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初探

2012-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办学管理学生

袁 莎

(南京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初探

袁 莎

(南京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目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何有效进行学生管理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管理体系、学生能力培养和学生管理模式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管理模式

1 概述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学校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一大突破.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已经从日趋成熟的教师学生交流,发展到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发毕业文凭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水平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鼓励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建设.①在引进项目的同时,也需要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课题,要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管理中存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学生管理,达到合作办学的目标.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旨在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 现状和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学历教育项目,通过高考统招,学生毕业后获得中外双方学校颁发的文凭;二是非学历教育项目,无须通过高考填报志愿,在高校内部选拔学生,学生在中方学校修得相应学分并通过语言考试后再被合作学校录取,毕业后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文凭.截至2012年5月,教育部公布的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已达621个②.作为近几年刚起步的新生事物,中外合作办学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就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2.1 管理体系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还未形成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由学校外事部门负责与外方就学生情况进行沟通,导师负责学习指导,辅导员负责日常学生事务.这种分工模式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外事部门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无法向外方传达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导师一般由相关专业课教师担任,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辅导员负责日常学生管理,对本专业缺乏了解.

此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部分学生达不到国外高校的录取要求,无法进入外国高校学习,而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多对此没有明确制度.有些项目规定达不到出国条件的学生须延长在国内的学习,达到出国条件后,再进入国外高校继续学习;有些项目则允许达不到出国条件的学生退出该项目,转入普通班级.不出国学生安排制度不完善导致有些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出国留学,造成学生流失.

2.2 学生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的学生能力是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能力仍有待提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入学成绩差距.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的学生一般比同档次的普通专业生源质量低,国外合作学校对本项目学生的录取要求也低于对国际学生的正常招生标准.其二,能力差距.中国学生和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相比也存在能力差距.中国学生习惯被动学习,依赖老师指导,而国外高校的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其三,学校差距.目前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合作双方高校在教学、科研、国际声望上都存在差距,由双方客观差距产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此外,国内外高校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一方面,国内的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采取双语或全英语教学,聘用外籍教师,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国内高校是“严进宽出”,而国外高校是“宽进严出”,学生淘汰率相当高.合作双方学校的要求差距会让学生产生困惑,学生在国内高校学习后,直接进入国外高校高年级学习,少了低年级的适应期.

2.3 学生管理模式

中外高校管理体系有很大差异,此处列举中外高校在学生管理模式方面的几处不同.

第一,“统揽式”与“分工式”学生管理模式.国内高校一般采取“统揽式”学生管理模式,由辅导员全权负责,在学习、思想、心理、实习、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督促.优点是便于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学生,也便于学生寻求帮助,而缺点是辅导员身兼数职,难免会力不从心、有所偏废.国外高校一般采取“分工式”学生管理模式,将职责分布在各细分部门,如教学管理、实习管理、心理咨询等,优点是各部门各司其职,为学生提供专业、高效、高质量的服务,缺点是部门间缺乏沟通.

第二,管理观念不同.国内外高校有不同的学生管理观念.国内高校认为学生的成绩是公开的,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在学生和教师中公布,定期将学生情况与家长沟通.而西方高校一般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归为公民稳私,未经学生本人书面同意,不向学生本人以外的任何人公开.中方高校无法获得学生在国外的成绩和表现情况,甚至在学生受惩处的情况下,国内合作高校也无从知晓.此外,国外高校的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将文章里引用的句子或断落注明出处,列出参考书目和资料来源,以证明作者的原创性和诚信,同时表明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否则以作弊论处.虽然中国的教育体制引入了西方论文引用标准,但是目前还远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严格要求,国内高校的学生往往对诚信问题不以为然,诚信问题也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

3 建议

针对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导致的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3.1 规范学生管理

第一,管理制度化.制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理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程序,规范教学计划和管理安排;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招生、教学质量、学生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即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制定严格的淘汰制度.

第二,管理专业化.配备专业人员给予学生专业指导和管理,包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心理指导、外方联络、日常事务管理等.管理部门和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尽职尽责,也要定时互相沟通,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

第三,建立预警系统.建立定期检查学生在校表现并预警可能出现问题的学业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遇到困难的学生,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予以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督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达到国外高校全英文教学和独立学习的要求.

第四,建立互动信息平台.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费用投入较高的教育方式,学生和家长对其抱有很高的期待,这要求中外合作办学建立便于学校、学生、家长互动的信息平台.建立通畅有效的沟通机制,为学生提供与老师交流互动的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如学习成绩、课堂出勤、参加活动等信息,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能力.

3.2 提高学生能力

国内高校须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老师的引导作用,强化任课教师的教学责任心,设立学生咨询时间,帮助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定期开展专业讨论,帮助学生详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向、目标、社会意义和就业前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系统地学习;定期开展英语角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定期请高年级同学开展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搜索、资料收集,了解合作双方院校的规章制度、成绩要求、考试要求、论文写作要求等;引导学生培养诚信意识,进行学术诚信培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奖励,对违纪作弊等现象进行惩罚,赏罚分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和约束能力.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学业压力和迷茫,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与学生开展一对一座谈,探访课堂和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共同帮助学生渡过心理难关.

3.3 加强沟通,完善合作

加强沟通.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外高校合作创新,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分歧,应建立沟通交流平台.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定期将学生情况反映给对方高校,每学年末进行工作总结和学生情况反馈,希望国外高校理解中国高校的管理模式,将学生在国外学习情况定期反馈给国内高校,国内高校也须确保学生信息的保密性.将双方高校沟通交流常态化,共同探讨改进完善项目的方法.

完善合作.国内高校应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中,借鉴国外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学习成熟的学生管理经验,利用国外合作院校的优秀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完善合作.融合中西文化,探究最合适的学生模式,培养中西合璧的国际型人才.

4 结语

我国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一项积极尝试,是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探索和创新,目的在于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也在于通过与国外优秀大学的合作,融合国内外优势教育资源,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自身的教育管理质量.而这其中,学生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如何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本文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对比中外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发现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和改善学生管理的方案,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和学生质量,并提出几条建议,包括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体系,提高学生质量,积极与国外合作院校沟通,共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一章第三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信息平台,网址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

〔1〕耿殿磊.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16-22.

〔2〕张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中国外资,2009(4):117-118.

〔3〕刘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十项措施[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2):73-74.

〔4〕刘微.展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个合作办学[N].中国教育报,2006-2-5.

G64

A

1673-260X(2012)07-0230-02

猜你喜欢
办学管理学生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