟专栏,在其中上传和共享图书馆员工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科研项目,在图书馆内部共享资源和信息,同时为馆内论文的撰写,科研项目的申请、研究及完成提供方便。通过不断地引入信息技术,现实基于知识点的查询和检索,基于分类的知识组织,基于元数据的访问控制,基于XML的转换以及组管理等等,可以更好地为知识应用管理目标服务,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2.3 图情知识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管理主要体现在知识服务创新和知识技术创新两个方面。知识服务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关键。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好坏是一个图书馆存在价值的体现,一个服务质量良好的图书馆,其服务态度必然具有开发性、积极性和发展性,并且能够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为读者不断提供周到、准确、便捷的服务。可以在传统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服务项目,使读者体会到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之处。比如可以对馆藏报刊尤其是各类专业学术期刊编制相应的目录和索引,为读者查找和筛选文献提供相应的信息检索渠道;通过新书通告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即将入库的新书,方便读者在第一时间借阅;通过图书馆在线查询系统开展书籍的续借和预定服务,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续借自己的图书;通过超期通告提醒快到期的用户及时归还已借书籍等等。在科学研究的服务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馆藏检索工具和现代化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各专业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及交叉学科研究动态,使科研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知识创新提供有利的前提,实现动态的良性循环。

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技术创新[3]。目前有许多技术创新的手段可以支持知识创新管理,比如: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实现在图书馆网站上就可以查询、阅读和下载数字资源库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创建集成化的信息检索界面,使用户可以通过访问图书馆网站查询馆藏资源,实现信息的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形成一个信息资源丰富、服务方式便捷、超越时空限制、具有整合能力的数字化知识资源平台和网络服务系统,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为用户提供深层次加工的、个性化的、高水平的知识资源,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

3 结论

从根本上来说,知识管理技术的运用应结合各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科特点,构建具有图书情报学科特色的知识运用平台。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系统,其管理水平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其服务技术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其服务方式将逐渐朝着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随着科技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机制将向知识创新的方向不断发展。另外,个性化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实现知识管理另一个重要途径。图书馆可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提升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水平和功能[4]。在虚拟的数字图书馆内为用户分别创立账户,根据每位读者在线访问和阅读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确定该用户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定期为用户提供相关内容的知识资源以供读者选择,达到深层次和个性化的服务目标。同时,制订合理的知识管理评价机制,根据用户的反馈定期对知识管理的实行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将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加以比较,发现问题,改进知识管理实施方案,使图书馆知识管理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1]柯平.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3,(9):8-12.

[2]周九常.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实现模式[J],图书馆情报工作 2006,(6):62-66.

[3]李慧敏.论知识创新中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J].图苑论坛,2003,(4):4-7.

[4]覃凤兰.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2007,(6):72-74.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用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