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信息化

2012-09-06 06:18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9期
关键词: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

陕西省园林绿化企业管理系统实现简化管理 快捷高效全覆盖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城市建设处副处长 段玉鹏

园林绿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后,构筑了管理部门与企业的网上互动平台。首先,极大地提高了园林绿化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助于管理部门即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通过系统全面分析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指导企业发展。同时网上办公的开展,使得企业办理部分事项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有利于管理部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资源共享 提高了监测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副处长 韦宏利

作为一名从事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七年的工作人员,我始终认为建筑节能是我国实施节能战略的三大领域之一。建设建筑能耗监管平台,有利于解决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的盲区,极大地提高了对整个公共建筑监测和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公共建筑的能耗状况,建立和完善能耗数据库,我省2010年开发建设了陕西省建筑能耗信息系统,搭建起了建筑能耗监管平台。该系统的统计功能、分析功能为建筑能耗状况分析提供了基础,能够准确掌握公共建筑的能耗,筛选出重点耗能建筑, 从而可以进行重点监管,同时也对建筑物能耗设备及管网等运行故障排查提供带来便利。根据建筑能耗监管平台提供的相关数据,建筑节能主管部门在指定政策、加强行政监管和引导都更有针对性。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运用,无论对行政管理工作,还是对建筑节能的运行管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信息化,今生的挚爱情缘

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 信息部部长 罗 伟

那一年,全国裁军20万,所在部队精简撤编,我面临着转业,开始等待在地方进行第二次分配。

11月1日,带着与年龄不太相符的兴奋,拜见完中心领导后,办公室主任领我到二楼大厅的各部门转了一圈,大家的微笑犹如一缕春风,印象很深。回到办公室,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环视四周,3个人的办公区域,空间不大,拥挤中透着温馨。几经折腾,终于尘埃落定,这就是我的归处,没曾想,从这一年开始,我在办公室围绕着中心的信息化事业,一干就是六个年头,那一年是公元2005年!

在跌跌撞撞中,摸索着负责和处理办公室的诸多事务,在中心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支持下,不断在干中学,学中干,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们手拉手,心连心,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并自觉做到加班加点不叫累、领导批评不言悔、取得成绩不骄傲,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这期间,我从刚来时了解到中心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并在之后的岁月里,与同事共同经历了中心的发展、巩固、提高、服务质量、锦上添花、谋划、精细化、大平台的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心成立八年了,创业难,守业更难,中心领导们在成绩面前时刻保持着清醒,精心谋略,认真策划,努力并实践着信息化工作的“十二五”规划。

崭新的2012,中心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新的第二个五年、又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信息化工作的服务者和参与者,来到信息部后,始终围绕中心的主题目标开展工作,工作中注重倾听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抱着“一起共事是缘分,和睦相处是情份,干出成绩是福份”的心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现在,善待他人,团结和带领大家坚持在磨练中与中心共成长、共发展。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信息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人发展到五十多名员工,行业有影响,全国名在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不断创新、艰苦奋斗;靠的是并肩战斗、携手共进,是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更是信息中心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现如今,我更会珍爱惜缘,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谋划落实,为中心的美好明天、为陕西建设行业信息化的未来再立新功!

与信息化结缘的这八年

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 网络维护部部长 田卫东

2004年1月,我加入了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成为了中心的一名员工。坐在办公桌前,阅读一些文档资料时,看到建设部信息中心已经开展了信息化工作,建立了“建筑业、勘察设计、房地产”等资质管理信息系统,下一步我省也要加快这些系统的建设等资料时,我就一脸的茫然,这些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推广,需要什么样的软硬件环境一无所知,心中实在是没有一丝底气。

为了更好的了解信息化建设,我们一方面到建设部信息中心取经,另一方面抓紧时间了解建设部这些系统的业务功能以及软硬件运行环境。在曹主任的领导下,中心与北京华建互联公司进行合作,创立了陕西版的合作模式,目前在业内传为佳话。创业初期,中心得到了华建互联公司的大力协助,2004年底,中心成功地移植了建筑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信息系统,从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起步,陕西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一步一步走上了正轨。

