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竞赛与商科教学的互动关系

2012-10-21 15:53苗苗史金召
卷宗 2012年11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项目教学法

苗苗 史金召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竞赛的特点,并结合现阶段商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创业竞赛与商科教学的互动关系。其中,着重论述了创业竞赛对改善商科教学现状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结合创业竞赛的“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创业竞赛;商科教学;项目教学法;互动关系

一、引言

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将商业计划竞赛引入国内。次年,由团中央主办,清华大学承办了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最早的全国性大学生创业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目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包括:由团中央等单位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和创业”挑战赛等[1]。

起初,在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针的指引下,创业竞赛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创业平台,起到孵化新企业的目的。但是,十几年的实践反映出了创业计划竞赛中存在诸多问题,要真正起到“孵化器”的作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主要原因是当前风险投资市场发展不完善,大学生直接创业缺乏土壤。所以,经过市场竞争洗礼,创业计划竞赛逐渐回归到培养人的目标上来[2]。

结合本人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型创业类竞赛的经验,创业竞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此外,创业竞赛确实弥补了商科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对完善课程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创业竞赛与商科教学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以便更好的将二者融合,做到“充实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二、创业竞赛的特点

创业竞赛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由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3]。所以,创业竞赛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团队合作性。

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竞赛,创业类竞赛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所以组建一支优势互补的团队尤为重要,一般以3-7人为宜。团队成员可以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参与到商业计划书的撰写中。比如,精通技术的成员可以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擅长营销的成员负责策划推广,有会计专业背景的成员则投入到财务预算和项目风险测评等环节中。

2.知识综合性。

一份完善的商业计划书是创业竞赛的基础要求。一般商业计划书中包含产品和服务、市场分析、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盈利模式、财务分析等部分,这就需要创业团队具有综合运用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以及产品设计涉及的理工学科的能力。

3.高度实践性。

由于大部分创业竞赛项目处于项目计划阶段,而非已正式投入到实际运营之中。本文所说的创业竞赛的实践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以致用。以营销为例,参赛学生在创业竞赛中,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贴近企业实战的分析营销手段的运用,并且更深刻的理解某些抽象的营销理论和概念。二、创业竞赛带来的“挑战”推动参赛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此外,竞赛中所涉及的市场调查、答辩互动也是创业竞赛高度实践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商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商科是一个大范畴的概念,它是研究企业经营及其管理的学科,所有具有盈利性目的的企业活动均属于商科范畴[4]。本文将主要以工商管理类学科为代表进行分析和探讨。目前工商管理类学科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给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增加了障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与“学”分离

“教”与“学”的分离追根溯源在教学方法的不恰当上。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商科教学过程中,存在模式单一、课程内容生硬的现象。授课教师一般采用PPT的方式,讲述枯燥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商科课堂频繁出现学生旷课、早退等现象。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精髓,使学生感觉所学的东西没有应用价值,再加上枯燥的课堂环境,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尽管不少商科课程中引入了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但是始终摆脱不了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整体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久,并且很难系统性的掌握教学内容。

2.“学”与“用”分离

“学”与“用”的分离是目前商科教学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从事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老师大多缺乏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照本宣科的想想,与社会实际结合不紧密[1];所以有学者指出,商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信息,接触最前沿的管理活动,教师应首先走入实践,介入企业经营活动[4]。另一方面,部分教材內容相对滞后,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企业管理的实际要求。比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网络营销提出的新要求等。

“学”与“用”的分离,直接导致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当今企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要。

四、创业竞赛与商科教学的互动关系

本人在教学中做出了尝试,将创业竞赛和理论讲解进行了融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表明,创业竞赛和商科教学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不失为改善课程教学方法的新思路。现对二者关系阐述如下:

1.商科教学为创业竞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创业竞赛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掌握理论基础是前提。比如,在工商管理类学科中,学生学习到了诸如PEST分析、STP战略、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理论知识,它将成为创业竞赛中项目市场分析的有利工具。结合这些“标准化”的分析工具,将使撰写的商业计划更富专业性和说服力。此外,创业竞赛中要求参赛者对项目融资、财务、风险作出分析和评估,这些都需要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

2.创业竞赛对改善商科教学现状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创业竞赛弥补了商科教学中实践环节的不足。在本文第二部分已经论述,创业竞赛具有高度实践性。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创业竞赛,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转化知识,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水平,一定程度上解决商科教学中“学”与“用”的分离。

创业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商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文第三部分,分析得出了目前商科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一大障碍。创业竞赛通过其具有的团队合作性、知识综合性等特点,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上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欲望。通过在创业竞赛中的实践与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并结合新想法主动与教师探讨。这样一来,“教”与“学”分离的问题得到解决。

创业竞赛为商科教学提供新思路。项目教学法运用于部分商科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收到不错的成效。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具体操作如下:学期初,全班学生自主组合成3-5人优势互补的小组,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小组的创业项目构想。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将每堂课的理论知识与各小组的创业项目进行结合分析,作为课堂作业,并与次讲课进行小组发言讨论。课程末,要求学生提交一份项目分析报告书,分析全面、到位的小组取得更优异的课程考评成绩。当然,在实际运作中,应多鼓励小组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市场调查,让他们多接触市场、了解市场。

参考文献

[1]胡俊峰.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互动研究——以《市场营销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08,3(4):10-12.

[2]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87-94.

[3]吴剑平.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概观[J].江苏高教,2000,(4):67-69.

[4]王晓东.关于我国高等商科教育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57-59.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