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机器煎煮与传统煎煮的差异性研究

2012-10-10 07:52相恒芹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煎药麻杏石方子

相恒芹

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古代称汤液或煎剂。汤剂的制备方法较为复杂,因为药物的质地不同,煎法也各异。归纳起来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带水等不同煮法。目前大多数医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均采用机器煎煮的方法来替代传统煎法,煎药次数也由两次改为一次。这种做法得到了不少中医从业者的质疑。本实验将采用普通煎法,含有先煎药,含有后下药,含有烊化药的四个不同方子进行比较,用以探讨两种煎药方法的差异性。

资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所用中药四君子汤、麻杏石甘汤、桑菊饮、小建中汤;东华YFY-13型煎药机,砂锅,电子天平,远红外烘箱;乙醇、乙醚,蒸馏水。

2.煎煮方法

(1)传统煎煮

四方药物除特殊煎法药物外,均浸泡30min。

四君子汤: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上药加水没药3~5cm,第一煎30min,第二煎20min,两煎药混合。

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生石膏加水300ml,先煎半小时。将其他药放入砂锅内,水没药3~5cm煎煮30min,此为第一煎,第二煎20min,两煎药混合。

桑菊饮:杏仁6克,连翘4.5克,薄荷2.4克(后下),桑叶7.5克,菊花3克,苦梗6克,甘草2.4克,苇根6克。上药加水没药3~5cm,第一煎15min,薄荷于第10min放入,第二煎10min,两煎药混合。

小建中汤: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芍药18克 ,生姜9克,胶饴60克。除饴糖外的其他药水没药3~5cm,第一煎30min,第二煎20min,饴糖微火烊化,放入两煎混合药中。

(2)机器煎煮

四种方药按前量称取,将药材浸泡半小时,放入煎器内,加水后密封,设置好温度、气压(120℃,1~2个大气压)[1],桑菊饮设定 30min,麻杏石甘汤设定80min,其余两方均为50min。启动煎药机开关,到时自动断电。

3.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和煎出率的测定

用以上方法煎取药物,每个方子共煎5剂,(上方为一剂用量)。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项下的热浸法测定。

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别对两种煎煮方法所得各方煎出物的所得值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同时采用卡方检验(Κ2)对煎出率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种煎煮方法对各方水溶性浸出物及煎出率的影响见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种煎煮方法水溶性浸出物,煎出率比较

由表1可知,以上4方经两种煎药方式煎煮后,其浸出物及煎出率均有较大差异,传统煎煮方法的浸出物及煎出率均优于机器煎煮法,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

讨 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两种煎药方法相比,传统煎煮方法的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和煎出率均高于机器煎煮法。其中四君子汤的差异最小,麻杏石甘汤的差异最大。可见传统煎法存在着机器煎煮所没有的优势,尤其是对有特殊煎法的方子来说,传统煎法是更好的选择。下面就机器煎煮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

1.煎药时间的不可操控性

煎药机是在一个密闭压力容器内煎煮,装药、加水、定时一次完成,中间不能打开容器。对于特殊药物如后下药,先煎药等的煎煮来说,在时间上无法调整,不能让药效发挥到最大,有时甚至可能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机器煎药不便于轻煎、久煎、文武火及露顶等要求的操作[3]。在高温、高压煎煮下油脂性药物的煎出率大大增高,按原剂量煎药会给患者带来伤害性后果。

2.煎煮次数少

中药汤剂一般需要煎煮两次,某些贵重的药物甚至要煎煮三次[4],方能得出最佳效果。煎药时,当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继续溶出了。因此,为了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必须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

3.卫生质量堪忧

将药物放入机器内煎煮,需要加入装药口袋内。这种口袋的材质多为化纤,要和所煎药材在高温高压密闭,容器内长时间共同煎煮,可能产生一些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机器煎煮多为流水作业,每次煎的方药可能大相迳庭。如果这些装药的口袋没有进行彻底清洗,可能影响下个患者的治疗效果。煎药机器本身也存在清理问题,就商业利益来讲,不可能做到每个患者清理一次。

4.存在药物浪费问题

煎药机的容量加水量基本固定,不能根据药物体积的大小以及方子需要进行加减[5]。这导致了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能很好的溶于水。煎药机一般在三剂以上才能进行加工,掌握好水量有一定难度。加工好的药剂,每袋剂量同等。所加入的水不够,不能收集到足够多的药液,而加水过多,多余的药液就会被丢弃。这就违背了医生开方的初衷,对整个方子的构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总之,从传统煎法转型为高效率的机器煎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任崇静,王永瑞.汤剂煎煮法探析--关于煎药机与传统方法制备汤剂的比较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43-44.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10-112.

3 慈慧.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的比较及分析[J].中国药事,2011,25(2):155 -157.

4 孙丽荣,严华成,曹雄,等.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三种芍药汤剂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9):693-695.

5 戴雪荣,梁妙莲.中药汤剂机器煎煮与传统煎煮方法的优劣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92 -93.

猜你喜欢
煎药麻杏石方子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体质过敏性咳嗽体会
丹栀射郁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乳蛾伴发热验案
和老公一起面对“别有用心”的前婆婆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雪打灯
“贪心”的孩子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