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安全的护理

2012-08-15 00:50周月梅
淮海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低血压精神分裂症病情

周月梅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组精神病,患者一旦病发后,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他们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而老年患者具有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多病性及多脏器病变。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容易发生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大,对治疗反应差等临床特点。因此,本文针对以上特点,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64 例老年精神分裂症用药安全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2011 年我科确诊的64 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男39 例,女25 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4.6 ±4.5)岁,病程平均(35.3 ±5.2)年。

2 临床护理

2.1 加强心理护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本组64 例患者中大部分缺乏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所以不愿意接受治疗,对接触的所有人员抱有敌意,因此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的护患关系在精神科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以缓和的方式表达真诚的关怀,帮助患者认识到接受治疗的必要性,以平静,沉着的方式对待患者,除给药时间外,增加与患者的接触时间,对过度用药的患者给予用药限制。同时加强对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指导,让患者和家属理解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各种治疗措施的目的是治病而不是惩处。在用药之前详细的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所用药物的药名,作用与不良反应,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症状的患者采用不同接触沟通方式。利用护理治疗等不同时机,进行观察,分析拒绝用药的原因。有时药物治疗本身就是建立护患关系的第一步,是促进患者个人改变和适应环境的催化剂。所以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方式方法配合药疗的效果,辅以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措施,以提高疗效。

2.2 使用正确给药途径与方法 说服劝导患者接受治疗,发药到手,并看着患者服下,防止患者藏药、吐药,必要时检查患者的口腔,确保患者服药。对病情严重、劝说无效者可采取肌内注射,灌注或鼻饲等途径。

2.3 严格观察病情 要客观的评估患者的症状与行为,不仅重视患者的精神症状,还要重视其躯体症状。因此用药后要持续的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如生命特征,血液生化检查,血中药物浓度等,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汇报。

2.4 严密观察与护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本组64 例患者中无不良反应的14 例,椎体外系反应占40 例,其中有肝功能异常的9 例;心血管系统反应占8 例;恶性症状群占2 例。因此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认真观察患者神情、步态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口服苯海索或者肌内注射东莨菪碱,少数反应严重者需减量或者停药。观察血压的变化、有无体位性低血压、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反应及恶性症状群如持续高热,表情淡漠,震颤,肌强直,心悸,出汗等伴意识障碍,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迅速并发感染、心衰、休克而死亡。用药期间应高度警惕,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体位性低血压大多发生在治疗初期,尤其是注射给药时易发生,故注射给药后至少应卧床30 min。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轻者只需平卧,重者可选用a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间羟胺(阿拉明)对抗,禁用肾上腺素,因肾上腺素兼有β 受体激动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加剧低血压。发现恶性综合症群如发热、震颤、肌强直、心悸、出汗等,立即停用精神病药物,降温,预防感染,各种对症和支持治疗。肝功能障碍以氯丙嗪治疗初期较为多见,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给予保肝治疗。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内分泌及脂代谢的改变,则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了解用药的目的,注重配伍禁忌。

2.5 加强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护理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要加强药物治疗期间的基础护理。如抗精神病药可引起喉咙肌群共济失调而出现吞咽困难,轻者进水进食发生咳嗽,重者可出现噎食甚至误入气管而窒息。因此进食时不宜催促患者,不宜让患者进食有骨头或者过分干燥的食物,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饮食,有必要时可使用鼻伺或静脉补充营养。便秘,尿潴留也是精神药物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尤见于卧床少动年老患者[1]。它们不但使患者焦虑不安,影响其睡眠,进食等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基础护理,如训练患者定期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多活动,多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出现便秘,尿潴留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处理。

2.6 严格进行评价,做好护理记录 如药物的预期效果、不良反应、计划是否完整及时等,针对评价后的结果,在重新制定计划和措施。

3 讨论

精神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药物治疗,因此在用药前严格护理程序,对患者现病史、营养、排泄、睡眠状况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有关患者主要精神症状的表现及时收集,获得患者的基本资料,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老年病人的特点,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整完善计划,护理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减少了老年病的并发症,同时也提供了用药前后症状改善与否的评判依据,有助于及时识别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今后能否坚持服药的参考[1]。达到预期目标,使患者在出院后能根据医嘱继续巩固治疗,最终完全回归社会。

[1]王金爱,主编.临床实用精神科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0-133.

猜你喜欢
低血压精神分裂症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