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理念在中国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2012-08-15 00:52黄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服装设计

黄娟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

后现代主义理念在中国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黄娟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

文章以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其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运用,主要从后现代主义设计原则、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对中国服装设计的影响阐释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在中国服装设计中得运用以及对中国现代服装设计的启迪。为设计者提供较为完整的资讯,以期为中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设计理念,以及告诫中国的设计者对后现代主义这一设计理念应该持有的态度。

后现代主义;中国服装设计;后现代服装设计

一、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概念

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就狭义而言,即从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和历史服饰文化中吸取一些装饰元素,对服饰设计进行后现代主义的装饰处理。后现代服装设计的思潮,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80年代。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是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最为突出的设计领域,其对文化自由放任设计风格明显,具有典型的历史装饰主义,历史折衷主义,文化混搭风格,戏谑、调侃的装饰色彩等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1]。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具有一下这些特点:强调特立独行,强调自我,展示个性文化;带几分怪诞,戏谑,趣味性;后现代主义服装改变了高不可攀的上流社会时装为主流的时装文化,将来自平民的创新搬上时装舞台成为影响全球的新时尚、新潮流,这是后现代主义服装文化特色。

二、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原则

服装设计三大基本要素中色彩是设计的表层效果,造型是产品的外观形态,而材料则是实现设计目的的原始条件。设计是千变万化、永无止境的,故而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丰富和积累艺术底蕴,才能以多元的思维激发层出不穷的设计灵感。因而,思维活动的丰富与活跃是现代设计师的基本功。在设计思维方面,其崇尚的是逆向思维,打破传统常规,从而设计出独特而别具一格的作品,如男装女穿,女装男穿、新装作旧处理、款式设计比例变化差距大、就材料而言,十分重视材料本身的肌理、花纹、色彩、浓度、透明度、发光度和反射度,同时赋各种人文涵义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后现代服装设计的特征[2]。

(一)服装造型原则

服装造型主要体现在点、线、面、体的合理搭配运用,而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生动的立体,活动于空间之中。因此,后现代服装造型设计,借助人体与服装材料在活动空间中的重新组合,从而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新形象。服装设计是色彩、款式、材料三者的完美统一,是服装与人体的有机结合。而这一切又都与线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服装同一切存在于空间的物体一样,都是由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组成。

服装造型设计原则,即结合线条的形态与特性,按照一定的原则与规律而进行的线条造型设计,以此来呈现服装外轮廓线、内部结构线与装饰线条之间的相互关系。外轮廓线决定着服装的款式造型,而内部结构线又决定服装的空间体积与人体的吻合程度,同时也关系到色彩的组合、材料的运用[3]。后现代服装造型设计中的线条变化大,其核心在于借助于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改变线条在服装造型过程中所呈现的形状、空间、体积与变换以及位置、长度与方向。

(二)服装色彩原则

色彩搭配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外观要素,科技的日益更新使得面料色彩的多样化成为可能,赋予了设计更大、更多的选择空间。色彩搭配是着装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同时它也受现行的流行时尚、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当然色彩搭配也必须遵循其一定的使用原则和搭配方法。而后现代服饰设计则一反常态,抛弃传统,体现个性和独特性等做法,往往会摒弃同性调和、主调调和、对比调和、无彩色调和等原则,而是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特意制作出一些色彩残缺、搭配瑕疵等等这样的面料,强调无协调美、残缺美的色彩搭配,变现出对传统的、权威的设计规则的一种反叛和讽刺[4]。

(三)图形装饰原则

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的另一重要原则是强调图形的装饰设计。它凭借面料的花色和图形的变换来体现极具民族特色的后现代风格。如取材于印度服饰的时装设计,在选择面料的花色时,强调印度风情,说道印度服饰,不得不提及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纱丽,纱丽式样繁多,不拘一格,其颜色大胆鲜艳,辅以一些卷草图案,金银五彩条纹,以及桃红、艳橘、火红、宝蓝等颜色。而今世界各地极具当地民族文化传统的图案,纷纷被现代设计师们用于服装设计上,通过他们的独特设计和不同的工艺制作,使得现代服装的图形设计更是锦上添花[5]。

(四)材料构成原则

材料是设计的基础。设计者必须以科学和艺术的眼光对材料进行深刻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讲,应对服装材料的纤维形态、性能分类、成分及材料的原始特性、染整处理、分类标准等作系统的、理性的分析。从艺术的角度看要强调材料的外观色彩、肌理状态、美感的比较、图案的布局、比例配置及应用的可变形式等,感受其新奇独特的美感[6]。后现代主义服饰设计者利用直观的各种服装材料,结合设计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平面的、立体的、具象的、抽象的思维的形式,对设计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研究,以触动设计灵感,强化想象力,认识和感受材质构成的规律及特征,由材料的认知而导向设计。在设计中通过对材料肌理的再加工,丰富材料的构成形式,使材料肌理特性升华的再创造,则是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的有效语言。

