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2-11-06 06:58悦聂作明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检测过程课程

刘 悦聂作明

(1.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310018;2.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 杭州310018)

“PDCA”循环在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刘 悦1聂作明2

(1.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310018;2.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 杭州310018)

以高职院校食品安全检测课程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如何将“PDCA”循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研究结果表明,用“PDCA”循环控制食品安全检测课程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减少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随机性,可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这种先进的教学过程控制方法也将对各项教学软、硬件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

PDCA;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化教学;过程控制

“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简称“戴明环”。“PDCA”循环是英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缩写,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管理界公认为是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该方法渗透于现代管理之中,适用于所有领域。

我国将“PDCA”循环引入高等教育的时间较晚,研究内容不够深入,范围有限。2006年,陈航宇等人将“PDCA”模式引入高校教学计划的建设与管理以实现人才培养为目标。朱儒红、任小琴等人应用“PDCA”循环法对进修护士实施教学管理,依据“PDCA”循环法结合实际制定出专科带教方法,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可监控,取得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2007年韩莉等人基于“PDCA”法开展了教学质量控制的应用与研究,论述了“PDCA”循环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及内涵,说明了在教学系统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行性。2008年,张妍对食品营养与检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质量改进。

笔者拟以浙江省某高职院校食品专业食品安全检测课程为研究对象,对“PDCA”循环在食品安全检测课程具体实践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控制提供一个详细、可借鉴的模版。

基于“PDCA”循环的高职院校食品安全检测课程过程控制

高职院校食品安全检测课程及其授课对象的特点 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食品企业及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需要大量掌握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人才,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这类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加强了该门课程教学教法的改革。改革结果证明,“理实一体化”是目前该门课程最佳的授课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节奏的控制非常重要。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浙江省某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高考当中为分批次录取中第五批录取的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理论基础较差、思维的严谨性不强,学习过程中存在自控能力差、主动学习意识弱等特点。食品安全检测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对该课程教学过程的控制及优化工作的研究非常重要。

基于“PDCA”循环的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过程控制 基于“PDCA”循环在管理学上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根据“PDCA”循环的四个步骤对每个项目任务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在以教师为主体控制的主线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性,有计划、有目的、有兴趣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相关的技能训练。将“PDCA”循环四个步骤应用到教学过程控制中,应主要作好以下工作:(1)应作好“P”。精选课堂授课内容,增加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在信息大爆炸的条件下,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让学生上课前自学相关信息,对于这类信息,教师应给出较为详尽的指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尽量快速地掌握相关度大的信息,有效地提高学生预习质量及效率。这可以保证在师生面对面交流时,学生能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学习知识点并掌握相关技能。(2)应作好“D”。任务执行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不同,其对任务的理解深浅可能会不同,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也会不一样,这些情况可导致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任务进展的速度不同。因此,在任务执行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对整个授课过程进行严格控制。(3)应作好“C”。必须做好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检验工作,这项工作可分为课堂检验和课后总结检验两部分。本门课程特别关注学生工作严谨态度的培养,要求对自己所记录的原始数据负责,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检测结果负责,客观并正确地看待任务完成结果。(4)应作好“A”。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无论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发展非常快,通过该步骤的训练,可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和自我改进的思维方式。

“PDCA”循环在高职院校食品安全检测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再加上食品安全检测课程特点和授课对象的特点,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容易出现随意性,甚至失控。本研究尝试在该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使每个项目都能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控制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进而规范教师与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教与学,并通过多次循环的过程,不断改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授课内容。其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PDCA”循环具体步骤图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PDCA”循环有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实现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效果的有效控制。这种一步一步脚踏实地逐级上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教学内容及重点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偏离的情况发生,在保证教学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做交融”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最大的限度上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指导学生,真正为教学相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对项目任务的详细策划 (P) 教师必须对实训任务进行精心策划。(1)确定项目所使用的方法、授课重点、考核关键点。对于现在广泛使用的各种食品安全检测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根据项目的目的确定相应的检测标准,根据确定的检测标准和项目原理确定授课重点和考核的关键点。(2)策划引导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内容及方式。面对浩瀚的书籍及网络文献资料,教师应先帮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书籍资料、国家标准资料、科技文献资料、网络资料)的归类收集和整理;将这些资料的使用方式详细地讲授给学生,使他们渐渐学会如何使用这些资料,从而训练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提炼资料的能力。(3)在授课前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并明确考核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后,对整个实验应进行预先设计,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报告及与预习有关的课件进行认真批改,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有目的地调整授课内容,并根据学生预习的具体情况控制授课内容及难易程度。在项目任务策划过程中,尽管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仍应给学生指出明确、可行的路线,让学生在引导下尽量开展独立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策划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在此设置学生项目策划完成情况阶段性的考核点,考核的方法要尽量合理,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资料收集的自主性、针对性、全面性以及查阅资料的总体质量等。

