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

2012-11-22 06:54卫军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基底神经功能血流

卫军秀

后循环缺血症状复杂,如不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较差。2007年3月—2010年9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60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组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超声多普勒及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确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9岁~76岁,平均67岁;病程8h~72h,平均39h。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7岁~75岁,平均65.3岁;病程11h~72h,平均41 h。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g,每日3次口服,前列地尔注射液(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缓慢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予丁咯地尔注射液(北京四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两组均根据病情予以控制血糖、血压及调脂等治疗。

1.2.2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等;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1.3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或景物的旋转及晃动感,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或景物的旋转及晃动感;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 分

2.3 两组双侧VA和B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双侧VA和B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s)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颞叶和上段脊髓。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其中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和动脉源性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其次,栓塞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此外,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1]。

前列地尔属于天然前列腺素类物质,是一种高效生物活性物质,不仅有明显扩血管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改善微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改善神经损害等作用。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机制有以下几方面:靶向扩张颅内痉挛血管,增加侧支循环,增加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局部血流量,从而防止“盗血”现象;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逆转;另一方面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从而产生一定的溶栓作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使微循环得到改善;减少自由基的生成,防止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并且通过抑制过氧化物的形成,阻止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影响脂质代谢,防止动脉硬化[2]。

养血清脑颗粒可使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加,软脑膜毛细血管网交叉点数增多,血管门径变大,并可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离体动脉收缩。它还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异常聚集,调节颅内血管的收缩,增加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另有研究显示,养血清脑颗粒可通过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降压作用和肾脏保护作用,还具有降低内皮素和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的作用,在轻度降压同时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3]。

本研究可以看出,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改善后循环的血流,而前列地尔又可靶向扩张颅内痉挛血管,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且无不良反应。

[1]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86-787.

[2] 白丽娜,周旻,李月红.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22(1):47-50.

[3] 王利民,郏淑珍,林莉,等.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8):164-165.

猜你喜欢
基底神经功能血流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