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疗法能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2012-09-20 03:08李慧菊韦凤美文赵静韦凤琴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7期
关键词:幸福感疗法养老

李慧菊 韦凤美 阎 文赵 静韦凤琴(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阅读疗法能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李慧菊 韦凤美 阎 文1赵 静1韦凤琴2(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研究阅读疗法能否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并探讨其改善机制。方法 将30名研究对象按照性别相同,年龄(≥90岁,89~80岁,79~70岁,69~65岁)、学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MMSE评分(≥27分,26~21分,20~10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60分,60~40分,40~20分,<20分)处于同一等级进行配伍,划分为10个区组,然后按照随机排列表划分为A、B和C三组。对A组老人不实施干预,给予B组老人每日1 h的陪伴或者闲谈,给予C组老人每日1 h的“30 min+10 min+20 min”阅读指导,即前30 min进行阅读或由治疗员朗读,老人倾听,中间10 min休息,后20 min由老人与治疗员交流阅读的体会。4 w后,用幸福度认知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和情绪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治疗效果评定。结果 治疗4 w后,C组老人的LSIA评分为(34.20±3.76)分,高于A组(P<0.05),也高于B组(P<0.05);MUNSH评分为(33.20±4.44)分,仅高于A组(P<0.05)。结论 阅读疗法能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其机制可能是改变老人对幸福的认知。

阅读疗法;幸福;老年人;养老机构

幸福感水平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而许多研究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不高〔1,2〕。因此,有必要寻找和研究治疗效率高且简单易行的能够改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幸福感的方法。阅读疗法是一种通过精心选择的读物对患者实施干预的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它能使读者与作品内涵融合共鸣,产生某种崇高感情的心理激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3〕。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和抑郁症等精神障碍〔4〕。据报道,治疗效果显著〔4~7〕。为了研究其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改善作用,本研究组于2010年7~8月对兰州市某养老院的30名纳入对象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全部来自兰州市某敬老院,入选标准为:①性别不限,年龄在65岁以上;②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10分;③排除因严重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无法交流者;④入住3个月以上,无影响治疗的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者;⑤自愿参加本研究。最终纳入研究30人,男18人,女12人,根据性别、年龄(≥90岁,89~80岁,79~70岁,69~65岁)、学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MMSE评分(≥27分,26~21分,20~10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60分,60~40分,40~20分,<20分)处于同一等级进行配伍,其他社会因素如是否丧偶等尽量保持一致,共形成10个区组,每个区组3人,然后按照随机排列表划分为A、B处于同一等级和C三组。三组老人平均年龄分别为(79.20±6.92)岁、(79.90±6.08)岁和(80.20±7.82)岁,平均MMSE得分分别为(20.00±5.83)分、(20.00±5.35)分和(19.00±4.85)分,平均 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45.00±16.50)分、(49.00±18.82)分和(45.00±14.90)分。

1.2 治疗方法 对A组老人不实施干预。B组老人在治疗员的陪伴下度过每日的10:00~11:00,治疗员只是陪伴或者与老人聊天。C组老人在治疗员的指导下进行“30 min+10 min+20 min”的阅读治疗〔6〕,即前30 min指导老人阅读或者由治疗员朗读,老人倾听,中间10 min休息,后20 min由老人与治疗员交流阅读的体会。每次干预时由老人自主选择读物或者章节,治疗进行时可再次更换。推荐读物有:①毕淑敏的《破解幸福的密码》、《提醒幸福》和《我很重要》等作品;②伯恩斯的《感觉很好:新情绪疗法》〔8〕。另准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及当日报纸作为备选读物。治疗员经统一培训和适应性训练后实施干预,干预时间为5次/w,共4 w。每次治疗结束后,老人若有写作的要求,可由自己书写或治疗员代笔。治疗次数若有脱漏,可于当日或日后补齐。

1.3 评定工具 本研究采用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方法评定主观幸福感。所利用的工具有:①生活满意指数量表A(LSIA)这是主观生活质量的自评量表,评定研究对象对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满意程度认知,共20题,总分为40分,评分越高者生活满意度越高。Cronbach α为0.565,分半信度为0.623。②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该量表的理论基础是情感平衡理论,即将幸福理解为正性情感反应(PA)或体验(PE)与负性情感反应(NA)或体验(NE)之间的平衡,总的幸福度就等于PA+PE-(NA+NE)。中文版MUNSH为24项,据报道评定福利院老人的Cronbach α为0.88〔9〕。得分范围为-24~24,统计时加上常数 24,转换为 0~48。本研究 Cronbach α为0.653,分半信度为0.691。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各组LSIA评分结果 以组别为分组变量,治疗前后的LSIA评分为依变量,年龄、学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显示,年龄、学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LSIA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前后三组老人的LSIA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显示,A组和B组老人的LSIA得分无差异(P>0.05),但均低于C组老人(P<0.05)。见表1。

2.2 各组MUNSH评分结果 年龄、学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MUNSH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B组和C组老人的MUNSH得分均高于A组(P<0.05),但其两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组老人治疗前与治疗后的LSIA评分(±s,分,n=10)

