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行业信息化“陕西模式”

2012-09-06 06:18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9期
关键词:陕西省信息化建设

【编者按】

信息化因其综合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多项新技术成果,在实践中往往称其为“钱堆出来”。陕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该省建设行业信息化立足实际,成功搭建起了以应用系统为主的行业信息化平台,坚持“开拓创新、稳妥务实、滚动发展、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构建网上政府,推行网上办公,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电子商务”的工作目标, 依照“科学规划、需求主导、滚动发展、全面推进”的发展模式,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政府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为行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创了在全国建设行业独具特色的“陕西模式”。

现实篇

艰苦创业 滚动发展 搭建信息化发展平台

21世纪初,信息化发展的新浪潮已经席卷全国,建设信息化事业在陕西省却刚刚起步。2003年底,由西北建设报更名的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应势而生,借用了三间办公室、两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在人员、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毅然迈出了创业的步伐。最初,中心以建设省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为切入点,积极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研讨,完成了监管系统的建设。通过此系统的建立,对实现全省各市(县)住房公积金系统的监管奠定了基础。

同时开始研发陕西省勘察设计、房地产管理等信息系统,建成了包含政策法规、城乡规划、建筑管理、勘察设计等25个一级栏目和150个二级栏目的陕西建设网,于2004年9月正式开通。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对陕西建设网项目的招标、开发、测试、改版,初步搭建起了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化平台。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原则,结合陕西省建设信息化的现状等实际情况,高起点拟定了信息化建设规划。

借船出海 借力使力 探寻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子

面对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认真梳理和分析陕西省建设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建设行业业务特性,在信息化建设中采取自行研发、委托开发或移植等方式,在充分挖掘行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坚持用“最先进的技术、最简单的操作、最安全的手段,最经济的投入”的方法,先后开发了勘察设计、房地产、建筑施工等23个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省推广应用。陕西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遵循了“规划—计划—立项—建设—总结—推广”等科学有效的工作管理方法,避免各自为政,盲目建设,保证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按照“需要一个开发一个,开发一个应用一个,应用一个普及一个”的方式,以最小的投入,实现陕西建设行业信息化“滚动发展、全面推进”的发展目标,搭建起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的信息管理网络平台。目前,已有近万家行业企业,数万人投入到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中来。

以应用为主导 以服务为根本 确立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

近年来,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加大投入搭建电子政务大平台,以“构建网上政府,推行网上办公”为己任,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在项目开发上加大投入,充分挖掘和运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资源优势,按照量入而出,量力而行,最大限度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把握时代要求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需求,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以服务为根本,研制开发了陕西省建设厅电子政务大厅、项目信息公开、信用平台等系统。将省厅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办事指南、政务公开目录、行政审批公示、审批结果查询、在线申报等栏目和近几年已经在全省推广应用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完善,组合成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将企业资质、信用档案、安全生产、行业统计、注册人员等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数据标准,构建起了以行业应用为主,以服务政府、行业、社会的网上办理业务体系。建成了包含全省建设行业政策法规、行业企业、从业人员、行业统计、公积金监管和能耗检测、农村危房改造等7个行业数据库,并逐步对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分析和处理,实现由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处理的升级。

健全制度 科学管理 构建信息化发展的新机制

科学的管理是信息化发展的有力保障。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现行机制下行之有效的用人、做事等新机制,构建起了以全员聘用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为主的一套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管理新机制。

全员聘用制:即打破现有体制的限制,实行正式人员和聘用人员一套制度、一种待遇、一个标准,积极推行中层职务竞争上岗和一般人员双向选择,达到了因需设岗,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的目的。

岗位目标责任制:即按照岗位明确、职责清晰、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使岗位设置更为科学,职责更加明确,人员分工更加合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绩效考核制:即按照“保障基本、总体提高、拉开档次、多劳多得、绩效挂钩,将活工资用活,变暗补为明发”的原则建立每月绩效考核制度,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以人为本 因人施用 打造适应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信息化是技术和人才结合的结晶体,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因此要保障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人才队伍。

几年来,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人才队伍的建设一靠培养,二靠引进。培养就是在现有人员中积极开发他们的潜能,在实际工作大胆使用,着力打造,敢于给他们压担子,不怕他们出乱子,在使用人的同时要注重培养,使他们尽快成为人才。引进就是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引进具有较高水平和能力的高科技人才,高水平的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带动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同时要创造能留住人才的环境和必要的薪酬待遇,创造留人用人的良好环境。

2012年初,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又制定了《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中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职工技能考核》等创新性规定,按照“开源节流、促进发展;分类管理、区别对待;激励为主、绩效挂钩;方法科学、程序规范”的工作方针,遵循“优化结构,注重技能,定编定岗,以岗定酬,按能取酬,优劳优酬,责酬相符”的原则,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不断提升职工的岗位技能和劳动素养,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创先争优、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激励员工爱岗敬业,积极主动,开拓创新,钻研业务,提高能力,增强素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发展篇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提出“谋划新篇章,开创新局面,构建大平台,促进大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新思路。

(一)建好一个平台。即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同办公大平台。其中包括建筑市场监管平台、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标准定额监管平台、房地产市场监管平台、住房保障监管平台、公积金监管平台6个平台;数字规划、数字城市、数字村镇、电子监察4个信息系统及政策法规库、标准库、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信用库、信息资源库7个数据库。平台建成后,将日常管理、审核审批、监管监测、绩效考评、统计分析、智能决策等功能融为一体,为管理部门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和决策支持平台,全面提升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决策能力。

(二)践行两个转变。即从数据采集向数据分析处理的转变、从应用系统向管理系统的转变。利用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和先进理念对各类数据和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和分析,对其进行深度开发、整合、应用、交流和共亨,提升政府决策分析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其科学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三)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政府提供管理决策服务、面向行业提供应用服务、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智能管理、智慧决策,用政府信息化大发展带动行业企业信息化全面普及整体推进,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面向公众开通多种信息渠道,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实现信息公开共享,互惠共赢,使公众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以此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而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形象。

(四)实现五个目标。即实现集成办公高效化、决策分析数字化、监管监测智能化、业务管理规范化、社会服务优质化,从而全面提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宏观调控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市场监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将陕西省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

猜你喜欢
陕西省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