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调查研究

2012-11-11 03:15堃,张
重庆医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知晓率艾滋病途径

刘 堃,张 滨

(1.滨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3;2.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400016)

艾滋病自被发现以来,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大学生处于艾滋病感染高危多发年龄段,属于艾滋病防治的生理学意义上的重点人群。他们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的多少和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如何与艾滋病的流行态势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发现防治艾滋病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进行讨论。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烟台市4所本科院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25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全部收回,其中剔除不合格问卷,合格问卷243份,合格率97.2%。在243份合格问卷中,男119人,女124人,男女比例为0.96∶1.00,性别基本均衡;年龄在18~23岁,平均21.4岁。

1.2 调查内容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年龄、专业、年级等),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对待艾滋病的态度等主要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合格资料采用Epidate13.0进行录入,数据库经检验无误,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艾滋病的认知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础知识知晓率偏低,超过30%的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全称;只有14.0%的学生了解世界艾滋病日;大部分学生(74.1%)认识到现在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艾滋病感染后的临床表现知晓率较低。而对于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只有40.3%的学生认识到其严重性,见表1。

表1 艾滋病的认知情况

2.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学生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93.4%的学生知道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对性传播、母婴传播也有正确认识。但对于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34.6%),见表2。

2.3 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在对艾滋病的态度的相关问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是严厉排斥和恐惧的,很少会以平和或同情的心态接受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假设不幸感染艾滋病,大部分学生(76.5%)的第一反应是隐瞒;如果朋友不幸感染艾滋病,80.2%的学生会选择躲避艾滋病感染者;将近70%的学生认为艾滋病很可怕,不愿与艾滋病患者正常接触;大多数学生(67.9%)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同时也了解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有效避免艾滋病的传播(占71.6%)。见表3。

表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表3 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2.4 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比较广泛,但多数来自网络,占87%,其次是公益宣传和学校教育等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分别是63%和49%。见图1。

图2 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

3 讨 论

3.1 对调查结果的探讨 由于新的社会理念和生活方式充斥着大学校园,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多数持较为开放的态度。本次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现象,这与以往调查结果一致[1],表明大学生性观念的变化趋势,性观念淡薄,性道德脆弱,而性行为正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同时,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和致死性,部分大学生又把艾滋病视为“洪水猛兽”,把艾滋病患者看作“定时炸弹”,产生了对艾滋病的恐慌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2]。

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全称,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现在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艾滋病感染后的临床表现知晓率较低。学生只意识到了艾滋病的危害性,却对艾滋病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大部分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是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这与其他学者调查结果相近[3-7]。因此,艾滋病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可怕的存在,一旦不幸感染艾滋病,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隐瞒。对于艾滋病患者,不愿与其交往,44.4%的学生认为应将艾滋病感染者统一隔离。可见,对艾滋病的无知是产生歧视的根源之一,因此必须增强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使其正确对待艾滋患者和感染者,这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之处。

虽然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比较广泛,但多数还是选网络,其次是公益宣传和学校教育等获取这方面的知识。网络上的知识相对丰富,但网络资源具有隐匿性,而且知识良莠不齐,正确性得不到保证,错误知识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因此对于网络知识的真实性有待提高。

3.2 对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的探讨 作为学生,学校应当是获得知识的基本场所,通过学校获取的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认可程度应当更高。因此,增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还是做好学校工作。健康教育是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影响健康,其目的是使人们形成健康的行为、塑造健康的人生观,在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艾滋病,最大限度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流行。同时,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认识和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机会。

3.2.1 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传统课堂传授 很多大学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或者在思想道德课中融入健康教育内容。还可以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开设诸如“艾滋病保健预防课”这种课时短、针对性强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这种传统有效的形式接受到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哪些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甚至把一些不会传播艾滋病的途径,比如说握手、共同吃饭、共同到游泳池游泳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识也告诉他们,避免他们无谓的恐慌。其中也包括关爱的思想教育,对得了艾滋病或者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不要歧视。

3.2.2 艾滋病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同伴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普及和预防可以通过同伴教育的方式,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使相关的知识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青少年尤其通常愿意听取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思想上更容易接受同伴的意见,行为上也容易受到伙伴的影响。

在一项针对大学生的有关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的调查中[8],经过同伴教育后,学生对艾滋病播途径的认识、艾滋病预防方法等都得到了提高,对艾滋病的态度有所改变,更愿意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亲近及给予帮助。

3.2.3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其他方法 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内专题网站、发放宣传手册、展板展览、举行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手段,在校内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学生得到的艾滋病知识,不仅可以自己受益,还可以把知识传播给家人。

另外,开展一些公益宣传活动也会使青年人更容易接受艾滋病知识。可以通过动画的这种新形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9],还可以制作竞赛棋宣传普及艾滋病知识[10]。通过这些具有操作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这些新颖的干预方式的效果比单纯的传统艾滋病宣传方式效果会更加显著。

[1]王利兵,叶良均.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8):559-560.

[2]殷大奎.中国艾滋病流行与防治对策[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8,4(4):145-147.

[3]史宇晖,常春,李长伟,等.3 441名普通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1):810-812.

[4]李恬,李莉,毛晓英,等.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07-2409.

[5]Wong LP.HIV/AIDS related knowledge among malaysian young adults:findings from a nationwide survey[J].Medscape J Med,2008,10(6):148-157.

[6]Ahmed SI.An assessment of the knowledge,attitudes,and risk perceptions of pharmacy students regarding HIV/AIDS[J].Am J Pharm Educ,2009,73(1):15-24.

[7]唐小清,张丽伟,徐殷.重庆市454名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需求调查[J].重庆医学,2010,39(7):1717-1718.

[8]谭盛葵,赵丹,施文祥,等.桂林医学院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374-1375.

[9]程晓光,左芝红.防治艾滋病宣传动画片对大学生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9):920-923.

[10]吴劲,王复选,徐殷.大学生应用竞赛棋宣教艾滋病防治知识效果评估[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11):912-914.

猜你喜欢
知晓率艾滋病途径
《 世界艾滋病日》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