表1 各组老人治疗前与治疗后的LSIA评分(±s,分,n=10)

与A组比较:1)P<0.05;与B组比较:2)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A组25.00±2.58 22.10±4.46 B组 23.70±4.99 26.00±3.89 C组 22.40±4.01 34.20±3.761)2)

表2 各组老人治疗前、后的MUNSH评分(±s,分,n=10)

表2 各组老人治疗前、后的MUNSH评分(±s,分,n=10)

与A组比较:1)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A组24.90±4.58 23.70±3.59 B组 25.50±5.91 33.30±4.451)C组 24.80±4.71 33.20±4.441)

3 讨论

《“十一五”期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到2015年,全国老年人将达到2.1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7%,且表现出高龄化、老龄化、空巢化等三大特点。这使得老年人的供养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10〕。如何将老年人养好,让他们获得健康和幸福,也将成为未来老年问题的研究热点。我研究组几年来通过问卷调查和志愿者服务对兰州市的几所养老机构的老人进行了观察,发现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幸福感不足,存在孤独、失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阅读疗法被Russell和Shrodes定义为一种读者人格与读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动力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认同、投射、内省、宣泄和顿悟,可被用来进行人格评定、人格重塑和人格培育〔11〕。在医学领域,治疗者可利用阅读疗法对心理社会功能失调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感觉认知、心理社会、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和行为等层面对患者进行影响,以促进患者的转变。研究表明,具有启发性的教诲文字和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如传记、散文等可有效治疗心理疾患〔11〕。本研究选取《破解幸福密码》和《感觉很好:新情绪疗法》正属此类书籍,此外还选取耳熟能详的古典名著以及当日报纸,以提高老人的阅读兴趣。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以表现为认知层面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可表现情感层面的正负情绪平衡〔12〕。为了更好地评估老人的幸福感水平,以反映阅读疗法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选取了幸福感的认知评估量表LSIA和情感评估量表MUNSH。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治疗后,治疗组(C组)老人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幸福感均有所提高。与陪伴或谈心组(B组)相比,C组老人的LSIA评分较高,这说明阅读疗法更能从认知层面改善老人的幸福感。B组老人的MUNSH评分比空白组(A组)高,而与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一般的陪伴和谈心对老年人情绪体验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且效果与阅读疗法相当。这可能与该养老机构照料人员有限(老人∶照料人员=4∶1),导致多数老人孤独寂寞、缺少心理慰藉有关。值得注意的是,B组老人的LSIA评分为(26.00±3.89)分,比C组低,这表明一般的陪伴和谈心并不能和阅读疗法一样从认知层面改变老人对生活的感受。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重在改变认知,从而改变情绪和行为〔13〕。为了验证这一结果,我们进一步测定了所有研究对象的MMSE和 Barthel指数评分,令人惊奇的是,C组老人的MMSE评分提高了2.20分,Barthel指数平均提高了6.50分,这说明有效的认知治疗有助于改善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总之,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支持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对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充实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减少孤独、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4〕是有一定作用的。

1 徐 波,丛晓娜,唐万琴,等.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1121-3.

2 宋兰君.护理干预对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25-7.

3 宗 妮.阅读疗法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 Joling KJ,van Hout HP,van't Veer-Tazelaar PJ,et al.How effective is bibliotherapy for very old adults with subthreshold depress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11;19(3):256-65.

5 Thomas Editor SP.Bibliotherapy:new evidence of effectiveness〔J〕.Issues Ment Health Nurs,2011;32(4):191.

6 王松波,范文田,臧瑞英,等.阅读疗法在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1):839-41.

7 Naylor EV,Antonuccio DO,Litt M,et al.Bibliotherapy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J〕.J Clin Psychol Med Settings,2010;17(3):258-71.

8 Anderson L,Lewis G,Araya R,et al.Self-help books for depression:how can practitioners and patients make the right choice〔J〕.Br J Gen Pract,2005;55(514):387-92.

9 汪文新,毛宗福,李 贝,等.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在农村五保老人幸福度调查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330-2.

10 黄丽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11 Silverberg LI.Bibliotherapy:the therapeutic use of didactic and literary texts in treatment,diagnosis,prevention,and training〔J〕.J Am Osteopath Assoc,2003;103(3):131-5.

12 李海峰,陈天勇.老年社会功能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59-64.

13 van't Veer-Tazelaar PJ,van Marwijk HW,van Oppen P,et al.Steppedcare preven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late lif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ch Gen Psychiatry,2009;66(3):297-304.

14 Morgan AJ,Jorm AF.Self-help interventions for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a systematic review〔J〕.Ann Gen Psychiatry,2008;7:13.

〔2011-06-14收稿 2011-10-10修回〕

(编辑 曹梦园)

R47;R212.7

A

1005-9202(2012)17-374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60

兰州市科技局科技规划项目(兰科〔2008〕53号)

1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韦凤美(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李慧菊(1964-),女,讲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猜你喜欢
幸福感疗法养老
养老生活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养老更无忧了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