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历史自制教具的使用价值

2012-09-27 02:36张文玲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教具新课改多媒体

张文玲

☆教具制作与应用☆

新课改中历史自制教具的使用价值

张文玲

在多媒体教学充满课堂,人们无不为其欢欣鼓舞的同时,笔者有些困惑,我们过去传统的东西就一无是处了吗?过去曾经“疯狂”过的自制教具还有没有存在价值,我们怎么看待自制教具在新课改中的作用?它与多媒体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笔者就新课程下自制教具在多媒体课堂上的使用,提出个人的看法。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多媒体教具的使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那色彩缤纷的动画和课堂容量是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所无法比拟的。但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策略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教育部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能够达到此标准的教学都是成功的,对于教具的使用,也是应该以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选择的标准。

一、自制教具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实验表明,中学生对图画兴趣较大。一堂历史课,仅靠单一的口语表达调动听觉器官的方法,时间稍长,学生就容易走神。通过教具的刺激,再加上适当的讲解,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导入新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时,教师可以拿出实物铜钱,学生一定会盯着教师的手看,并思考:老师拿的是什么?迎着学生好奇、怀疑的目光,教师就可以问了:“这些铜钱是什么时候的?”学生回答:“中国古代的?”教师说:“是。是做什么用的呢?”学生回答:“做买卖(或交换或充当货币)。”教师讲:“对,在中国古代,货币的出现和流通,说明当时我国已经有了商业,并且有了发展。今天咱们就讲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这样,教师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的教学方法相比,会有异曲同功之妙。

二、自制教具更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生动的语言可以再认历史形象,却不能再现历史形象。由于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某一历史认识比较模糊,如果教师仅作简单的描述和讲解,让学生以想象的方式上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多媒体课件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有时实物更具立体感、更具直观性。就像我们喜欢看电影,但也喜欢看现场戏剧一样,“各有巧妙不同”。如讲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耧车”,无论怎么使用课件展示,无论如何描述,学生对犁壁调节深度的作用都不容易理解。在我们农村中学,可以到农民家中借来给学生演示,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到田里去试,城里教师也可以去买模型演示,这种直观效果将是任课教师想象不到的。

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历史过程生动、感人,却不能重演。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借助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景,反映历史过程,以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中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易于受到生动历史现象的感染。这就决定了我们要在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知识上,加强直观性教学,多使用图片教具等,引导学生适度自制教具学具,以便于他们在探究历史问题时,有充分的载体,能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提高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亲身体验,提高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自制教具更能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

自制教具的过程非常能培养其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求索精神。如在介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时,领着学生去趟房山的云居寺(石经山),或者教师在课堂上拿块碑刻模型,或者让学生仿刻,他们将深刻体会到静琬等大师刻经的艰辛和为了理想持之以恒的精神。那种学习和体验,能把遥远的历史知识拉到今天,学生在感受和触摸历史的过程中,对历史问题也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体验到古代书法家的艰辛,更体验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沧桑之美、宏大之美。

五、自制教具更能增强历史课堂实效性

备课时我们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具的运用要切合教学需要,而只有学生自己做的教具,学生才记忆深刻。由于时间和空间等的限制,教具的制作不宜过多,恰到好处为止。在历史教学中,新课后做知识结构图(或概念图),最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掌握。所谓知识结构图是指教师在教授新课或复习旧课时,必须在黑板或纸上把所讲内容进行整理,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如从春秋末期到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儒家的思想内涵也不断更新。在复习过程中运用知识结构流程图,理清儒学历史演变的过程,并从中找出思想演变的一般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历史知识结构图的最大功能在于把大量分散的,孤立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以及显性或隐性的历史知识联系纳入立体网络图示,由此反映出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阶段特征、一般规律及其各种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与影响。这样做就把分散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使学生用整体眼光看到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助于掌握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并且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内化与外显的转换。笔者一般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做,然后进行点评,再把笔者做的展示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这是老师做的,供参考。”

笔者认为,自制教具的许多优势非常切合新课改的需求,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自制教具不但不应被新课改所淘汰,反而要把它的优势挖掘出来,把多媒体教学与自制教具进行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孙凤山,华杰.历史课堂教学激趣六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00-102.

[3] 杨君.怎样自制教具[J].探秘(科学课),2007,4:60-61.

[4] 肖兆权,洪爱军.自制教具的特征及发展研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5.

[5] 费元度.简论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的结合[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1999,4:13-14.

2012-03-10

张文玲,本科,中教高级。

北京市房山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

猜你喜欢
教具新课改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