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腹产手术58例临床观察

2012-09-05 02:10郭最华
海南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肌松布比剖腹产

郭最华

(瑞安市妇幼保健医院麻醉科,浙江 瑞安 325200)

作用起效快,肌松效果好,镇痛完善,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麻醉药物对胎儿影响小是急诊剖腹产手术麻醉的最高要求。近几年来对急诊剖腹产麻醉探索在不断进行,有关腰硬联合麻醉应用急诊剖腹产的报道较多,但由于用药剂量较大,直接导致的副作用也较多。我院2010年2~12月采用低浓度、小剂量的腰麻药物应用于急诊剖腹产手术麻醉中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副作用显著减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16例足月妊娠产妇,ASAⅠ~Ⅱ级,麻醉状态下,对其实施急诊剖腹产术。116例患者年龄19~39岁,随机将其分为SA组(低浓度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组)和E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58例。在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原发病、麻醉禁忌证等方面,两组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 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手术时间(min)SA组(n=58)EA组(n=58)26.3±2.826.2±2.7161.3±4160.8±574.5±8.975.1±9.130±832±9

1.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禁水至少4 h。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给予吸氧,对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进行监测,使用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备用。麻醉前30 min内,输注500 ml林格液或者平衡液。患者采取左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SA组在L2~3或者L3~4间隙进行穿刺,待确认硬膜外针处于硬膜外腔后,插入腰麻针,脑脊液溢出,注入2 ml 0.25%的左旋布比卡因,速度维持在0.1 ml/s,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大约置入3 cm。患者平卧位,体位调节麻醉平面稳定后,根据手术时间、麻醉阻滞平面、肌松效果等情况,给予0.5%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腔维持剂量;EA组于L2~3间隙进行穿刺,向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大约3 cm,进行单纯硬膜外阻滞,首先注入5 ml 2%利多卡因,观察患者未出现全脊麻症状和局麻药中毒反应后,再次分批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直至达到理想的麻醉平面。手术过程中,输注复方乳酸钠液和羟乙基淀粉液,使患者的循环系统保持稳定。

1.3 观察指标 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麻醉不良反应:低血压、呕吐、头痛寒颤等;麻醉阻滞平面达的时间;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视觉模拟镇痛法(VAS)记录术中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改良Bromage评分法计算运动阻滞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血压、心率、SpO2的变化 与麻醉前血压、心率、SpO2相比,阻滞后两组的血压、心率、SpO2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在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寒战等不良反应,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两组产妇麻醉阻滞效果比较 与EA组的起效时间[(15.5±2.1)min]、最高平面到达时间[(16.6±4.1)min]相比,SA组的起效时间[(5.25±2.5)min]、最高平面到达时间[(7.5±2.53)min]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2 两组产妇血压、心率、Sp O2的变化(±s)

表2 两组产妇血压、心率、Sp O2的变化(±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指标 麻醉前阻滞后SA组58 EA组58血压(mmHg)心率(次/min)SpO2(%)血压(mmHg)心率(次/min)SpO2(%)95.01±14.0184.23±9.4199.20±0.8194.80±14.3187.03±7.4099.58±0.415 min 91.55±14.0086.28±12.0299.01±0.7093.85±10.0087.08±9.2299.00±0.7910 min 92.11±10.5184.45±12.0098.50±0.6091.01±12.5890.05±11.0596.50±0.4030 min 92.41±14.0085.22±10.9897.00±0.5292.01±13.75089.22±10.2896.40±0.41

2.4 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及肌松效果比较 与EA组的术中VAS优良率(81.0%)和肌松效果优良率(79.3%)比较,SA组的VAS优良率(100.0%)和肌松效果优良率(98.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例(%)]

表4 两组产妇麻醉阻滞效果比较(±s)

表4 两组产妇麻醉阻滞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s)最高阻滞平面(min)最高平面到达时间(min)SA组EA组58585.25±2.515.5±2.17.55±1.458.13±1.357.5±2.5316.6±4.1

表5 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及肌松效果比较(±s,例)

表5 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及肌松效果比较(±s,例)

组别 例数 术中VAS评分 Apgar评分(分) 肌松效果优良率(%)优良率(%)SA组EA组5858<253312~55 16>50 111 min 9.2±0.589.0±0.775 min 9.9±0.209.8±0.7优100.081.05536良210差112 98.379.3

3 讨论

急诊剖腹产术对于麻醉的要求是起效快,阻滞完善,镇痛、肌松完全,对产妇生理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对胎儿不产生明显的意志和不良影响,保证母婴安全等特点。所以,对麻醉方式的选择要求较高[1]。

有报道称,硬膜外麻醉的阻滞不全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甚至可以达到9.95%以上,在产科手术中,甚至可以达20%[2],急诊手术中,短时间内需要注入大量的局麻药,很容易引起心血管和神经的毒性反应[3],由此可见,连续硬膜外麻醉不是急诊剖腹产术的最佳麻醉方式。近年来,也有较多的文献称[4],剖腹产术中采用大剂量的布比卡因(10~15 mg)腰硬联合麻醉,容易导致阻滞范围过广、循环不稳定等缺陷。急诊剖宫产手术中,采用低浓度、小剂量(2 ml 0.25%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麻醉药用量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为快速娩出胎儿赢得宝贵时间[5]。期间麻醉药用量少,术中产妇的血流动力较为平稳,对母体和新生儿的生理功能都很有利,硬膜外分次追加,相对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浓度较低、剂量较小的维持量,从而真正达到联合麻醉的效果。

总之,低浓度、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于急诊剖腹产手术,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1]黎 阳.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7(21):96-97.

[2]杨海宁.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3371-3372.

[3]林晓芬.小剂量布比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8):2336-2337.

[4]江 剑.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体会[J].河北医学,2010,16(12):1498-1499.

[5]程学武,张云霞.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5):246-247.

猜你喜欢
肌松布比剖腹产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牛的剖腹产手术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碘伏湿热敷对剖腹产切口护理的疗效观察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某院剖腹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