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肠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影响

2012-09-20 03:08王彦霞籍文强石玉珍赵红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河北石家庄0500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7期
关键词:抗炎阻塞性气道

王彦霞 籍文强 杨 涛 石玉珍赵红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河北 石家庄 05008)

血管活性肠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影响

王彦霞 籍文强 杨 涛 石玉珍1赵红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河北 石家庄 050081)

目的 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对体外培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VIP预处理COPD缓解期患者PBMC,再以脂多糖(LPS)诱导,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8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VIP均能降低LPS诱导的PBMC产生TNF-α和IL-8,在10-8mol/L浓度最低。VIP可以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有或无LPS诱导的PBMC产生TNF-α和IL-8含量。结论 VIP对COPD患者PBMC有直接抗炎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肺内含量最丰富的神经肽类物质之一,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广泛的生物学调节作用。VIP作为配体,可以在人类激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发现特异性受体,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抗炎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老年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PBMC参与其炎症反应过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杆菌外膜的一种大分子物质。本实验采用COPD患者PBMC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培养,应用VIP进行干预,通过测定PBM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探讨其对COPD的抗炎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定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及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治疗前组,入院后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达到稳定期的为治疗后组,年龄55~80〔平均(67.7±6.2)〕岁。病情恶化或死亡者被排除。COPD缓解期组来源于同期来我院门诊复诊的患者。以上病例均符合2007年COPD诊治指南修订版〔1〕,并排除心脑血管系统的所有疾病、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较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肿瘤以及重大手术和结缔组织病等。

1.2 方法

1.2.1 收集PBMC 取试验对象空腹无菌静脉血(肝素抗凝),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抗凝管中的血液,充分混匀。取等体积淋巴细胞分离液加入10 ml无菌离心管中,将上述稀释的血液沿离心管壁缓缓平铺在淋巴细胞分离液面上层,保持两液间界限分明。4℃离心(2 000 r/min,25 min),吸取血浆与分离交接面白色云雾状层的单个核细胞,并将其移至另一10 ml无菌离心管中,加5倍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充分混匀,4℃离心(1 000 r/min,10 min),倾去上清液,轻轻弹起细胞沉淀,再加5倍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并充分混匀,4℃离心(1 000 r/min,10 min),尽量去掉上清液,底层为单个核细胞。0.4%台盼蓝染色,排除无活性的细胞,活细胞数>90%可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由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2 试验分组 取6例COPD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1640培养液调节细胞浓度均为2.0×106个/ml。细胞种于48孔培养板中。每份单个核细胞按VIP剂量分为若干组,每组种3孔,取其平均值。不同剂量的VIP培养30 min后,加入终浓度为1 mg/L的LPS进行刺激。另外,将每例治疗前后COPD患者PBMC平均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VIP组、LPS组和 LPS+VIP组,VIP终浓度为10-8mol/L。取等体积的每组细胞分别培养30 min后,需用LPS刺激的细胞培养液体中加入终浓度为1 mg/L的LPS,于37℃、5%CO2、95% ~100%湿度的培养箱内培养8 h,取上清液于-70℃冰箱冻存,待测继续培养(RPMI 1640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VIP、LPS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

1.3 检测TNF-α、IL-8水平 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8的含量。TNF-α和IL-8的ELISA试剂盒均购自深圳晶美公司,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Y),如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用 Student-Newman-Keuls(SNK-q)检验。

2 结果

2.1 VIP干预COPD缓解期PBMC分泌TNF-α、IL-8的影响VIP能明显降低LPS诱导下的COPD缓解期 PBMC分泌的TNF-α和IL-8(P<0.05)。随着 VIP剂量的增加,TNF、IL-8的含量降低越来越明显,当 VIP浓度为10-8mol/L时,TNF-α、IL-8的含量到达最低,随后逐渐升高,但均低于LPS+0 mol/L(P<0.05)。见表1。

2.2 VIP干预不同条件下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PBMC分泌TNF-α、IL-8的影响 VIP能够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PBMC分泌TNF-α和IL-8的含量(P<0.05);LPS可以上调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PBMC分泌TNF和IL-8的含量(P<0.05);VIP对LPS诱导的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PBMC分泌TNF-α和 IL-8的含量同样具有抑制作用(P<0.05)。见表2。

表1 不同浓度VIP对COPD稳定期PBMC分泌TNF-α、IL-8 的影响(±s,n=6,mg/ml)

表1 不同浓度VIP对COPD稳定期PBMC分泌TNF-α、IL-8 的影响(±s,n=6,mg/ml)

与LPS+0 mol/L VIP组比较:1)P<0.05

组别 TNF-αIL-8 LPS+0 mol/L VIP组49.92±6.71 43.16±6.85 LPS+10-9mol/L VIP组 41.66±5.961)36.86±2.581)LPS+10-8mol/L VIP组 40.63±5.461)36.40±3.561)LPS+10-7mol/L VIP组 40.64±5.521)36.75±2.491)LPS+10-6mol/L VIP组 40.73±6.171)38.14±2.411)

