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三九天隔附子饼灸治疗四肢逆冷症疗效对比观察

2012-11-13 07:40刘媛媛艾宙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饼灸天灸针灸科

刘媛媛,艾宙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针灸科,珠海 519015)

四肢逆冷症即手足发凉、发冷,多见于女性患者,近年来由于生活调护的不慎,患者逐渐增多,严重者甚至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笔者在特定节气运用隔附子饼灸治疗本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源于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针灸科门诊,54例患者中,女50例,男4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7±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

2 治疗方法

采用隔附子饼灸。将附子颗粒制剂与自制天灸粉按照3:1比例混合,再用蜂蜜、姜汁调和,做成直径3~4 cm、厚0.8 cm圆形附子饼,在其中央针刺10余个孔以备用。

2.1 三伏组

一伏取神阙,二伏取命门,三伏取关元。每次以无菌纱块垫于神阙、命门、关元穴,置附子饼于无菌纱块上,以两孔艾灸盒放置在药饼上方,每次每穴灸30 min,连续3次为1个疗程。

2.2 三九组

一九取神阙,二九取命门,三九取关元。操作及疗程同三伏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 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者。

有效 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无效 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四肢逆冷,又称四逆、手足厥冷。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凡肾阳衰微,阴寒内盛,或寒邪直中于三阴,以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皆可发为四逆之证。故本症常见病机是阳虚寒凝,治宜温补肾阳、驱寒回暖。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阳气隆盛,人体的经络系统处于一年中最佳的通畅状态,相应穴位敷贴使药力循经直达脏腑激发人体阳气;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阴寒至极,阳气敛藏,气血不畅,是四肢逆冷加重之时。在三伏、三九天施行天灸疗法,均是扶阳补虚法,体现了中医学“寒则热之”、“虚则补之”的治则,和“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固阳”的理论思想。故选择这两个特殊时节来施行隔附子饼灸,能更好地发挥附子饼灸补火助阳、扶正祛邪之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疗选取神阙、关元、命门为主穴,均属任督二脉,为元气所藏,为十二经之根本;关元穴又名丹田,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温壮元阳;神阙温补肾阳;命门温肾调气;三者合用,可达温肾补阳、祛寒回暖之功。

同时本疗法对传统的隔附子饼灸进行了改良,不使用艾炷,采用了灸盒,具有覆盖面大、耐用和灸温适中的优点,避免了传统附子灸易发生烫伤等意外的可能性,保证其安全性,以温热舒适感取胜。

临床观察表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效果,即在三伏、三九节气分别施行隔附子饼灸对本症疗效都很明显;三伏灸治愈率(59.3%)明显高于三九灸组(29.6%)。通过比较证明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施灸是最佳时期,此时阳气隆盛,加上附子灸的补火助阳,使机体阳气倍增,从而治疗疾病。 收稿日期2011-09-30

猜你喜欢
饼灸天灸针灸科
天灸
天灸
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肠道菌群的影响
“天灸”溯源及潜在应用价值探析
隔药饼灸临床应用研究※
古代文献中天灸疗法的选穴及用药规律
隔附子饼灸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科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PBL与传统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针灸科本专业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