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2例治疗分析

2012-11-11 00:47田昌荣申潇竹
重庆医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铜绿单胞菌高龄

田昌荣,申潇竹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222006)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老年医学科常见的致病菌,也是引起高龄患者反复发热的难治性感染的常见菌种,相比其他细菌性病原体有更高的致病率[1]。值得关注的是,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往往多病并存、生活能力受限、药物代谢机能减退,感染PA后治疗上需更加慎重。现将本院52例高龄患者PA感染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龄患者52例,年龄均大于或等于80岁,其中,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82.9±3.4)岁。均为痰、尿或褥疮面培养为PA阳性且未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的患者。其中院内感染33例,社区获得感染19例。按照治疗目的的不同分为两组,临床症状消失的28例患者为A组,临床症状消失且PA培养阴性的24例患者为B组。

1.2 方法

1.2.1 标本检测 痰标本、清晨中段尿标本和褥疮面组织标本,由本院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和临床药物敏感性试验。

1.2.2 治疗方法 参考中华医学会及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治疗指南[2],按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两组均选用敏感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治疗。A组待临床症状消失即停止使用抗生素。临床症状消失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褥疮面脓性分泌物等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小便常规白细胞转阴。B组使用抗生素直至临床症状消失且PA培养阴性。抗生素使用总疗程不超过1个月,1月后PA培养未转阴者,亦属于B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出来,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出现耐药性患者比例比较见表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见表2,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出现耐药性患者比例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 论

PA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当皮肤黏膜破损、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插管及免疫机制低下等存在时,PA可从带菌发展为感染[3]。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PA的耐药性正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性,临床治疗十分困难。郭晨雯等[4]报道,1999~2003年PA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大幅上升;董培红等[5]报道,该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头孢替坦、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均高于80%;2003~2005年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20%左右,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由35.4%上升到55.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32.9%上升到58.7%;汪复等[6]研究表明,P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5~2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5%和30.5%。与该协作组前2年的统计结果相比变化不大。本研究中,观察头孢他啶、美洛培南、环丙沙星耐药性增加例数,B组较A组更明显。考虑到B组平均抗生素治疗时间长于A组,故在增加耐药性方面较A组更显著。

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多种危害,抗生素通过直接损害、过敏机制、代谢物排泄、消化道菌群失调,神经毒性等作用,影响人体[7]。高龄患者,各脏器机能减退,受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影响更为严重。本研究发现,B组较A组胃肠道反应及二重感染发生率高,过敏反应、血液系统改变、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改变、静脉炎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PA感染的高龄患者抗生素使用中,不良反应更易影响胃肠道和引起二重感染。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其原因可能是A组症状消失后虽然部分患者PA培养仍为阳性,但细菌已在体内定植,并不致病。细菌定植的原因可能是抗生素的使用改变了特定部位定植抵抗力(正常菌群抑制其他细菌再定植的能力)[8]。高龄患者机体衰退且多存在气道破坏性疾病、管壁结构受损、纤毛功能减退等因素,病原菌很容易定植。随外界条件变化或机体抵抗力降低等诱因,稳定期病原菌定植、炎症递质的释放成为引起病情加重和复发的主要原因[9]。A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比B组更短,较短的治疗和住院时间无疑为患者在减少交叉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带来宜处。

综上所述,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终点更适合高龄患者PA感染的治疗。

[1]邱家洋,瞿秋明.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91-93.

[2]Driscoll JA,Brody SL,epidemiology KT.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J].Drugs,2007,67(3):351-368.

[3]Vitkauskiene A,Skrodeniene E,Dambrauskiene A,et al.Pseudomonas aeruginosa bacteremia: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risk factors,and patient mortality[J].Medicina(Kaunas),2010,46(7):490-495.

[4]郭晨雯,范春,牛其昌,等.1999-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40-942.

[5]董培红,李骥,张惠芳,等.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菌变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5):452-454.

[6]汪复,朱德妹,胡付品.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7]谢冰,李文君.浅谈抗生素的不良反应[J].中国实用医药,2009,29(4)110-111.

[8]Bari MR,Hiron MM,Zaman SM,et al.Microbes responsible for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J].Mymensingh Med J,2010,19(4):576-585.

[9]刘琳,熊维宁.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反应与细菌定植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9,26(7):454-455.

猜你喜欢
铜绿单胞菌高龄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