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花青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

2012-09-20 03:08邹金发叶丽平刘晓光辽宁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辽宁锦州2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7期
关键词:花青素内皮细胞腹腔

邹金发 叶丽平 刘晓光(辽宁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辽宁 锦州 200)

原花青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

邹金发 叶丽平 刘晓光1(辽宁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辽宁 锦州 121001)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只,于结扎前30 min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30只,于结扎前30 min腹腔注射剂量为120 mg/kg的PC。分析两组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含量及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PC处理观察组血清NO浓度升高,心肌SOD活性回升,MDA、ET-1含量显著降低 (P<0.05);观察组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围(19.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4±4.9)%(P<0.05)。结论 PC对于大鼠血流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PC;心肌缺血;再灌注;活性因子

原花青素(PC)由数量不等的儿茶素、表儿茶素构成。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P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1〕,实验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给予PC腹腔注射,之后观察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为PC新药开发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PC(纯度大于95%,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D大鼠60只,体重(252±30.7)g(221.5~279.8 g),雌雄各半,购自辽宁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每4只合笼,自由饮水及摄食,温度20% ~26%,相对湿度控制在(65±5)%。

NO试剂盒(批号:20110101)、SOD试剂盒(批号:20110203)、MDA试剂盒(批号:20110213)均购于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T-1试剂盒(批号:20110313)购于上海易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 0.3%戊巴比妥钠(30 mg/kg)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固定牢固后行气管切开,人工机械通气(65~70次/min)。打开大鼠胸腔,暴露心包膜、心脏,经左冠状动脉下浅层穿一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结扎后40 min,用眼科剪将管壁、丝线剪开,恢复缺血心肌灌注,再灌注2 h后取实验大鼠心脏。采用RM-6240BD多道生理信号系统(上海华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记录标准肢体Ⅱ导心电图。以大鼠心电图Ⅱ导联出现ST段降低或抬高为标准判断建模成功。

1.2.2 分组 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只。对照组:于结扎前30 min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于结扎前30 min腹腔注射剂量为100 mg/kg的PC。

1.2.3 指标测定 再灌注后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5 ml,4℃,3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上层血清测量 NO及ET-1含量。取血后,立即处死大鼠,取出心脏,留左心室,加入9倍比例的生理盐水,将组织捣碎,离心,取上清液测量心肌SOD、MDA活力。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活力。根据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各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O浓度升高,心肌SOD活性回升,MDA、ET-1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大鼠血清NO,EF-1水平及心肌MDA、SOD活性比较(±s,n=30)

表1 两组大鼠血清NO,EF-1水平及心肌MDA、SOD活性比较(±s,n=30)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MDA(nmol/ml)NO(mmol/L)ET-1(pg/ml)SOD(μmol/L)对照组5.74 ±0.35 31.8±11.0 313.6±46.7 96.6±7.5观察组 3.86 ±0.481)42.6±4.41)170.6±21.21)171.6±10.61)

2.2 PC对大鼠心肌梗死程度的影响 观察组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围(19.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4±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C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酸性条件下加热能够分解为花青素〔2〕。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显示,PC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活性,能够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防癌抗癌,抗高血糖,增强免疫力,改善人体微循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自由基(OFR)、羟自由基(HFR)形成等关系密切〔3〕。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及细胞无法立刻适应快速恢复的血流灌注携带的高浓度氧,在细胞内部表现为线粒体不能完全消化这些“过剩”游离氧,导致生产大量OFR,OFR又对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攻击,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生产大量MDA〔4〕。因此,MDA浓度也间接体现了组织细胞受到自由基攻击的严重度。SOD是重要的抗氧化酶,OFR也破坏SOD防御酶系统,造成SOD被大量消耗,SOD活性降低。SOD活力高低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清除OFR的能力〔5〕。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应重点清除OFR,增强OFR清除酶活性。本组研究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而给予PC处理的观察组大鼠心肌SOD活性明显回升。表明PC可明显增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细胞SOD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MDA的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心肌损伤〔6〕。而给予不同剂量的PC可不同程度地提高SOD活性。

NO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舒血管因子〔7〕。稳定的NO释放对维持心血管系统适度舒张度,维持心肌血流灌注具有重要意义。本组观察显示,PC可明显增强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NO浓度,提示PC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还与其可避免血清NO减少相关。本组研究还发现,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ET-1浓度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体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被激活,ET-1生成增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使血流量降低,心肌细胞氧、能量供应减少,从而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本组应用PC处理后,血清ET-1浓度显著降低,促进了冠脉血流量恢复,有效防止了心肌组织免受再灌注损伤。

本实验还观察到,PC处理组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PC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水平,对于血流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1 张国霞,武 艳,韩冬梅,等.原花青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3):170-2.

2 刘湘红,郭松超,李艳飞,等.葡萄籽原花青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SOD、GSH、MDA及 NO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3):193-5.

3 齐志敏,王 倩,张 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20-1.

4 Oriyanhan W,Yamazaki K,Miwa S,et al.Taurine prevent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in prolonged hypothermic rat heart preservation〔J〕.Heart Vessels,2005;20(6):278-85.

5 李 澎,王建农,卢树杰,等.山楂叶原花青素对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96-9.

6 Maier T,Fromm M,Schieber A,et al.Process and storage stability of anthocyanins and non-anthocyanin phenolics in pectin and gelatin gels enriched with grape pomace extracts〔J〕.Eur Food Res Technol,2009;229(6):949-60.

7 顾迎春,于晓玲,郭维军.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9;36(5):304-7.

〔2012-01-10收稿 2012-01-20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54

A

1005-9202(2012)17-372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52

1 锦州95905部队卫生队

邹金发(1977-),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消化及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花青素内皮细胞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山葡萄原花青素在食品中的稳定性研究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不同处理对刺葡萄愈伤组织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花青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GST-π表达的影响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