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评价研究

2012-11-29 08:00次旦平措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均数藏医藏药

次旦平措 旺 加

(1.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拉萨 850000;2.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 拉萨 850000)

现代医学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以联合用药的方法为主,即抗菌、抗炎、抗酸等方法,虽然其方案治疗有效,但这些方案都存在各自的不同弱点。总的来说,药物副作用多,耐药性强,价格昂贵等,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原因。其中耐药性可使幽门螺杆菌(Hp)的基因突变,致使治疗失败最主要原因。因此,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一直是国内外的一项重要课题。

藏医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早在公元8世纪,藏医名著《四部医典》就已经系统、科学的综述了藏医学从生理、病理、药理到临床的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在长期的实践和技术积累中,发现藏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及疗效,由其对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藏药具有显著的抗感染和修复胃年黏膜作用。在藏医病原微生物学方面,《四部医典》记载:人体寄生微生物类84000种,众属三因系(隆、赤巴、培根),其在正常时对人体形成助消化、促进营养,强壮身体之功效。若因饮食起居不当,使其平衡失调,引起疾病,且是炎性病变的主要发病因素。

1 课题目标

本课题以解决藏医学界对幽门螺杆菌﹙Hp﹚尚无一种统一的认识和行之有效抑制药为目的,通过整理分析以往长期治疗消化性疾病的经验,以及该项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筛选、开发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Hp﹚的藏药方剂,并采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的研究,填补藏医药对这项领域的空白。

2 技术方案和创新点

2.1 研究内容: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89个,分成4组,每组给予不同的藏药制剂,每天2次,连续服用15天,通过藏医望诊、问诊、触诊选择各种胃肠疾病带症患者,运用14C-UBT(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检测,检测数据与治疗前的数据相比较,观察具对幽门螺杆菌﹙Hp﹚是否具有抑制、杀灭效果,如果疗效不明显,治疗周期延长至30天后再采集数据,以评价藏药制剂的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效果,同时筛选、开发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Hp﹚的藏药方剂。

2.2 技术方案

诊断方法:① 藏医传统诊断法,(主要以通过藏医望诊、问诊、触诊法为主)。②现代医学生化检测法,即运用14C-UBT(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来确定病人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研究对象:选择西藏拉萨地区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幽门螺杆菌﹙Hp﹚试验阳性成人作为研究对象。

病例选择标准:结合传统的藏医诊断和现代医学的生化检测仪器来确定课题入选人。通过藏医望诊、问诊、触诊选择各种胃肠疾病带症患者,运用14C-UBT(14C-尿素呼气试验)法选择幽门螺旋杆菌试验阳性患者89例,并分组进行观察,每一个药物组病人不少于20人。

病例排除标准:通过筛选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Hp﹚试验阳性病人,有严重传染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病人等不参与此课题。以及半年内服用过各类抗菌药物和3个月内服用过胃药病人不参与此课题。

检测及观察方法:课题大致分为初步诊断、治疗前、治疗间和治疗后几个阶段,给每一阶段制定采集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2.3 创新点:采用现代医学技术指标与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以客观、系统、科学的方法做藏药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疗效进行研究为本课题的创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此类研究能够起到示范性作用。为藏医临床研究提供全新的方法和研究思路。

3 临床资料

3.1 课题进度规划: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课题查新,收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2009年6月至2009年10月,配制实验用藏药制剂。2009年11月至2009年12月,开展课题研究。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并申请验收。

3.2 统计学分析情况: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数据库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间比较用x2检验,各组的药物侧值进行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高度差异性。

3.3 课题组基本情况:接受治疗病人总数89人,其中男性51人(占总人数的57.30%),女性38人(占总人数的42.70%)。接受治疗病人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39.10±12.28,各组年龄组之间 P >0.05差异无显著性。患者平均病史为2.604年,平均治疗时间为28.8 天。

4 疗效观察

4.1 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表2。

表1 藏药抗HP治疗前症状分析表

表2 藏药抗HP治疗后症状缓解分析表

4.2 抗Hp疗效情况:见表3。治疗前4个组的 F=0.159,P >0.05,差异无统计意义,即四组无差异。治疗后四个组的F=2.644,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即4组总得来说有差异有显著性,经两两均数间的比较后发现,只有A组与D组间有差异,A组的指标低于D组,而其它组间均无差异。

表3 4组治疗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疗效分析

表4 不同药物治疗前后14C—UBT差值的均数与标准差(±S)

表4 不同药物治疗前后14C—UBT差值的均数与标准差(±S)

药物组 治疗前 治疗后A 1632.83 ±1457.32 735.04 ±747.42 B 2016.61 ±1112.46 960.81 ±750.57 C 2371.59 ±1293.89 1149.77 ±519.17 D 2091.77 ±851.46 1370.77 ±781.22

4种药物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标准差,以及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的t值与P值见表4,从中可以看到不管哪种药,治疗前后都有差异,治疗后指标下降了,见表2。

表5 不同药物治疗前后14C—UBT差值的均数与标准差(±S)

表5 不同药物治疗前后14C—UBT差值的均数与标准差(±S)

指标 D药 A药 B药 C药治疗前后差值897.78 ±955.86 1055.81 ±1322.407 1221.82 ±1060.88 720.38 ±677.82 t 4.504 4.445 5.402 3.832 P <0.05 <0.05 <0.05 <0.05

4.3 课题研究中不良反应观察:此次课题研究的治疗前、后对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生命体征以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形态学等进行相关检测后未出现明显异常和不良反应。

5 总结

此次藏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根除的病人15例,根除率达17%,指数下降病人61例,指数下降率达69%,总有效病例76例,总有效率达80%,且对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症状有较显著的疗效。因此,藏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确实有效,应进一步对文献的系统检索和经验的分析提炼,在此基础上进行藏医辨证分析,通过汇总研究经验及成果,筛选、开发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Hp)的藏药方剂,形成完整的藏医药抗幽门螺杆菌(Hp)防治技术方案。

猜你喜欢
均数藏医藏药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藏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战略思考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
关于均数与偏差
关于均数与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