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与措施探讨

2012-10-21 15:53史昕笛
卷宗 2012年11期

史昕笛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并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理论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以积极适应我国建筑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以便更好地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对策

现阶段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而言,如何使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规律,这依旧是现阶段我国建筑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建筑工程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产品,它的使用者、占有者、投资主体以及它本身质量的优劣好坏,这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到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因而我国建筑业迫切需求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需求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

1.1目前我国社会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社会舆论和社会监督在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起到巨大主导作用。因为建筑设计要面对的是人民大众,而不是单个的某些人群,因而建筑设计和建筑质量必须严格符合大众市场的需求,否则将严重阻碍市场的正常发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还是信用经济。工程质量的好坏一方面靠法律的制约,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社会监督,以此推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强化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关机构及责任主体的监督管理,加快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的诚信体系,进一步提高建筑市场主体的信用水平和诚信意识,是确保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质量可靠的重要措施。[1]

1.2我国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态度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本着城乡统筹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通病进行严格防治和积极监督。我党很早就已经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口号的建设和监督方针,并且陆续颁发了许多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办法。近年来更是进一步强调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我国建设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对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监督

加强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业是各级建筑质监站的首要工作任务。建设工程的主体结构不仅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在质量上处于被动状态,在建筑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很多建筑材料不合乎规范,有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其次是部分存在施工不规范现象,导致工程质量水平低下。最后,部分地区混凝土的工程质量水平低下,质量差而粗糙。[2]

1.4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表现

(1)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基本形成

当前,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我国已基本形成企业保证、社会监督、用户评价以及政府监督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担当着质量生产主要责任,建筑企业对工程的质量直接负责。而监管单位对工程的进度进行控制、对工程质量在微观上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监督侧重在宏观监督,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对工程参与各主体在施工质量上进行监督。最后,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要接受社会和用户的评价。进而形成层层监管的局面,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多层次监督和负责。

(2)监理制度的作用得到很大发挥

随着政府监督体制的不断强化和完善,监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自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体制建立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在体制上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加上理论技术水平上的进步,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强化自身的建设,并积极完善监督机制的监督方式和设置形式,确保了建筑体的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并且自我国工程质量的监督机制出现以来,多年来全国的工程质量一直保持在稳中有升的状态,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建筑业也很少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我国建筑业基本实现有序发展的态势。[3]

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存在的不足

2.1建筑工程监理机构的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监理机构仅依靠自身力量“自收自支”解决经费问题,由建设单位直接将监理费用交给监理公司,这一过程中,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建筑企业通常不会按照相关标准去确定监理费用,建筑企业往往要求监理公司优惠,进而使得监理公司在接到任务后无法及时实现人员和设备的出派。甚至有的建筑单位还出现拖欠监理公司监理费的现象,造成监理公司短期性经费困难,进而无法正常完成监理工作,最后结果是工程质量严重受损。

2.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规尚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主要是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相关法规以及各种地方性法规等。因而在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现实情况和所参照的法律法规差别比较大,并且在对违规违法行为实行处罚的时候尚且缺乏有力的处罚依据和力度。

2.3其他不足

因为建筑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因而监督体系人才缺乏,现阶段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当前建筑企业不良的行为公示还没有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实现有效挂钩,因而企业诚信体制落后,管理和监督意识普遍偏低,最终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低下。[4]

三、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3.1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当前要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同时要获得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以确保质量监督工作全面有效展开。此外,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工程在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尤其对涉及工程质量违法违规的行为加大执法的力度,进而使参建工程单位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在监督的过程中,只要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就必须依法严肃进行处理,切实做到依法行事。

3.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确保建筑质量监督工作有序进行。我国加入WTO之后,建筑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完善,当下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实现政府的监督职能并加以强化。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的体系,才能保证相关管理和监督机构真正有效开展工作,也才能提升工程质量监督在执法上的可操作性,进而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逐步深入且全面地展开,最终真正实现依法治理。

3.3加强监理的作用

要实现监理的作用,就必须树立并提升监理的权威,目前的工程监理大多听从建筑单位的“指挥”,不存在权威性。当然前提是首先得解决好监理的费用问题,权威性的实行才有物质支持。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监理单位的管理,监理单位必须在人员素质上进行自我完善并提升。

参考文献

[1]冯良羽. 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分析及管理[J].民营科技.2012(03)

[2]于立凯.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2)

[3]陈小平.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

[4]赵若男.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