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糖原染色积分的影响

2012-11-11 00:47周建中
重庆医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糖原白血病粒细胞

周建中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341000)

糖原染色对鉴别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某些肿瘤疾病具有重要价值[1]。但糖原染色关键步骤——标本浸入Schiff液后,大多未指明作用(反应)温度[1-4],有的选择室温[5-6],有的选择37℃[7]。故确实有必要探讨温度对糖原染色积分的影响,以努力提高细胞化学染色灵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溶血性贫血(HA)、缺铁性贫血(ID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L1)或L2型(L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或部分分化型(M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巨幼细胞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白细胞减少症(白减)等患者30例。CR、PR分别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缩写。

1.2 方法 严格按照文献[2]方法配制Schiff液。取每例患者骨髓片5张,均用乙醇甲醛液固定10 min[3,8]并水洗后,均用10 g/L过碘酸22℃氧化20 min[2-3,7,9],水洗并晾干后,分别浸入4℃(1组)、10℃(2组)、20℃(3组)、30℃(4组)及37℃(5组)等5种温度Schiff液中反应60 min[7],水洗后,用苏木素液复染。均以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判断阳性程度及计算积分[7]。

1.3 统计学处理 用PEMS 3.1统计软件分析。对积分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

2 结 果

1~5组糖原染色积分依次升高,分别为(216.2±43.4)、(228.9±48.7)、(245.7±44.3)、(266.4±43.9)、(280.5±42.2)分,见表1。F处理=70.294,P<0.001;F配伍=29.511,P<0.001,即不同温度及不同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检验示4℃组与37℃组比较,t=14.478,P<0.001;10℃组与37℃组比较,t=11.605,P<0.001;20℃组与37℃组比较,t=7.832,P<0.001;30℃组与37℃组比较,t=3.173,P<0.002。

表1 不同温度糖原染色积分比较

续表1 不同温度糖原染色积分比较

3 讨 论

化学反应速度大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时活化分子增加,分子运动加快,反应物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机会增加。糖原染色积分均数随温度升高呈依次增加,说明多糖类或糖原的乙二醇经过碘酸氧化成双醛基后,后者与Schiff液作用由无色品红变成紫红色化合物速度也加快。反应60 min后,4℃组与37℃组相差不是太大,说明低温时反应也较充分。如反应时间减至30 min[2]、20 min[1,3]或10 min[4],可能4℃组与37℃组积分差异将会增加。随温度升高,铁染色、特异性酯酶染色也呈类似增强反应[10-11]。

总之,糖原染色有效温度广泛,选用37℃可提高糖原染色反应强度;温度确实为糖原染色反应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1]Zakout YM,Salih MM,Ahmed HG.The effect of fixatives and temperature on the quality of glycogen demonstration[J].Biotech Histochem,2010,85(2):93-98.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59-160.

[3]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79-80.

[4]王颖,薛世泉,张泽兵,等.改良Schiff液的配制及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6):672.

[5]王庸晋.现代临床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3-95.

[6]Lyon HO,Schulte EK,Prento P,et al.Standardized staining methods:Feulgen-Rossenbeck reaction for desoxyribonucleic acid and periodic acid-Schiff(PAS)procedure[J].Biotech Histochem,2002,77(3):121-125.

[7]李家增,王鸿利,韩忠朝.血液实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8-70.

[8]周建中.三种固定剂糖原染色的灵敏度比较[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10):65.

[9]周建中.过碘酸氧化时间对糖原染色灵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28.

[10]方国安,金秀国,刘波.温度对骨髓铁染色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1995,13(6):317.

[11]周建中.温度对特异性酯酶染色积分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235-3236.

猜你喜欢
糖原白血病粒细胞
体育运动后快速补糖对肌糖原合成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王建设:糖原累积症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肌糖原超量恢复的研究历史与进展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