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012-11-24 01:53吕琼芳
浙江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林业区域

吕琼芳,赵 佳

(1.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地转向数字化、网络化资源,信息共享已成为建设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内容。建立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则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林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林业信息化核心战略和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林业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已初步形成,林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林业数据库建设初步开展,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1]。同时,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中依然存有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缺乏标准,兼容性与互操作性差,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等现象,使林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林业信息共享困难,林业信息资源效益低下和浪费严重,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

1 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意义

要实现《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提出的“完善国家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完成 80%的省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2]建设目标,就必须正视和解决当前在林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快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可以调动区域内各方积极性,促进区域内现有的中央和地方林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信息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有利于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区域资源互通共享,提升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2)是促进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手段。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以资源共享为核心,充分利用并整合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杜绝资源重复建设,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资源效益,这就要求对基础性林业专题数据库的标准化改造,统一格式和相互转换模式,使之能形成一个整体的使用平台。

(3)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现实需要。通过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内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加大资源数据挖掘深度,提高数据规范度和共享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林业信息资源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进一步形成布局科学、高效便捷、先进实用、稳定安全的全国林业信息化格局奠定基础。

(4)是实现林业科技创新的有效保障。《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基本建立起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3]。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幅提升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而林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来实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能够为构建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高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提供有效保障。

2 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模式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的要求,以建设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目标,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联合区域林业科技中心、林业科学试验基地、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以及高校等信息机构,大力推进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逐步建立起满足林业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2.2 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整合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富有区域特色的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完善区域林业科技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创建一个基础性、战略性的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有效改进科技创新环境,为林业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信息资源支撑。

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应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自建特色数据库为主要建库模式,以引进数据资源为基础,通过整合区域内资源,构建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其主要建设内容,至少应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网站建设,这是实现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发布、数据加工和对区域开展数据检索、提供服务的窗口。二是区域林业数字化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主要包括整合引进的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三是区域特色科技信息资源加工。特色是数据库的生命,也是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效运用的保障,因此建设共享平台,必须注重区域特色数据资源的建设。

2.3 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

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根据区域林业科技发展需求,以提高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联合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等科技信息机构,整合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提高各机构科技信息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利用率,为林业科技创新提供科技信息支撑。共享平台建设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参与,应归属为一种政府行为。因此笔者建议成立一个由省级政府部门牵头,林业厅、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建立由政府统筹,职能部门分块协调的管理模式,领导并规划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平台建设组织结构如图1。

服务模式上,共享平台可采用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凡涉及林业自然资源、环境等类型数据库,如水文、气象、地质等数据库,可无偿提供服务;林业技术信息、科研成果摘要等,也可采用无偿服务方式;凡涉及获取科研成果全文的,则要实行有偿服务。

图1 区域林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组织结构Figure1 Structure of the platform

2.4 资源共享平台基本构成

共享平台应至少由资源交互系统、数据加工处理系统、资源检索系统、文献传递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五大部分构成。各系统结构与功能如图2。

资源交互系统是基于 WEB的数据资源交互平台。作为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该系统提供身份认证、资源模块连接、数据库导航与接入、跨库检索、IP访问控制等服务,其功能最终通过资源共享平台门户网站展现出来。

数据加工处理和资源检索系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标引和资源审核两大模块。在数据标引和检索点选取上要注意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便为跨库检索提供可能。资源检索系统主要包括资源交互系统中的导航目录和各数据库本身的检索系统。

文献传递系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桥梁,可以弥补网络检索和数据库检索的不足,其工作模式可以借鉴CALIS联合目录系统和NSTL。

后台管理系统是资源共享系统的服务管理平台,可提供用户管理、服务流程处理、历史数据查询、流量查询、结算等功能。

图2 系统结构与功能Figure2 System and function

3 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途径与方法

3.1 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寻求政策与经费支持

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国家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组成部分,它们均是国家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的子项目。因此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应视为一种国家行为,因此,地方人民政府应结合本地特点和需求,采取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在加强区域性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推动区域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具体可通过成立由地方政府牵头,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通过政府招标、立项研发等形式,建立一种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建设的管理模式。

同时,由于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相关人才、资本的投入,加之条块条割、各自为政的多元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存在,使人力、财力、物力难以统一调配,所以尽管目前国内出现多个数字资源平台,如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NSTL(中国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中心),但基本是以系统为单位进行建设,跨系统合作难以进行实质性的开展。所以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甚至通过政府性融资解决平台建设急需的资金问题。

