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应用型高校动态绩效评价体系的策略研究

2012-10-21 15:53蔺玉珂
卷宗 2012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绩效考核

摘要:高校绩效是教师工作考核的依据,也是高校教育质量的保障。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划分出多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并应具有与其类型相对应的绩效体系。本文主要针对于应用型高校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动态绩效考核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重庆教委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1-PG-14,课题主持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陈学平教授,主研人员:蔺玉珂、吴焱岷、王立和。

1、前言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是指把员工绩效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教师管理之中,所形成的独具教师管理特性的绩效管理观点和思想。这是根据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结合教师管理的实践及教师绩效评价理论而形成的理论。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理论来源包括绩效管理理论和教师评价理论[1]。

现如今,各大高校里面所实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集中于“奖惩式”和“发展式”两种模式。客观上讲,每种模式都具有自己的优点,也存在各自的弊端,因此各高校单位人员对绩效工作意见存在差异,褒贬不一。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绩效考核具体考虑高校人员工作的实际环境,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区域等条件下,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对应的考核体系,但前提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每个地区构建适合当地的动态绩效考核体系。

2、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基本原则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是绩效考核的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绩效考核系统模型建立的重要内容,它对最终的考核结果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考核指标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能够为教师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要能够使绩效考核的结果准确的反映出高校教师的真实情况,为高校的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数据。所以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一定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影响绩效考核的各方面因素,科学合理的设计绩效考核指标。

(2)导向性原则: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要与高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使绩效考核对高校教师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引导高校教师更加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适应岗位的需求。

(3)可操作性原则:考核指标体系确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这些指标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因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简便、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能够满足管理部门的操作需求。

(4)结构性原则:在进行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时,要考虑到高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特点、要求,合理的设置考核指标,使考核指标能够真实的反映出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

3、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如今普遍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还存在以下诸如问题[2]:

(1)重管理政绩达成,忽略教师发展

在制定的绩效评价制度往往急功近利、突出短期政绩考核目标,忽视了学校和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某些高校没有考虑高校教师本身的特点,忽略大学组织中的文化因素,把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方法生搬硬套在教师管理上,对教师的考核过于结果化和指标化。

(2)重量化判断,轻定性评价

现行教师绩效评价制度较多地强调显性方面的量化考核。事实上,成果数量多并不一定代表教师本身水平就高、育人效果好。过度量化的评判往往会忽视定性评价,特别是在教师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育人责任及效果等难以量化的内容上,量化判断的结果只能使教师绩效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偏离初衷。

(3)重过程,轻沟通

高校绩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应该是互动的才能找到出彼此的优点与不足。许多高校在进行教师绩效评价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都是由管理层单向制定的,评价内容未征求教师意见,从而造成教师对评价制度和评价操作不清楚、不理解、不参与,直至产生抵触情绪和公开批评。

4、构建动态绩效的策略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应当依据这些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本文提出策略如下:

(1)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师评价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要认识到高校教师群体的普遍文化素质较高,注重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只有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战略发展的总目标,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个人绩效提升和学校办学目标共同实现的双赢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能改变教师个人发展长期以来处于自发的盲目状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要引导教师对自身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刻反思与分析,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不足和发展潜力,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和目标。

(2)优化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的重点,应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在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上,既要考核专业能力,又要考核师德学风;既要考核科研,又要考核教学;既要考核学术工作,又要考核社会工作;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在高校教师评价中应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者结合才能对高校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这既体现了对教师发展的关注,也使高校教师评价更为全面、科学。

(3)重视评价的反馈环节

绩效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评价反馈能够使教师获取评价者的评价意见或建议,清楚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反馈,评价者能更全面地把握教师状况,进而根据单位需要和教师个体发展需要以及实际情况做出个性化评价,尤其是帮助教师协调好单位期望的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的关系,帮助教师分析解决面临的问题,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5、總结

绩效考核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它对于有效的配置国家整体的教育资源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学校改进自身的办学效益、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种激励因素,对于整个教育系统的改进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刘振天,发挥大学中心作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1999(6):1

[2]彭艳,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7)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绩效考核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