2005年初,中心与西安交大博达公司进行合作,开发了房地产业和勘察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并在省厅机关处室的帮助下,进行了这两个系统的推广。一时间,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人员络绎不绝,全中心上下一心,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工作,顺利地完成了这两个系统的推广,为中心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坚定了员工的信念,誓将信息化工作进行到底。

之后的日子里,陕西建设行业信息化工作全面开花,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在信息化工作中,我一直从事网络技术维护工作,用较强的责任心,全力维护中心的服务器、防火墙、路由器等硬件设备以及做好网站和业务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在做好日常运维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数据备份制度,对网站和业务系统做好数据备份,启用了防火墙和网络版杀毒软件,并且设定了相应的防毒策略,及时排除网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陕西建设网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确保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信息化:政府与企业连接的纽带

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 企业服务部副部长 柳江东

从2004年信息中心成立开始,企业服务部便迈开了他探索的步伐。从最初的“会员部”到现在的“企业服务部”,他改变的不只是名称!一路走来,他的努力、奋斗、探索、坚持,也不是用三言两语能够描述的。在这条艰辛漫长的探索路途中,有着陷入失落、彷徨的时刻,亦有着冲破藩篱后喜悦、真挚的泪水!

企业服务部的成长是伴随信息中心一起成长的历程。成立伊始,陕西建设网也是刚刚起步,网站没有什么知名度,建设行业企业对信息化也没有什么认识,业务的发展称得上是举步维艰。这个时候,中心领导亲自带领大家去企业,谈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谈网站能对企业提供什么服务,给企业有什么帮助,也希望能得到企业的理解与支持。

2005年,是信息中心快速发展的一年,随着一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成功,极大促进了建设信息中心,陕西建设网的知名度,有力推动了陕西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2006年,经历了2005年的辉煌,企业服务部似乎进入了低谷,一时陷入了迷茫之中。面对困难,是坐以待毙,还是迎难而上,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关键时刻,中心领导多次召集大家,一起想办法,讨论发展思路,克服种种困难,在逆境中决不放弃。大家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以服务为核心,坚决走市场化运作道路。

2007年对于企业服务部来说是艰苦的一年,市场化之路是一条荆棘之路,一路上,伴随着汗水、泪水。面对企业的不理解,不耐烦,甚至是斥责,所有的委屈都自己化解,始终坚持对企业不卑不亢,笑脸对人,以真诚感化对方。一年的坚持,一年的汗水,换来的是企业的理解和真诚的笑容。2007年,业务较上年有了很大的起色,服务有了很大的转变,更重要的,大家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个人能力逐渐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坚定了走市场化道路的决心。

2008年是转机之年。经过几年的运行和摸索,对于陕西建设网的定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一年,陕西建设网商务频道也正式启用。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制定了陕西建设网商务频道运营方案,企业服务部的工作也逐渐进入了快车道。

现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加入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推进了企业信息化进程,已经形成信用档案的建设行业企业有8000多家。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信用发布、查询,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以及信用评价的信用体系,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规范行业市场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享有成就感 收获业务知识

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 开发发展部副部长 姬 亮

发展之初 从零开始

初到信息中心,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2005年,那时政府提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多数是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简单的办公自动化应用为基本目标,对信息化认识较好的部门也开始搭建起来政府向公众提供资讯和网上办事功能的门户网站。说是网上办事,其实就是把一些需要办事填写的表格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布在网站上,提供下载打印功能。陕西建设网就是在这个时期登上历史的舞台的,通过门户网站的建设厅机关取消了传统的纸质发文,向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厅机关内部各处室发送电子文件,增添了陕西建设网邮箱系统,增强陕西建设网的效率,扩大影响。

此外,除了门户网站的建设外,信息中心在单位起步之初就提出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指导发展方针,采取自行研发、委托开发、应用移植等多样化项目建设方法,积极推行部分业务网上办公,其中最先实现信息化管理转变的业务当属勘察设计企业管理和房地产企业管理业务了。

