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2-10-10 07:52任伟耀谢海燕范海鹰刘建雄李正贤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疝的疝囊修补术

任伟耀 谢海燕 范海鹰 刘建雄 李正贤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约占人群的0.5%,在各类型疝中的发病率最高[1]。大多数疝内容物可以回纳入腹腔而不表现出腹痛等临床症状,当腹股沟疝的内容物不能回纳同时出现腹痛、急性肠梗阻症状时则成为嵌顿性腹股沟疝。由于该类疝的临床表现、临床处理及其预后上均与一般可复性疝不同,因此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我院近年来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取得了良好效果,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具有很大优势,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0例和对照组(传统修复术治疗)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46例,女4例;年龄41~76岁,平均(62.4±8.4)岁;发病时间1 ~13h,平均(7.2 ±1.3)h;分型Ⅰ型7例,Ⅱ型29例,Ⅲ型11例,Ⅳ型3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例;年龄43~85岁,平均(61.3±7.8)岁;发病时间 2 ~15h,平均(6.9±1.1)h;分型Ⅰ型 6例,Ⅱ型 19例,Ⅲ型 13例,Ⅳ型2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分型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平片修补,给予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做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自耻骨结节越过内环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至外环,分离切开的两叶,下外叶分离至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充分显露耻骨结节,上内叶分离至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寻找疝囊,斜疝于疝囊中部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近端游离后作疝囊颈结扎。直疝疝囊直接还纳入腹腔。本组患者网片为美国进口补片SMPL01,在内环对应处剪一钥匙孔(直径约4mm)以允许精索通过。将网片缝合固定,内侧缝合至耻骨结节处,超过并覆盖耻骨结节1.5~2.0cm,并与腹直肌鞘外缘缝合。网片缝合固定后放回精索,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Bassin有张力修补术,切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高位结扎切除疝囊,将腹横筋膜、腹横肌、腹内斜肌形成的"三层结构"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切口压迫12h,常规给予抗生素3~5d,防止感染发生。

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复发率。

4.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止手术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但无明显差异(P>0.05);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2.0%,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2.5%,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 ~95%,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手术之一[3]。1887年Bassin做了第1例疝修补术,并取得了成功,其采用了疝环直接缝合的方法,虽然可以暂时达到疝内容物的纳入,但遗漏的发生率高达13%~15%,而36%的疝复发也认为与此有关[4]。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了传统的Bassin术式进行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治疗,结果术后1年复发率为15.0%,远高于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观察组。此外,传统疝修补术还具有诸多不足,例如用于修补或成形的自身组织可因胶原代谢有缺陷而不够坚强;各种修补方法常把肌肉、腱膜、韧带等不同性质的组织缝合在一起,它们彼此之问的愈合力甚差;拉拢这些组织进行缝合时及重叠缝合某些组织时,又常产生较大的张力,不利于它们的愈合。上个世纪产生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认为,由于现代合成补片的使用,当前对所有疝的修补有可能使正常的解剖层对合和没有缝合线张力。这种技术是简单的、快速的、几乎不痛和有效的,可以不必限制体力活动而得到恢复。

本研究比较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之间的差别,两组患者手术虽然均获成功,但前者治疗效果要明显提高。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得到大大缩短,这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更好的微创性和手术耐受性,对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加适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另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现,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术后仅出现1例阴囊积液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而传统修补术组术后出现5例并发症,常见尿潴留、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频繁对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延长了住院时间。由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人体的解剖生理特性,使得修补缝合更加完整和密切,疝环缝合区不存在明显的张力,符合人体生理活动需要,这就使得传统手术由于术后局部张力增高引起的腹股沟疝复发情况得以避免,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短期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总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效果理想,可以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短期内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比较(n,%)

1 叶科富,曹翠芳.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657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2,41(3):255 -257.

2 陈桂生.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62例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12,40(1):82 -83.

3 庞军.疝环填充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85 -86.

4 李承华.对39例儿童腹股沟斜疝以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21.

猜你喜欢
疝的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闭孔疝的临床诊治探讨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