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法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

2012-09-20 03:08于清华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7期
关键词:高尿酸通络痛风

于清华 孙 影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法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

于清华 孙 影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法;高尿酸血症;别嘌呤醇

高尿酸血症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警因子,还可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1〕。高尿酸血症常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集结出现,共同构成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尿酸血症进行早期临床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疾病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本院2001~2010年门诊诊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50例,男45例,女5例,年龄36~60〔平均(48.12±10.24)〕岁,血尿酸(UA)水平(585.83±93.93)μmol/L;对照组50例,男44例,女6例,年龄45~60〔平均(47.12±11.59)〕岁。UA水平(584.94±90.29)μmol/L。两组年龄、性别、U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诊断标准。门诊或体检发现有高尿酸血症,再经低嘌呤饮食5~7 d后空腹检测血VA水平,两次空腹检验UA水平男>420 μmol/L,女 >375 μmol/L。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排除:(1)痛风急性发作期;(2)尿酸性肾病患者;(3)已经出现高尿酸血症并发症,如关节畸形、肾功能损害等;(4)有可疑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疾病者,如肾脏疾病、血液病、肿瘤及放疗、化疗、或服用相关药物;(5)近1个月内服用过降UA、降脂药物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6)合并心脑血管、血液系统严重疾病及恶性肿瘤者;妊娠或哺乳期;精神疾病者。

1.2.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控制饮食、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每日2 000~3 000 ml,有利于UA排泄。治疗组予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方剂(土茯苓50 g、金钱草50 g、地龙30 g、大黄10 g、甘草10 g、牛膝 20 g、黄柏 15 g、苍术 15 g),每日 1 剂,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次,早晚分服。对照组予别嘌醇片0.1 g,2次/d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2.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UA、尿素氮(BUN)、肌酐(Cr)。记录治疗过程中所有药物不良反应,包括临床表现、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方式及转归。

1.2.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近期疗效,治愈:UA <357 μmol/L;有效:357 μmol/L<UA <420 μmol/L;无效:UA >420 μmol/L。远期疗效,治愈:观察 1年无复发;有效:1年内有短时一过性UA回升1~2次;无效:1年内UA反复3次以上或持续升高,或出现痛风发作、泌尿系尿酸结石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行t/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50例中显效12例,有效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50例中显效8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BUN、UA、Cr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UA有显著差异(P<0.05),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BUN、U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比较(±s,n=50)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比较(±s,n=50)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VA(μmol/L) BN(mmol/L) Cr(μmol/L)治疗组治疗前585.83±93.93 6.19±2.11 95.82±23.88治疗后319.13±87.631)2)5.52±1.731)2)86.37±17.311)2)对照组治疗前 584.94±90.29 6.29±2.15 89.78±12.98治疗后358.86±88.53 6.25±1.66 89.65±14.2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排大便次数增多2例,均为2次/d,稀便成型,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ALT 78 U/L,AST 59 U/L),停药后1个月恢复正常。

3 讨论

单纯高尿酸血症可无症状,中医无高尿酸血症相应的病证名,但古代医家在描述痛风病因病机时有类似高尿酸血症的论述。如《诸病源候论·历节风候》有:“此由肾精虚”引起,“风毒之气,与血气相击”而发;《太平圣惠方》则有“是风寒暑湿之毒……受风寒湿毒之气,使筋脉凝滞,血气不行”在先,而后“其疾昼静而夜发”,朱丹溪首提“痛风”之名,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认为痛风发作之前已有血热之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可将高尿酸血症分别归属于中医“痹症”、“尿浊”、“历节”范畴,各医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病因病机,普遍认为该病具有“浊毒”的特点,为“湿浊”、“痰瘀”等病理产物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我科根据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好发人群病理生理特点,提出高尿酸血症的致病机制为湿热蕴毒、阻滞络脉。自拟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方中土茯苓清热除湿解毒,金钱草除湿散瘀,共为君药;地龙活血通络止痛,大黄清热解毒祛湿,共为臣药,牛膝活血祛瘀,利尿、引血下行,苍术与黄柏同用,寒温同用、清利下焦湿热,三药共为佐药;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既能缓和烈性,又可调和脾胃,为使药。全方由八位药物组成,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1 Bickel C,Rupprecht HJ,Blankenberg S,et al.Serum uric acid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ally prove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2002;89(1):12-7.

2 刘同库,马鸿雁.高尿酸血症一个未被重视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7(2):12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79-8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1.

〔2012-01-20收稿 2012-02-10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589.5

A

1005-9202(2012)17-375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64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015126)

孙 影(1969-),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研究。

于清华(1976-),女,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高尿酸通络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痛风的治疗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芹菜素-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影响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