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及影响因素述评

2012-10-21 15:53刘文慧葛万龙刘进
卷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影响因素

刘文慧 葛万龙 刘进

摘要:大学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被称为人生的第二个关键期。适应是青少年发展的中心问题。青少年在升入大学后遇到的第一个心理问题就是适应。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既直接影响其当时的身心发展,又对其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很多,笔者将在此文中予以述评。

关键词: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影响因素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52sx310

一、适应的概念

近年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适应。适应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适应。前者是指当作为有机体的人遭受心理挫折时,主体利用自我防御机制来减轻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的内在过程,更多表现为无意识的适应过程,作为主体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改变环境;而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时间位于前者之后,伴随个体心理成熟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主体能够利用自身的调节系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使自身的内外环境达到平衡的过程[1]。心理学家艾夫考认为,适应是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通过同化与顺应方式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2]。就是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作为主体的人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3]。

适应行为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即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程度的能力。

大学生的适应状况与其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甚至会对其心身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适应是大学阶段永恒的话题。

二、学校适应概念的界定

心理学家从大量的研究中得出结论:适应是儿童和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中心问题,学校适应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学校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来到学校学习。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大学阶段是个体在身心、知识各方面承上启下的转折期,也是个体完全走向社会、独立承担社会重任的准备期,因而它是人生的第二个关键期(Stewan,Sokol&Healy等,1986)[4]。大学适应从本质上讲属于个体社会化的范畴,大学生们除了完成一般青年人的社会化的任务外,还要完成一系列大学生这一特殊角色的社会化任务,从而使大学生这一社会化过程具有其独特性。因此,研究大学生学校适应性对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适应是一个广义的、多维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学校适应的定义。对于应当用哪些指标衡量学生的学校适应,学者们尚未形成共识,多是从各自的兴趣和对其不同的理解来加以研究的,根据其侧重的不同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4类。

(1)侧重强调学校适应是学生与学校环境互动的过程。Birch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在校表现,而且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或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

(2)侧重强调学校适应是学生与学校环境、学校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或状态。这种交互作用一方面是个体的有意识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学校对个体的强制活动。个体良好的学校适应表现在能够基本达到学校的教育目标,顺利完成学业,学会和人进行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格等[5];

(3)强调学校适应是学生与学校环境互动的技能与方式。Raymond·J·Corsini认为,学校适应是在学校背景下运用技能和方式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淮南师范学院刘万伦认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业行为、学校参与、情感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況[6];

(4)综合观点,学校适应既是人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又是人与环境互动后的结果。例如Ladd的定义就被大多数人研究时采纳。他认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7]。

三、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

除了了解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基本情况外,一些研究者研究了影响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相关因素[8],主要的结论有:

(1)个体的自身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学校适应

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例如,徐富明等人(2005)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特质焦虑倾向越强,越倾向于外控,则他们的学习适应性越差。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中,有很多是由于在家庭或学校集体中人际关系紧张,逐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学生自我中心、自卑、心胸狭窄、孤僻、神经质、攻击性强、期望值过高等的个性特点影响学生与周围人的正常交往。

(2)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他的社会联系如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支持和帮助,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精神和物质力量。目前,对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如有的研究证明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高,学校适应就表现良好;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低,学校适应就表现差。对大学新生进行社会支持的干预研究也表明,通过向个体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适应不良的新生的心身状况可以得到显著改善。也有研究开始关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关系,如陶沙(2000)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的研究表明,不同社会支持来源提供的支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进人大学前,家庭支持相对较多,教师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持源,同伴的支持相对较少;进人大学初期,各种支持源均有所下降,父母的支持相对较高;进人大学近一个学期时,父母与同伴提供的支持明显上升,兄弟姐妹提供的支持变化不明显,但教师提供的支持继续下降。个体感受社会支持水平的变化与个体消极情绪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个体一般感受社会支持水平增高,消极情绪减少。

(3)家庭功能與青少年的学习不良有关

家庭被认为是影响青少年生活适应的重要因素,不仅可以健全个人生理及心理的发展,传递价值观,也可提供角色认同及社会化学习。根据调查和研究发现,家庭不和睦,父母由于感情不和或其它原因而经常吵架,会给孩子带来情感上及学习上的不良影响,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从而影响学习,甚至导致学校生活无法继续。在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单亲家庭或类似单亲家庭中,也存在较大的学校适应不良问题。辛自强等人运用言谈法研究了学习不良的青少年的家庭功能,结果发现,学习不良的青少年的家庭在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行为控制以及总体家庭功能的得分都要低于一般青少年的家庭。Shek(2002)年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大部分研究都发现单亲子女在适应上较完整家庭子女差。

参考文献

[1]KempAH,GrayMA,EideP,etal.Steady-statevisuallyevokedpotentialtopographyduringprocessingofemotionalvalenceinhealthysubjects.Neuroimage.2002,17(4):1684—1692.

[2]JamieSMartin,KateHanrahan.CriminologyFreshmen:Preparation,Expectations,andCollegePerformance[J].JournalofCriminalJusticeEducation.2004,(15):2.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4.

[4]Dahmus,Sue,Bernardin,H.John(1992).StudentAdaptationtoCollegeQuestionnaire[J].Measurement&EvaluationinCounseling&Development,Oct;Vo125(3)

[5]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刘万伦.小学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发展特点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

[7]BirchS.H.andLaddG.W.(1997).TheTeacher-childRelationshipandChildrensEarlySchoolAdjustment[J].JournalofSchoolPsychology,vol.35.

[8]傅茂笋,代旭东,宋志强.医学院校新生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2(4):405—408.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影响因素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