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常的发病危险因素探讨

2012-09-27 05:49仲召霞张光才杨亮文赵计端
重庆医学 2012年35期
关键词:避孕药月经口服

仲召霞,张光才,杨亮文,赵计端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222300)

子宫内膜异常的发病危险因素探讨

仲召霞,张光才,杨亮文,赵计端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222300)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常患者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辅助早期诊断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绝经妇女58例和未绝经妇女162例,将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DM)、月经初潮年龄、是否绝经及绝经年龄、月经量多少、生育史、口服避孕药、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POCS)、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观察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与子宫内膜异常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BMI、高血压、DM、初潮年龄、月经量多、绝经年龄、口服避孕药、生育史、家族遗传性肿瘤病史、POCS、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异常的发病相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BMI、DM、高血压、月经量、生育史、口服避孕药、子宫内膜厚度。其中高危因素为肥胖、高血压、DM、月经量过多、未孕和未生产;保护因素为生育1次及以上、口服避孕药,绝经期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mm,未绝经子宫内膜厚度小于9mm。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妇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子宫内膜异常或子宫内膜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子宫内膜肿瘤;危险因素;子宫内膜厚度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变。这组疾病范围广泛,临床表现相似,病理组织学类型多样,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到子宫内膜癌,其治疗方式大相径庭。随着性激素药物的广泛应用,对功血治疗方案的选择越来越多样、灵活。诊断性刮宫是常用的诊治手段,但该方法具有侵袭性,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如何方便、快捷地诊断功血,减少患者痛苦而又不漏诊异常的子宫内膜,因此,本文将探索子宫内膜异常的发病危险因素,以辅助功血的诊断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1日本院妇科门诊和住院病历300例,其中资料完整者220例入选。年龄32~77岁,其中小于40岁36例;40~49岁141例;大于或等于50岁43例;未绝经162例,已绝经58例。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病程(月经紊乱时间及经量)、月经初潮年龄、是否绝经及绝经年龄、生育史、糖尿病(DM)史、口服避孕药史、家族遗传性肿瘤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术前经B型多普勒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诊断性刮宫(诊刮),全部送病理检查。所有病例诊断前均未经过对症治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周期紊乱,淋漓不尽。

1.2 方法 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依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子宫内膜病理分类,分为:子宫内膜正常组(增生期宫内膜、分泌期宫内膜、萎缩性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常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选择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月经初潮年龄、是否绝经及绝经年龄、经量多少、生育史、高血压、DM、口服避孕药、PCOS、家族遗传性肿瘤史、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观察指标,研究其与异常宫内膜的相关性。BMI=体质量(kg)/身高2(m2),BMI>24为肥胖症指标。高血压诊断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标准;DM诊断依据2010年ZADA DM指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配对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比数比(OR)衡量子宫内膜异常与各研究因素的相关性可信区间(95%CI)为双侧估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引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计算OR值。

2 结 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体质量、高血压、DM、经量、生育情况、口服避孕药、POCS、家族遗传性肿瘤史及子宫内膜厚度等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主要调查因素特征

2.2 绝经和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异常组分布情况 绝经58例中子宫内膜异常38例(65.5%),其中子宫内膜癌12例(20.7%),内膜不典型增生8例(13.8%),内膜复杂性增生5例(8.6%),内膜单纯性增生13例(22.4%)。未绝经162例,子宫内膜异常87例(53.7%),其中子宫内膜癌5例(3.1%),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1.2%),内膜复杂性增生5例(3.1%),内膜单纯性增生75例(46.3%)。

2.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11项与子宫内膜异常相关的因素,高血压、DM、超质量肥胖、月经量多、PCOS、绝经年龄大于53岁、子宫内膜厚度大于9mm是危险因素;而生育1次及以上、口服避孕药、月经初潮年龄大于14岁、已绝经、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mm是保护因素,见表2。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引入7个变量。其中子宫内膜厚度大于9mm、月经量多、超质量肥胖、高血压、DM为危险因素,而生育1次及以上、口服避孕药为保护性因素,见表3。