三、后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服装设计的启示

(一)中国当前服装设计的特点

中国现代服装设计发展历程基本沿袭了模仿——延伸——突破这一过程,在最初的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模仿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很大的作用。通过模仿一方面可以使本土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设计师也可以借助模仿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然后突破模仿的瓶颈,使自己的设计理念得到延伸,最后达到突破阶段,完全抛弃别人的设计原理,逐步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设计风格。

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服装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因而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服装设计良性发展的因素,如有的设计人员一味地为了凸显自我个性,大事渲染色彩的作用,而忽略了全方位的知识修养,曲解了服装设计最基本的涵义。服装设计有三层境界:第一层追求的是服装的功能,第二层追求的是服装品牌的时尚性,第三层追求的是服装品牌的个性。无论哪种境界,它都不应该脱离市场,脱离消费者[7]。中国的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至今,依然存在迷茫、幼稚和盲目崇洋,生搬硬套式的引进,缺乏对自己文化如何现代化的深度研究和思考。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复杂丰富,中国服装设计师们更多应该是注重民族文化在现代服饰中得合理运用。

(二)对中国服装设计观的启迪

后现代服装设计赋予了我们以全新的审美感受和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变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后现代服装设计确实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对中国当前的服装设计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后现代设计理念对中国的服装设计具有以下作用:(1)产品的使用功能和人的精神需求并重起飞;(2)摒弃单一单调的造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3)正视国际大文化传统的连接性,同时也注重地区民族文化的存在价值;(4)在追求国际流行共性的潮流的同时,也允许凸显个性、非主流、非规范化、不固定化的设计的存在;(5)开创了全新的审美设计思维方式[8]。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理念注重形式地位,尊重传统文脉,后现代主义设计认为,现时的设计是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传统”在后现代主义不能单一地理解为是贬义的,做到传统和现实的合理结合,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设计,这正是中国服饰文化所迫切需要的、应该追求的。对于传统而言,要以辩证的、批判的眼光加以选择,有改造地传承,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拆解、分离、提炼,而后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概括、抽象、再创造,这样结合现代材料和科技手段设计出传统与现代感于一体的服装。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给中国服装设计带来的困境

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性,中国设计师在理解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深刻的剖析和思考,只限于表面的肤浅理解,往往会陷入以下这些误区:(1)破坏性设计即后现代主义设计;(2)具有强烈视觉感官刺激的设计即后现代主义设计;(3)后现代主义设计就是解构主义设计;(4)凡是设计都可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5)强烈注重艺术风格而忽略服装的功能性;(6)对后现代主义服装存在认知上的困难;(7)在设计表现上虚无主义倾向严重等等。

虽说后现代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材料都可以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在设计方式和手法上有时也可以是不拘泥于一定的规范和教条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毫无原则的胡编乱凑绝不是后现代服装设计。不论是哪一时代的还是体现哪种主义服装设计,其设计作品都应包含其相应的文化,只有富含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才是好的设计,也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审视。后现代主义设计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很宽泛而又比较模糊。就拿艺术表现来说,高雅是艺术,低俗是艺术;流行是艺术,荒诞是艺术;神圣是艺术,无聊是艺术;暴露是艺术,保守是艺术。所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就导致后现代艺术中出现了某种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所以,有的设计师为了追求时尚潮流,紧跟流行时尚,大家都在体现后现代主义,故设计出了譬如带有夸张图案的服饰、衣服中故意弄几个破洞、完全不考虑服饰的着装和舒适性等因素。

因此,作为现代服装设计师,首先我们应该以审视的眼光很清醒地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固然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但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和强调其合理性,完全采取拿来主义,从而忽略和完全否认其负面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秉承一种批判性的、宏观的、全局性的态度和思维,对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多维度的探讨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理念进行合理的定位,并对当今的服装审美及服装设计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四、结语

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也不例外。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的出现,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消费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同样是文明进步的象征。它对我国服装设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拓展了我国服装设计界的设计理念,丰富了设计语言,还以其鲜活的生命力推动了我国服装诸多相关领域的发展。但是,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等负面影响也是实际存在的。因此,作为服装设计师,我们要做出有辨别、有取舍、有限度地接受外来事物,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对待问题。

[1]刘象愚.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燕来.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3]刘云华.后现代服饰文化中的模糊性[J].装饰(2),2004.

[4]朱铭.后现代主义设计在中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1996.

[5]倪娜.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服装设计影响之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

[6]李春晓.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地服装设计[D].东华大学,2005.

[7]冯信群.后现代主义的文化与设计[J].东华大学学报(3),1999.

[8]黄利筠.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服装设计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服装设计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