积累经验 稳固发展

经过几年的业务工作的开展,对行业信息化发展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认识到简单的政府上网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用户业务需求,我们从建设厅电子政务建设和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网上政府,推行网上办公,加快电子政务”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人员紧张,技术力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行业应用的研发工作,在勘察设计、房地产业信息系统建设经验上,先后研发开发了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园林绿化、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二级建造师、建设行业统计、物业管理、能耗监测、危房改造等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省推广使用。实现了企业资质管理、人员资格管理、行业信用档案、统计报表网上申报,业务管理网上审批的功能,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了政府、企业沟通的信息平台,提高了政府办公的透明度,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为中心今后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奠定我省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稳固基石。

不断探索 创新为先

在过去几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中,我们也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了更为主动清晰的认识,我们对信息化建设发展由原来较为被动的建设转向为主动的谋划构想,首次提出了“陕西省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设方针,在未来新的时期中,我们将按照“开拓创新、稳妥务实、滚动发展、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实现“两个转变”为目标,即实现“从应用系统建设向管理系统建设转变;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处理的转变”,努力实现数字化决策,提升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搭建优质服务平台,用政府信息化推进行业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陕西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划分两个阶段,即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近期目标为“大平台”建设。即以建设厅内部办公、业务、管理和统计分析(即辅助决策)为主,涵盖连通市、县(区)、乡(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人员的协同办公平台建设。实现从应用系统建设向管理系统建设转变,从数据采集向数据分析处理转变,努力实现用信息化支持政府科学管理,数据化决策的目标。

远期目标为“大网络”建设。即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建成以“大平台”为支撑,上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政府,下联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业务延伸到乡镇和村庄,横联省级政府相关厅局,关联兄弟省市建设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网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网络体系。

信息化助力管理变革

榆林市文昌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行政后勤部经理 李 文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人们对信息化依存度极高的时代。信息化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化、数字化这种颠覆传统生存模式的时代潮流极大的改变了社会经济运作模式, 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就建设行业而言,信息化发展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运行程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建设行业在畅通办事流程,动态化管理,便捷化办公等方面给整个行业带来生机和活力。在资料申报方面:过去完全依靠手工劳动完成资料的整编、汇总以及上报,劳动量大、头绪凌乱、不规范。加上一级一级传递上报,效率极低。有了信息化管理,在资料的统一性、及时性和程序性方面带来很大方便。把工作人员从繁杂的资料整编中解脱出来,并且能创造性的提升资料整编水平。信息查询方面。过去要花费人力、财力到档案保管单位进行查询,或者翻箱倒柜查找,费时费力,公信力不足,有效性欠缺。现在,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询企业以及行业有关的资质信息、人员动态、法律法规、资讯信息、办事指南以及及时动态消息。既给企业提供了便捷化的信息,也给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动态考核、监督管理提供了方便。数据管理方面:过去的数据只停留在纸质材料当中,统计不准确、反映不真实、提供不及时,企业自身都无法及时准确掌握有效数据,管理部门也就无从掌握有效动态数据。有了信息化管理,数据能及时传递,有效掌握,准确度、透明度得到有效保障。堵塞了很多管理漏洞,利用有效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为强化行业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实现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水平。客户管理方面:打破过去单纯被动的客户管理局面,既从效益分析上准确定位项目,又从资源收集和利用,项目推广和发展战略定位等方面数据更详实、论据更充分、结果更准确。办公管理方面: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OA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财务软件,采购软件,造价软件,测绘软件以及房地产营销和售后等软件大规模在企业中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省了成本,规范了办公流程。特别是企业的资源得到共享,信息得到及时传递,缩短了管理长度,加快了管理进度,降低了管理风险,提升了管理层次。而网络化管理给整个行业增加了技术含量和效益收成,充分发挥了网络全面、准确、及时、方便的特点,使得行业动态消息能够指导企业调整管理方向,数据资源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市场研判和决策,客户投诉、建议和意见收集能推动企业调整管理目标,强化弱项管理,改善客户关系,了解市场信息,推进管理改革。

当然,信息化管理需要投入、需要人才、需要推广,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要逐步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咨询服务、客户管理、生产管理、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的一体化管理目标,不但要有助于企业管理和行业监管,而且要让信息化促进行业发展走出新路子,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动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创造更多的价值目标。

猜你喜欢
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世界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