表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阴道不规则流血是妇科疾病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等。其中子宫内膜癌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严重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目前研究认为,患者肥胖、月经生育史、高血压、DM、有激素替代治疗史、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史与子宫内膜异常有关,而这些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干预加以改变的[2-4]。本研究还加入了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PCOS、家族遗传性肿瘤史和子宫内膜厚度等因素。

在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中,对肥胖、高血压和DM的作用争议较少。大量研究表明,肥胖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胰岛素抵抗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5-6]。本研究结果显示:(1)月经初潮年龄较晚(大于14岁)降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2)绝经年龄大于52岁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OR=3.55。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绝经延迟增加了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且绝经越晚,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就越高;(3)未孕和未生产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而妊娠和分娩具有保护作用。口服避孕药对子宫内膜有保护作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目前认为,子宫内膜从发生病变至癌变是由持续的高雌激素水平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引起,高雌激素长期刺激可导致内膜细胞的有丝分裂活跃、DNA错误复制、恶性表型基因突变增加,从而发生癌变[7-8]。

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程度。目前,对3类内膜增生的癌变率报道不一,通常认为单纯性增生与复杂性增生很少发生癌变,不典型增生癌变率为8%~50%不等。不典型增生如不治疗,20%~50%可发展为子宫内膜癌,及时发现并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9]。龚祝萍等[8]指出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在判断子宫异常出血,早期发现宫内膜癌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Goldstein[10]认为子宫内膜厚度小于4mm无需刮宫,甚至绝经后没有出血,厚的子宫内膜也不需要诊刮。本研究发现,已绝经妇女,宫内膜厚度大于或等于7mm诊刮,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常。而宫内膜厚度小于7mm病例中,大部分为正常宫内膜,与前面报道吻合。本研究中,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异常者占53.7%(87/162),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或等于9mm为界进行诊刮,均有不同程度的宫内膜异常,无1例漏诊;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或等于7mm为界进行诊刮,仅有2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漏诊(2/87)。因此本研究认为,对于内膜厚度大于或等于7mm诊刮是必要的,内膜厚度小于7mm的功血,临床上采取一般止血观察,或孕激素治疗1~2个月后复查,治疗无效才考虑诊刮,这样可以使部分患者免受侵袭性刮宫之苦。

对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妇女在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后应引起重视,结合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及诊刮,争取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早期治疗。对高危人群加强体检排查,以提高早期检出率,将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1]李柏昌,范艳艳,刘依男,等.子宫内膜癌可控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615.

[2]Zhou B,Yang L,Sun Q,et al.Cigarette smoking and the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a meta-analysis[J].Am J Med,2008,121(6):501-508.

[3]Janice SK,Mona M,Dianne MM,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surgical staging in intermediate-risk endometrial cancer[J].Gynecol Oncol,2011,122(1):50-54.

[4]Hannah PY,Louise AB,Elizabeth A,et al.Active and passive cigarette smoking and the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Poland[J].Eur J Cancer,2010,46(4):690-696.

[5]Robin MB,Leslie KD,Elaine MS,et al.Meta-analysis of intrauterine device use and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J].Ann Epidemiol,2008,18(6):492-499.

[6]Nicanor I,Barrena M,Thomas JH,et al.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uterine factors and nodal status for endometrial cancer[J].Am J Obstet Gynecol,2011,204(3):248.

[7]Schindler AE.Progestogen deficiency 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J].Maturitas,2009,62(4):334-337.

[8]龚祝萍,郝丽娟,刘玉明,等.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6):938-941.

[9]Faina L,Robert E,Judith B,et al.Endometrial hyperplasia,endometrial cancer and prevention:gaps in existing research of modifiable risk factors[J].Eur J Cancer,2008,44(12):1632-1644.

[10]Goldstein SR.The role of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or endometrial biopsy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menopausal endometrium[J].Obstet Gynecol,2009,201(1):5-11.

10.3969/j.issn.1671-8348.2012.35.033

B

1671-8348(2012)35-3764-02

2012-05-12

2012-08-29)

·综 述·

猜你喜欢
避孕药月经口服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停服避孕药后,多久可以要宝宝
人工流产术后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价值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