3.2 加强与企业合作,从林业产业需求角度开展数据整合

信息化是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突破口,是林业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随着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成为全球的战略任务和国际外交领导的热点。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当好地球“保健医生”是林业部门及林业企业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对林业科技信息尤其科技前沿信息的获取,林业部门和林业企业存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在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上,林业部门和林业企业之间有相同的需求动力,这是二者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开展合作的基础。

对区域资源而言,资源共享的基础是资源共建和资源整合。综合考虑成本与产出,任何机构都不可能独自建立起数据完备的科技信息资源系统,这就意味着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形成,也必须走共建之路。另一方面,资源在区域内各机制的分布并不均衡,如高校资源系统对一般性林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的收藏较为系统、完备,但缺少林业企业关注的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针对企业生产、产业创新所需的专业文献和前沿技术性信息以及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实用性信息资源,而企业与此恰恰相反。若林业企业开展与高校合作共建,企业提出明确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需求,由高校图书馆组织相应的专业资源,同时将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不涉密的生产工艺等资源进行收集、建设,形成富有馆藏特色的地方资源,不仅使高校图书馆丰富了专业的资源来源,节约了资源投入成本,也使企业一些重要科技信息资源得以推广和利用。因此在区域内开展合作共建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有利于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不同机构和部门的优质科技信息资源汇集起来,实现区域内资源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

资源共享的前提是资源在一定区域内互通有无。合作共建的另一任务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将区域内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逐步使标准不一、结构互异的各类数据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我国林业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标准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各机构、各系统建立起来的专题数据库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现象较严重,给数据资源的整合带来较大负担。笔者建议,对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可实行“政府牵头,各负其责”策略,具体就是由政府部门结合国家林业信息化相关要求,制定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建设标准,并以政府文件形式印发,要求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各林业部门和林业企业依据标准,对其自建数据资源进行改造。

3.3 以共享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管理与沟通

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区域内林业行业多个部门人、财、物的协调和管理,重点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一支稳定而高水平的共享平台管理与运行的人才队伍。要通过建立客观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稳定保障共享平台有效运行和管理的高水平技术支撑人员队伍。

(2)加强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管理体制建设。笔者建议,这种管理体制应体现《“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精神,努力打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彼此分割、重复分散的格局,对现有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实施区域层面上的规划和统筹,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3)建立高效的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组织协作机制。在区域范围内,可由省一级政府部门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专门的协作小组,根据地区具体条件,设立专项资金,负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并就重大问题展开组织协调,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会议协商制度解决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效保障并推进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

4 建议与思考

4.1 加强宣传和培训

利用率和满意度是评价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关键指标[4],宣传和培训工作对用户了解和使用平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共享平台应根据不同群体用户的资源需求,通过尽可能多的形式加强宣传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通过用户反馈逐步改进共享平台的后续服务。

4.2 注重特色资源建设

特色资源是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生命。共享平台的持续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区域内各部门自建数据资源的积累,单纯依靠商用数据库的购置远不能满足区域内信息用户的资源需求。林业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地域性,开发利用区域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时,应尽可能选择与所在区域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信息资源,建设起自己独具特色的数据库,形成并丰富自己的独特性和权威性。

4.3 深化用户信息服务

共享平台除提供多途径检索服务,还应对信息资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帮助普通用户和科研人员了解最新动态信息与研究热点问题,能够提供参考咨询、定题跟踪服务等较深层次的服务,为用户科研和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同时,还要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开展个性化推介服务。

[1]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EB/OL].http://www.forestry.gov.cn/uploadfile/main/2011-4/file/2011-4-2-a8854542cc2b4c8592cbf866462240f9.pdf.2012-03-01.

[2]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search.forestry.gov.cn/CommonAction.do?dispatch=index&colid=12.2012-03-03.

[3]董文静,张桂芬.基于网络环境的海洋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0):114-115.

[4]罗国玮.基于SOA的农业信息集成与共享平台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 891-13 892.

[5]叶锡君,孙敬.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34(6):7-12.

[6]方懿.四川林业科学数据库建立的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07(4):62-65.

[7]吕莉嫒.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12):33-37.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林业区域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分割区域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land produces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