表2 VIP干预不同条件下COPD治疗前后PBMC分泌TNF-α、IL-8 的影响(±s,n=20,pg/ml)

表2 VIP干预不同条件下COPD治疗前后PBMC分泌TNF-α、IL-8 的影响(±s,n=20,pg/ml)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P<0.05;与LPS组比较:2)P<0.05

组别 TNF-αIL-8 COPD治疗前 空白对照组46.16±5.49 39.59±3.60 VIP组 42.47±6.031)36.96±4.311)LPS组 52.59±6.65 45.59±4.14 LPS+VIP组 48.38±6.372)42.01±4.082)COPD治疗后 空白对照组 42.90±4.84 36.62±3.75 VIP组 38.19±5.411)33.57±3.971)LPS组 48.32±5.39 41.19±4.08 LPS+VIP组 43.95±5.372)36.92±4.182)

3 讨论

多种炎性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了COPD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支气管肺组织炎症、损伤、修复和重塑是其病情不断进展的病理发展过程。TNF-α是早期炎症反应的启动因子,能激活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使其细胞毒性增加,可以刺激其释放更多的氧和氮基团以及其他细胞因子〔2〕,形成炎症级联反应。Gallelli等〔3〕应用 TNF-α 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现IL-8含量较前明显增高。可见TNF-α能够促进炎性介质分泌,扩大气道的炎症反应。而且,TNF-α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外蛋白分解作用,刺激气道细胞增殖,诱导气道黏液细胞化生,激活炎症介质等气道炎症和重塑,是COPD气流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方面研究显示:COPD患者不同阶段血浆、诱导痰、肺泡灌洗液中IL-8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提示 IL-8是促进 COPD气道炎症反应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而且贯穿于COPD气道炎症反应过程的始终,发挥引发维持甚至加重气道炎症的重要作用。TNF-α和 IL-8在炎症反应中相互促进、相互调节。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及痰液中的TNF-α和IL-8同步升高,且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两者协同作用共同参与COPD的气道炎症反应过程。抑制TNF-α和IL-8的分泌,可能是阻止COPD炎症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VIP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肽,属于胰高血糖素促胰岛素家族〔2〕,通过分布于肺血管平滑肌、气道平滑肌、气道上皮层、黏膜下的腺体、巨噬细胞、肺泡上皮和淋巴细胞等的受体而发挥抗炎作用。国外研究者在人的肺泡巨噬细胞表面发现有VIP受体表达,并证明VIP能下调IL-8的分泌〔6〕,对TNF-α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本实验证明,VIP可以抑制COPD患者PBMC分泌TNF-α和IL-8,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VIP对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属于转录水平,通过限制多种转录因子的重新表达或核迁移,使促炎因子的mRNA及合成的蛋白水平降低。涉及两条信号转导途径:①cAMP依赖途径,即通过抑制促炎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BP)的合成〔8〕,降低促炎因子mRNA的合成。②cAMP非依赖途径,即VIP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从而阻止NF-κB核移位和与DNA的结合,优先阻止炎性介质基因启动区与NF-κB位点的结合,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通过相反机制提高抗炎因子IL-10 mRNA 和蛋白水平〔9〕。

VIP对COPD患者PBMC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仅靠体内已有的VIP不足以发挥其应有的生物学作用,适量补充VIP或VIP类似物不乏是治疗COPD的一种有效方法。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Scheele I,Larsson K,Palmberg L.Budesonide enhances Toll-like receptor2 expression in activated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J〕.Inhal Toxicol,2010;22(6):493-9.

3 Gallelli L,Pelaia G,Fratto D,et al.Effects of budesonide on P38 MAPK activation,apoptosis and IL-8 secretion,induced by TNF-alpha and Haemophilus influenzae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J〕.Int Immunopathol Pharmacol,2010;23(2):471-9.

4 姚海燕,吴大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IL-8、TNF-a水平和炎症细胞的分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4):1366-9.

5 王春雷,蔡日丹,康 健,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细胞因子与氧自由基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10-2.

6 Burian B,Storka A,Marzluf BA,et al.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receptor expression in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 from COPD patients〔J〕.Peptides,2010;31(4)603-8.

7 张海红,刘先洲,饶帮忠,等.血管活性肠肽对肺炎支原体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6)747-50.

8 Delgado M,Ganea D.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inhibits IL-8 production in human monocyte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3;301(4):825-32.

9 Catley MC,Sukkar MB,Chung KF,et al.Validat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small-molecule I kappaB Kinase(IKK)-2 inhibitors by comparison with adenoviral-mediated delivery of dominant-negative IKK1 and IKK2 in human airways smooth muscle〔J〕.Mol Pharmacol,2006;70(2):697-705.

〔2012-01-26收稿 2012-03-20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56

A

1005-9202(2012)17-368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32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王彦霞(1971-),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抗炎阻塞性气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