对项目任务的执行过程严格控制(D) 这一过程包括学生执行任务和教师现场指导。(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使用的器材和试剂进行适用性评估。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试剂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均由学生承担,为降低学生在选择器材和试剂时的盲目性,应从所使用器材和试剂的适用、够用、节约以及实验室的配备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所选择实验材料的优劣,以此锻炼学生对项目所需资源的整体掌控能力。(2)督促学生如实记录原始实验数据,及时保留相关依据。根据任务的项目设计合理的实验报告记录表单;正确、如实地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和现象也是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次任务的训练后,少数学生为了数据能达到要求,已经学会有目的地更改数据,这是作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者最忌讳的事情。要求学生学会用手机、相机等记录实验节点中的现象,这些记录的现象是重现任务完成过程的重要方式,这对追溯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步骤可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实验证据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是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和文件材料设计、书写能力的重要步骤。(3)全程积极参与对学生动手过程的指导。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提炼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在实验中发现的、能由学生迅速加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如需查阅相关资料才可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如果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很快地解决,教师应详细记录相关问题,在课下深入研究,这是教学相长的重要过程。(4)注重随时进行安全控制。在项目化任务执行过程中,当需要耗费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试剂时,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加大对教学过程安全的控制力度。引导学生注意对相关高危药品和高污染药品的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对项目任务进行及时检验 (C)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对项目任务进行及时、科学的检验包括两步:第一,在课堂上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检验。第二,在课后引导学生科学评价、总结任务完成效果。(1)在课堂上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检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及时给出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数据,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学生将所得数据与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此时,其他组学生已经做过实验了,对实验有了感性上的认识,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后,很容易看出哪组的数据出了问题。这时,他们会非常有积极性地一起来探讨其他组的数据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这样,可促使学生多练、多思考、多发现问题。这种方式使课堂充满了竞争的氛围,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所在的小组与其他组的差距,极大地增强小组学习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彼此交流、相互质疑,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最终完成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2)在课后引导学生科学评价、总结任务完成效果。由于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课后对任务执行情况的总结和回顾可以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有更深刻的认识。科学的检验过程可使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做出正确评估。教师在该步骤中,除了引导学生对原理、方法、步骤、原始数据进行记录及对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以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根据国家标准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密度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任务的完成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以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数据的习惯。二是引导学生按照已有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进行样品检测结果合格性评价,与现实食品企业检验流程接轨。三是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将来撰写科研论文奠定基础。

对项目任务的改进 (A) 当学生对某一任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较全面后,学生的潜能进一步被激发,他们会有非常多的改进想法。项目任务改进步骤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学生所提出改进任务策划的整体把握。(1)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任务改进策划。任务改进策划的内容随着每个实验项目的特点都会有所不同。由于任务完成时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不同,因此,任务改进策划的内容也会出现各组均不一致的情况。教师一定要非常珍视学生所提出的所有有效改进的想法,要使学生明白,不应该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应拓宽思路,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2)归纳完成任务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在改进任务策划时,不同的学生即便对所发现的问题是相同的,也会设计出多个不同的任务策划方案以进行验证,教师应对这些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做出公正的判断,并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执行方案。当然,在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正常的授课秩序,教师应选择在可控制的时间、条件范围内可顺利完成的验证方案,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促使其完成改进任务。

应用“PDCA”循环的软硬件要求

真正应用“PDCA”过程控制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法,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精心钻研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精心选择讲解内容,做到削枝强干,使备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要把握课程进度,使授课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实训室的硬件要求也较高,以笔者的研究对象为例,为了真正实现“PDCA”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应专门在教室内配备7台可随时上网查资料的电脑,所涉及的资料包括学校图书馆电子期刊中可浏览的超星、中文期刊等数据库资料,以备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查阅解决。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教师来解决。如果教师也无法解决问题,也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查到相关资料,及时总结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对资料进行总结提炼的能力,尤其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应用“PDCA”循环对项目化教学过程控制的作用与意义

“PDCA”循环设计教学过程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严格的任务策划可防止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任务预习,提高学生预习效果。未对任务执行过程进行很好的控制,则达不到使学生提高技能的效果。而未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则会导致学生对任务完成结果的漠视,教师要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他们必须对所完成任务的结果负责。激励学生对已完成任务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养成持续改进的良好思维及工作习惯,培养其创新意识及能力。因此,“PDCA”过程控制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可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资源对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在整个任务的“PDCA”循环中,学生必须自己想办法寻找各个步骤所需要的资源,这与普通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全部的资源都准备好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资源对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给予。(2)可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经验。通过一个“PDCA”循环可使学生完成任务设计、执行、检验、改进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仅记住了相关知识点,而且理论与实践的反复融合形成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新的知识经验的生长点,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有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可使学生实习或就业后上手快,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3)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职业语言训练欠缺、语言交际能力不强的现象。在“PDCA”循环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无处不在,这使得学生在与教师、同组成员的交流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沟通习惯。而教师则可以更好地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因材施教落在实处,并能在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自我知识的再造和升华。(4)可及时、公正地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课程,理论深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在“检验”这一教学环节中,及时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使学生在竞争中体会一定的挫折感和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好的方法,而引导学生科学评价、认真审视自己任务完成的质量,可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PDCA”循环授课过程的设计可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执教能力 应用“PDCA”过程控制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法,给新接触这门课程的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控制课堂节奏的方法,使新教师能快速适应这门课的教学。而对于已接触这门课多年的老教师,则提供了一个持续改进的方法。

总之,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社会,必须不断地学习,获得新知识。通过基于“PDCA”循环的这种引导式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后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对小组内部工作的组织、管理、策划、研究和验证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培养独立自主、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1]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国向云.PDCA循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8,22(1).

[3]潘建寿,赵健,张洁,等.PDCA方法在提高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中的应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5,(2).

[4]陈航宇.将PDCA模式引入高校教学计划的建设与管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1).

[5]朱儒红.应用PDCA循环法对进修护士实施教学管理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2).

[6]任小琴.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急诊护理中的运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

[7]韩莉.基于PDCA法的教学质量控制应用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7,(34).

[8]张妍,质量改进PDCA(循环)模式在食品营养与检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8,(2).

[9]孙伟宏,王东生,钱燕,等.从案例到反思: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2).

[10]魏成国.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11]吴映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6).

G712

A

1672-5727(2012)02-0084-03

刘悦(1978—),女,硕士,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教学。

猜你喜欢
检测过程课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