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策略探析

2012-08-15 00:43马浩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培训专业

马浩鹏

(内蒙古工业大学 体育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策略探析

马浩鹏

(内蒙古工业大学 体育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本文首先分析了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意义和必要性,之后文章提出了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策略,包括:完善教师培训、改善工作环境、引导教师开展课堂反思、完善工作考评机制、加强教学研究的倾斜力度.本文拟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策略

1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意义和必要性

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包括课堂进程设计的能力、教材处理的能力、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能力、科学地设计课堂练习和评价考核的能力等方面.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影响到为祖国输送的接班人是否合格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重视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对于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师自我完善、提高行业素质和职业地位的一个动态、发展、终身的学习化过程,是提高体育素质、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1].实际上,关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早在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的报告;2001年9月,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国内第一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专著《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正式出版,由此,“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序幕渐渐开启[2].而关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专门研究也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视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拟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2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策略

2.1 完善教师培训,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搭建舞台

培训对教师很重要,教师通过职业培训,具有对相关职业的影像,从前人和自身的经验中发展出一系列反应,形成自身的教师角色意识,可以说这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是教师个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对实践形成基本的行为反应.为此,高校应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培训条件,有条件的还应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整体知识技能和实践技能,还应改变以往普遍存在的或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或以具体方法、技能传授为主的培养或培训目标,致力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体育教师的事业心、教育观念、实际教育行为与教育能力的综合提高.需要特别提出来的是,培训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师实践操作部分的加强,通过更加真实的体育教学课堂模拟过程,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实践的机会.另外,以前我们的培训都是把体育教师集中到一个场所,由专业人员再进行培训,培训主要还是理论与经验为主,但我们发现,这些都是间接的实践经验,教师听后的真实感并不高.因此,我们下一步可以把对体育教师的培训,直接挪到体育教学课堂上去.由有经验的教师现场上课,被培训的教师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真切的观看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课堂组织过程、临场应变等等来直接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2 改善工作环境,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营造氛围

从纵向来看,教师从新手教师到成熟教师再到专家教师的历程,其专业发展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形成也会有不同的侧重.但无论哪个阶段的发展,环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环境、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与教师其他知识之间交往关系的总和.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上各种关系与教师不断交往深化的结果,其中包括教师自身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师学科知识的使用,学科教学法的不断改进,学会引导学生学习,自我反思等方面的内容[3].其中工作环境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而目前从我们给高校体育教师所提供的工作环境来看,很多都不具备进行专业能力的氛围,尤其是缺少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因此,学校应为教师教师之间交流的搭建平台.比如,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组织校内、校际体育教师进行专业能力交流研讨会,增加高校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兄弟院校”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进行教师之间的互换,建立一帮一的帮扶制度,为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提供更为良好的氛围.除此之外,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及时的更换各种教学仪器,尤其是一些符合现代教育背景的体育教学设备仪器,促进教师掌握使用方法,这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2.3 引导教师开展课堂反思,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供素材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扎根于教师工作的具体环境之中,是教师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知识,源自于教师本人对其工作和课堂事件的释义.所以,不少专家提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丰富,一是来自于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来自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三是来自于教师培训实践[4].其中实训实践是教师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实践出智慧,这是一种默会知识,难以用语言表达,它深深嵌入于自身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有先进理念指导的并在对实践不断进行理性反思的活动中习得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机的看待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实践性知识获取的关系,尤其是要把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融入到实践性知识的获取之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我们现在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时,工作量比较大,只是单纯的完成授课任务,很少有机会和精力去反思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这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浪费.因此,学校应该有意识的组织让教师写工作总结,课堂反思和经验收获等.定期的组织教师撰写每周或者每月的授课心得,并在教师之间相互传阅.一方面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使教师之间更好的取长补短,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

2.4 完善工作考评机制,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动力

长时期以来,各高校对体育教师工作的考核,尤其是职称评定方面仍然更多的是看重教师是不是获得什么奖励、发表什么学术论文、有什么科研成果等等,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评定却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指标.实际上,体育教师虽然也是在从事教学科研,但是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师的科研很少,大部分甚至就没有科研.尤其是给非体育专业授课的教师,他们基本上没有科研,而且工作量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们为“凑数”而发表论文的现象不断蔓延;大家不愿意长期深入地研究某一领域的问题,而是花精力去满足各种考评条件,根本就没有精力和心情去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授课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授课质量的提高[5].为了有效的扭转这种局面,各高校要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完善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机制,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创造一个合理的引导模式.首先,要转变以论文数量、级别和科研成果多少来评定职称的传统机制,转而通过量化指标来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考核标准.比如,通过网上测评、同事之间测评、领导测评相结合的对教师授课水平及专业能力进行评定.也可以把教师每年参加过几次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会议,以及每次会议的具体收获都做为量化指标来考核.同时,每年也要加大对讲课比赛、说课比赛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力度,营造一种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导向的工作考评氛围.

2.5 加强教学研究的倾斜力度,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创造机遇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讲,进行一次课题研究,围绕研究内容通过采集数据、统计分析、汇总,最后写一篇论文,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写作技巧和促进学习、更新知识等有很大帮助.但是,实际上,对于一所高校的众多体育教师来说,很少有人有机会主持类似的教研课题,甚至参与的机会也不多,这对于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针对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没有教学研究课题,也很少有机会参与类似课题研究的情况,各高校需要有意识的把教研项目向体育教学方面倾斜,尤其是对于年轻的体育教师来说,他们资历浅,知识还不够丰富,急需通过一些机遇迅速的提升自己.所以,高校需要有重点的把一些教研项目安排给年轻的体育教师,给他们更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广大体育教师在选择教研课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选择适合体育教师工作特点的教科研课题,其次要选用符合体育教师工作特点的教科研方法,最后要写出富有特色的教科研论文(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等文章)[6].这样经过总结之后,才能真正把教研课题的成果和收获更好的融入到个人专业能力提升之中去.

3 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做为我国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肩负的任务甚至比其它课程还要更重要,尤其是在现阶段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必然就会在竞争中失败.而体育课程对每个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所以,通过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来提升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为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打基础就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也只有充分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才能使高校人才的培养有了基础,才能使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获得更多新的机遇.

〔1〕郑建成.浅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J].科技信息,2012(10).

〔2〕高师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设置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EB].

〔3〕廖维晓,王慧.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4(1).

〔4〕郑彩国.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逻辑起点[J].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1).

〔5〕陈慧.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聘中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2010(4).

〔6〕杨朝开.体育教师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应注意的几点[J].体育师友,2009(5).

G807

A

1673-260X(2012)07-0104-02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培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