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中药对糖耐量减低人群血管内皮ET-1、vWF水平的影响*

2012-11-30 13:37倪英群方朝晖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5期
关键词:内皮素降糖内皮细胞

倪英群 方朝晖 王 欢

(安徽省中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糖耐量减低(IGT)阶段。内皮功能异常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随着血糖升高,受损程度逐渐加重。2型糖尿病在血管病变出现前就有内皮功能受损的标志物升高[1],内皮功能异常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最早的一步[2]。因此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应在IGT阶段就切断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改善血管内皮失衡状态。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IGT患者进行血管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检测,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IGT人群血管内皮失衡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安徽省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门诊和住院IGT患者60例,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IGT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2 h后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按照病历号顺序进行编号,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A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3.27±10.41)岁。B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7.53±11.67)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生活干预治疗,要求患者运动、饮食控制等。B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丹蛭降糖胶囊 (由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物制剂中心提供,批号为20091028)每次5粒(1.8 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若合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者则给予降压、扩冠、扩管等治疗,注意保持用药的均衡性。

1.3 观察项目 (1)ET-1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测定(RIA)。(2)vWF 的测定采用 ELISA 法。(3)血糖(PBG)、体质量指数、腰臀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均取自然对数正态化后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PBG比较见表1。A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PBG均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PBG均明显降低(P<0.05),且优于A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PBG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PBG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PBG(mmol/L)体质量指数 腰臀比A组 治疗前 9.74±1.29(n=30) 治疗后 9.42±1.56 B组 治疗前 9.78±1.42 24.37±2.44 0.93±0.21 24.08±2.25 0.92±0.19 24.52±2.17 0.91±0.13(n=30) 治疗后 8.96±1.38*△23.24±2.62*△ 0.81±0.15*△

2.2 两组治疗前后ET-1及vWF水平比较 见表2。A组治疗后ET-1及vWF水平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ET-1及vW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优于A 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T-1及vWF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T-1及vWF水平比较()

组 别 ET-1(ng/L) vWF(%)A 组 治疗前 93.41±28.34 128.23±30.36(n=30) 治疗后 80.96±19.56 119.12±23.89 B组 治疗前 96.35±31.02 123.01±27.63(n=30) 治疗后 67.61±17.42*△ 91.20±18.42*△

3 讨 论

血管内皮损伤在IGT状态下已经存在,随着糖尿病的进程而逐渐加重。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内皮功能平衡状态逐渐破坏,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

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影响了多个细胞通路,从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ET-1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直接作用于局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血管内压升高,是迄今所知的体内作用增强的缩血管多肽,对静脉、动脉、微血管和淋巴管皆有持续强烈的收缩作用[4-6]。在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时血浆ET水平升高,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加速动脉硬化形成,进而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导致糖基化产物增多,抑制了NO合成,增加过氧化物和炎性因子产生,促进了ET-1释放;与此同时,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收缩因子ET-1增多,合成血管舒张因子减少,引起血管收缩,加速血栓形成[7]。本试验结果表明丹蛭降糖胶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血浆ET-1水平,对IGT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vWF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在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时分泌量增多。当血管内皮损伤时,Weibel-Palade小体变形,其储存的vWF大量释放。此外受损的血管基底胶原暴露,除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机制外,内皮细胞还表达和释放vWF,血浆vWF含量增高。血浆vWF的显著升高反映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内皮功能的关系,是预测糖尿病早期亚临床血管病变的重要标志物[8]。vWF可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血小板被激活,导致血小板与内皮黏附,而继发血栓形成。另外vWF分子量大,其升高还可导致血黏度增加,促进血小板形成血栓。而这些过程又进一步破坏血管内皮和血管功能,使之形成正反馈,血管内皮功能更加恶化,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病因现在尚未完全阐明,西药的降糖作用肯定,但不能有效地控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血管并发症治疗应在IGT状态下就进行防治,运用中医药干预IGT状态,既符合中医的“治未病,既病防变”理论,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新靶点攻克糖尿病也提供了新思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王兴木,官莉莉.DM2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标志物相关性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22(4):322-424.

[2]郭晓蕙,姚军.炎症与2型糖尿病[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4):78-80,89.

[3]Hadi ARH,Jassim AIS.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diabetes mellitus[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7,3(6):853-876.

[4]张俊彪,刘闺男.内皮素的功能及其与血管平滑肌增值的关系[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6,19(5):55-57.

[5]汪恕萍,郭立新,钱庆文.内皮素转换酶-内皮素系统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20-23.

[6]林涛,李若男,林桂芳.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6):429-431.

[7]Mather KJ,Mirzamohammadi B,Lteif A,et al.Endothelin contributes to basalvascular tone and endothelialdysfunction in huma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2,51(12):3517-3523.

[8]俞斌,叶旭军.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J].微循环学,2006,16(1):57-58.

猜你喜欢
内皮素降糖内皮细胞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内皮素-1对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黄芪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