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昏迷疗效观察

2012-11-22 06:54周喜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出血性醒脑注射液

周喜平

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都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有文献报道其死亡率在116/10万~141.8/10万[1],而发病初伴有意识障碍者,死亡率更高。并且存活者中50%~70%可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提高脑卒中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3月—2011年2月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昏迷患者60例,旨在观察该药对脑卒中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06年3月—2011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8岁~78岁;出血性卒中46例,缺血性卒中14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14分~12分32例,11分~9分26例,小于8分2例。对照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39岁~78岁;出血性卒中45例,缺血性卒中11例;GCS评分:14分~12分30例,11分~9分24例,小于8分2例。全部患者入院时病程均在1d之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以下情况:糖尿病、电解质紊乱、中毒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昏迷;出血性卒中出血量大,符合手术条件者;心源性脑栓塞。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程度、并发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甘露醇、呋塞米(速尿)降颅压,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药、改善脑血循环、降颅压、血压管理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视昏迷程度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1次/日,7d为1个疗程,酌用1个~2个疗程。临床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压眶反应等各种生理反射情况以及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情况,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对原发病和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两组患者均禁用纳洛酮、胞二磷胆碱等促醒药物,以避免影响观察结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GCS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各评定1次,以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卒中后昏迷的疗效。基本治愈:意识障碍由昏迷转为清醒,智能、记忆明显好转,GCS评分15分;显效:GCS评分提高>5分;有效:意识障碍由深昏迷转为中度昏迷或由中度昏迷转为浅昏迷,神经功能有好转,GCS评分提高>2分;无效:意识障碍无好转,神经功能缺损无改善,GCS评分无变化或减低;死亡[3]。临床疗效根据中华神经内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标准[2],于治疗前和治疗14d后各评定1次。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x±s) 分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昏迷为脑卒中最严重的表现,是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近代神经解剖生理学研究发现,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是维持意识的重要结构,而广泛的大脑皮层亦参与意识水平的维持[4]。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如果在起病中直接损害或间接影响上述与意识障碍有关的解剖结构,均可导致患者意识发生障碍,重者则出现昏迷。因两种病理变化都可波及周围正常脑组织,引起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可压迫或破坏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使患者昏迷,亦可以导致广泛的大脑皮层功能受损或一过性功能紊乱引起患者意识障碍。而脑卒中又可致机体内环境功能紊乱,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能量代谢异常,加重了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功能损害,使意识障碍症状加重。醒脑静注射液是在《温病条辨》中安宫牛黄丸基础上进行精炼组方而成,其主要方药为麝香、冰片、郁金、栀子等。《本草纲目》中记载麝香能“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治中内、中恶、痰厥,积聚瘤瘾”;冰片气味芳香,促麝香之力,具开窍醒脑之功;郁金能化痰开窍,行气活血,为化痰、开郁、通窍之要药;栀子苦寒,具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消炎之功。四药合用,同起开窍醒脑、安神定志等功效,对各种昏迷患者都有明显的促醒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醒脑静注射液既能提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保持了内环境的稳定,减少了脑组织的损害[5],又能消除氧自由基,具有抗凝,降低血浆内纤维蛋白原,减轻神经细胞损伤[6],进而改善血液循环。其既可促进血肿吸收,又可减少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达到缩短患者昏迷时间的目的。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醒脑静注射液对卒中后昏迷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促醒作用,与文献报道一致。

对脑卒中后昏迷患者的治疗,要有全面应对的策略,否则,再好的药物亦难起死回生。为确保疗效,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治疗措施:①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或气管插管,以改善通气。当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要立即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或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②注意血压管理,急性期不主张过分降压,一般控制血压在160/100mmHg左右为宜;③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在接近正常范围,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二者均可致昏迷程度加重,而低血糖对患者的危害更大;④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早期进行康复治疗;⑤对于有恶心、呕吐的患者,除了复查头颅CT除外再出血外,应早期给予奥美拉唑预防应急性溃疡发生;⑥定期监测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引起昏迷加深。根据观察发现,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3%,且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其用药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尽早使用,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1.

[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367-381.

[3] 方圻.现代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435-3444.

[4] 牛争平.意识障碍[M]//马中富.急诊医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150-165.

[5] 赵保胜,徐勤.冰片促血脑屏障开放与病理性开放的比较[J].中药新药与临床管理,2002,13(5):287-288.

[6] 庄伟端,欧利民,郑俊忠,等.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4-36.

猜你喜欢
出血性醒脑注射液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通络醒脑泡腾片经Nampt/SIRT1/FOXO3途径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