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析

2012-10-10 07:52董毅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时间段感染性病原

董毅娟

临床微生物检验能够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并对有效、合理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完善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提升阳性检出率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1]。为了提高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水平,笔者选取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和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并对上述两个阶段的检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对造成阳性检出率差异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研究。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分别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和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临床标本中2189例为呼吸道标本,1165例为血液、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78例为粪便标本,946例为穿刺、伤口分泌物及中段尿等其它非呼吸道标本。

2.方法

选用(珠江迪尔黑马)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上述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各项操作均根据标准化操流程进行,严格确保检验质量。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使用2检验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和其它非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阳性率(P<0.05);两个时间段粪便标本的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标本阳性率之和差异显著(P <0.05)。详见表1。

讨 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微机化、微量化和分子生物学是当代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方向,且正在逐步成为指导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依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该法在传染性疾病检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微生物检验尚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主要因素即是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低[2]。本研究组,两个时间段对所有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设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为第一时间段,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为第二时间段,对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个时间段各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各异。笔者认为,导致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采集微生物标本的规范程度较差。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各项造成实验结果和临床诊断不符的原因中,70%是因样本采集不规范造成的[3]。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在采集标本时应对标本采集加以严密的关注,否则极可能致使标本不合格,从而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率、亦或是检测出非致病微生物,进而不但无法提供准确的病原信息,反而可能导致临床误诊。通常应于用药前对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采集。在分离培养时采用绵纤接种法对痰标本进行采集。如果需要厌氧培养,则应采用气管穿刺法取得痰标本,可通过膀胱穿刺收集尿标本,粪便标本则应尽量避免其和空气接触。在临床诊断中,诊断菌血症和败血症重要的依据之一就是血培养检测病原微生物,然而在采集大多数血培养标本时,采血量往往偏低,采血份数不足和采血时机不当等都影响着整个标本采集的质量,例如成年患者应于发病初期或发热高峰前采集10ml左右血量。另,血液和各类穿刺液的培养应使用双瓶采集,从而有效提高阳性患者的检出率。

2.标本保存及运送的规范程度不高。避免非致病微生物污染及过度繁殖、保持病原微生物活力是微生物标本保存及运送的原则。各种微生物标本往往有着不同的检测目的,因此对其所应用的保存及运送方式也应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例如,在运送或培养厌氧菌时,应采用特殊的方式,应防止与空气的接触,做到即刻送检,防止兼性厌氧菌的过度生长,使得阳性率降低。因此,必须对所有参与运送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对标本保存和运输的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表1 院内微生物标本阳性率对照

3.检验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形态学和生理学的生化反应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依据,各个步骤都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因此要求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具备定性试验、手工操作和准确的主观判断能力。由此可见,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个人经验非常重要,并能够对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职业素养出色的检验团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应建立起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相关人员应经常阅读相关材料,加强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论及实践水平、提高操作技术,从多方位入手,提升微生物检验质量、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从而为临床科室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依据,进而提升医疗诊断水平,加强并完善对治疗的指导作用。

1 杨柳,郭清莲,申及,涂建成.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73-1574.

2 张凤梅.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9):931 -931.

3 富志英.双瓶血培养与之前单瓶血培养检测结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0,5(5):1313.

猜你喜欢
时间段感染性病原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