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机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2012-10-21 15:53马卫忠何福娟
卷宗 2012年11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应用

马卫忠 何福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来看,当前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尤其在公众参与方面尤为不足。因而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公众参与机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初探》。首先就公众参与机制进行了概述;其次探讨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再次探讨了公众参与机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小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提高公众参与效率,为促进建设项目环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助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众参与机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公众参与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高公众参与效率,还能提高环评效果,助推环保事业的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公众参与还存在诸多不足,因而必须在这一过程中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公众参与机制的应用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公众参与机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一、公众参与机制的概述

鉴于公众参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以下笔者别从公众参与机制的定义方法以及法律基础三个方面就公众参与机制进行概述。

(一)定义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就是环评部门与项目建设方与公众进行双向交流,以达到被公众认可的目的,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公众的利益不会产生任何威胁或危害,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三种效益的有机结合,也是对广大公众权益尊重的重要表现,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

环评工作中的高技术含量和高利益的冲突对环评工作的专业性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各方之间利益的均衡性。因而在公众参与方法方面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而就目前的公众参与方法来看,主要的方式的社会调查和讨论,其中,社会调查主要是以问卷、访谈、电话、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搜集,而社会讨论则是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咨询和审查以及公众听证的方式来进行。

(三)法律基础

虽然我国很多有关环评的法律法规中都涉及到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是在公众参与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尤其在公众参与的地位及其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均衡和参与成本以及参与的积极性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足。由此可见,当前在法律基础方面还较为薄弱,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探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离不开环评机构的支持,以下笔者分别从环评机构和公众两个方面探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

从环评机构方面来看,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宣教力度且宣教形式单一化,虽然在很多法律法规中严格规定了公众参与环评的重要性、方式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宣教力度的缺乏,使得公众对自己应该拥有上述权利毫不知情,也就谈不上环评工作的参与,虽然一些公众参与了环评工作,但也只是简单的调查,由于形式的单一性使得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低下;二是公众参与意见处理方面不够完善,对于公众的意见处理形式化、简单化,很多时候意见的处理只是为了达到程序要求而进行的表面化处理,很多时候都只是听取而不采纳群众提出的意见。

环评机构在公众参与方面存在不足的同时公众在参与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群众对于建设项目是否存在危险以及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是不闻不问,甚至干脆采取抵制的态度不允许在自家附近建设任何工程建设项目,使得很多工程难以顺利有效的进行,还有的就是公众在参与过程中缺乏主观性,只要是上级领导认可的意见和想法一味的支持。

三、探讨公众参与机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几点分析,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的参与度,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并在环评工作中适当的采纳群众的权益,在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同时提高环评工作效率,因而必须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公众参与机制,那么应该如何应用呢?笔者结合而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应用措施。

(一)确保公众参与始终贯穿整个环评全过程

作为环评机构,应在环评工作中充分征询项目所在地公众的意见,并就拟建的工程项目实况进行公示,并充分尊重公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勇于接受公众提出的各种批评和监督,妥善处理好环保与发展经济二者间的关联,并在整个环评工作中邀请公众始终贯穿整个环评全过程,为公众参与机制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通过建立具有激励和约束性质的奖励机制,通过其对环保工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从而更好地引导其参与到整个环评全程。

(二)加大宣教力度着力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与公众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法制观念等有着直接的关联。因而作为环保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宣教力度,使其充分意识到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从而不断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三)加信息大公开力度,确保信息公开的广泛度和深度

作为环评机构应通过多种形式公开信息,以提高群众参与的有效性,例如通过开展听证会、开展环保问题专场讨论会等方式着力提高信息的公开力度,引导广大公众更好的掌握环保信息,从而引导其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此外,还应通过新闻媒介着力提高宣教和信息公开力度,在确保信息公开的广泛度和深度的同时助推公众参与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四)科学、规范地处理公众提出的意见

对公众意见进行综合全面的整理和分析,有针对性的吸取或采纳公众提出的合理的、有建议性的意见,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对公众意见所作的处理说明,不仅要报送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组织,还应向公众公开,以便公众监督。

(五)环评文件审批机构应重视公众参与真实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方报送的公众参与资料进行抽查核实,确保其真实可靠。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程序。公众参与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巨大動力,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方环境保护的水平。《环境影响评价法》为保障公众参与环评提供了法律依据,增加了环保审批的透明度,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评价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总之,就公众参与机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环评工作中应着力提高高中参与水平,确保公众参与始终贯穿整个环评全过程,加大宣教力度着力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加信息大公开力度,确保信息公开的广泛度和深度,重视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环评文件审批机构应重视公众参与真实性,在提高公众参与机制应用效果的同时,为助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郑春宏,沈林玲,陶书峰.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05).

[2]程子君,李志强.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不足及其原因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9).

[3]喻润梅.浅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4]邵道萍.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兰州学刊,2006,(02).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应用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