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术后脑水肿1则

2012-11-30 13:38齐文升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5期
关键词:皂苷钠硝唑心包

兰 玥 齐文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现报道1例肛肠科痔疮术后无明显诱因突发脑水肿意外。

1 病例资料

患者王某,女性,53岁。主因“发现肛门赘生肿物10余年,便血2~3年,加重1年”由门诊以环状混合痔收入院。患者既往剖宫产术史,对马应龙痔疮膏、栓,动物皮毛过敏。中医诊断:痔(湿热下注证)。西医诊断:环状混合痔,高血压1级(低危组),颈椎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骶麻加强化下行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程顺利。术后予头孢米诺钠联合奥硝唑抗感染,七叶皂苷钠消肿抗炎。术后第1日患者稍有头晕恶心,考虑可能为药物过敏,故停奥硝唑、七叶皂苷钠。当日傍晚患者意识清晰,情绪低落,双侧手指麻木,不能活动,查无阳性病理征,四肢肌力Ⅴ级,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考虑情绪紧张,焦躁状态,予劳拉西泮镇静。术后第2日,患者诉仍头晕乏力麻木,14:00突然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意识模糊,舌根后坠。立即行头颅CT示广泛脑水肿,转入ICU。转入时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痰多,发热,体温最高39.2℃,呼吸急促,躁动不安,小便失禁。心电监护:血压 128/70 mmHg,心率 67次/min,呼吸30次/min,查体:颜面潮红,颈项僵硬,无抵抗,双侧瞳孔直径2.5 mm,对光反射存在,压眶反射存在,胸廓对称,双肺满布痰鸣音,四肢躁动不安,双侧巴氏征(+)。患者呼吸窘迫,躁动不安,根据病情需要,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西医治疗予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抗炎,抑酸以及抗感染。中医辨证属热毒闭窍证,治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方用清宫汤加减:玄参15g,麦冬15 g,连翘15 g,竹叶 10 g,莲子心 6 g,白茅根 30 g,滑石粉 30 g,甘草 10 g,远志10 g,牛黄 0.3 g(冲服),羚羊角粉 0.3 g(冲服)。4 剂,水煎服。服药1剂后患者体温降至36.8℃,意识转清。术后第3日患者神志转清,有自主呼吸,机械通气辅助通气,无发热,尿量多,大便昨日1次,量少。查仍颈项僵硬,无抵抗,双侧瞳孔直径2.5 mm,对光反射存在,压眶反射灵敏,右侧巴氏征(+),左侧巴氏征(-)。复查头颅CT示脑水肿较前减轻。胸部CT:双侧肺动脉未见确切肺栓塞征象。术后第4日患者神志清,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7日患者神清,精神好,自觉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尿量多,大便可,舌胖有齿痕,色淡暗,苔薄黄,脉弦滑。中医证属气虚血瘀湿阻,治以益气活血利湿,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 12 g,赤芍 30 g,川芎 10 g,茯苓 30 g,生黄芪 30 g,防风10 g,泽泻15 g,苍术15 g,白术 15 g。服药3剂后患者精神恢复如常,诉无不适,转入肛肠科继续专科治疗,1周后出院。

2 治疗前后头颅CT对比

见图1。患者神志转清后复查头颅CT头颅,CT发病前后对比显示,治疗后脑水肿较疗前明显减轻。

图1 患者出治疗前后头颅CT比较

3 讨 论

3.1 药物不良反应 奥硝唑是临床广泛使用的第3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临床报道有关奥硝唑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等,有报道奥硝唑致癔病发作1例[1],原因为注射奥硝唑后输液局部刺痛感,可能为疼痛引起癔症发作。奥硝唑引起外周神经病,有报道[2]用药6 d后出现双侧桡神经麻痹1例,停药后症状消失。此患者输注奥硝唑后出现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症状,未诉局部疼痛,停药后症状未见减轻反而意识障碍加重,故不为奥硝唑不良反应。

七叶皂苷钠是由干燥成熟婆罗子中提取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B,具有消肿、抗炎、抗渗出、消除自由基的作用[3]。七叶皂苷钠常用于脑水肿、创伤和手术所致肿张,也用于静脉回流障碍、运动系统损伤造成的软组织血肿、水肿等疾病,故此药造成脑水肿的说法缺乏依据。此药不良反应多为静脉炎,其原因为高浓度七叶皂苷钠具有刺激性强的特点,其pH值和渗透压与血液相差较大,组织间液被吸入血管,是血管内压力升高,内膜受损,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致静脉炎。此药还可导致肝损害、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疹等,多为个例较罕见。此例患者诉输注药物后出现头晕、恶心、手麻等不适感,与七叶皂苷钠常见不良反应不符。

3.2 脑灌注不足 术后出现急性脑水肿的原因可能为术中低血压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混合存在的脑水肿。平均动脉血压下降,脑灌注压亦下降,机体通过脑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阻力从而保持脑供血的稳定。动脉压下降,脑灌注不足,脑血流量亦下降,造成脑缺血。5 min内脑组织因缺氧和葡萄糖转运障碍,导致细胞膜的钠泵障碍,使细胞内的钠离子及水分子增加,细胞膨大,导致细胞毒性脑水肿。若缺血时间>6~10 h,则血-脑屏障破坏,以血浆蛋白为主的漏出液会进入细胞外腔,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脑血管源性脑水肿多会存在头颅CT的改变,以低密度影为特征,但此例中仅出现弥漫性脑水肿。脑灌注不足引起脑水肿多见于术中,且会出现血压偏低等现象,此例患者术中血压100~110/60~70 mmHg,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140~160/70~80 mmHg,血压相对偏低,但手术时间短(30 min),虽不排除脑灌注不足引起脑水肿,但可能性较小。

3.3 麻醉药物毒性反应 有报道局麻药物中毒导致意识障碍[4-5],可能因为注射麻醉药时患者体位改变,导致局麻药直接注入血管,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而发生毒性反应。麻醉药物毒性反应包括中枢系统毒性反应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6],局麻药物入血即刻产生毒性反应,出现突发的意识障碍、肌肉强直震颤甚至惊厥抽搐。突发惊厥引起肌肉活动增加对呼吸的影响,会产生缺氧症状,甚至出现窒息。此病例采用“骶麻+强化”方式进行麻醉,术中未出现不适症状,术后第2日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如为麻醉意外应术中麻醉药注入即刻出现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但此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滞后,故不为麻醉药物毒性反应。

3.4 脑高灌注综合征 由于原先低灌注的脑血流量显著增加,超过脑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发生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可出现严重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最终死亡。罗哌卡因脂溶性高,其蛋白结合率为94%,麻醉强度是普鲁卡因的8倍,作用时效是普鲁卡因的4~8倍。罗哌卡因常见低血压、心动过缓、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很少引起高敏反应。麻醉药物有一定的血管扩张作用,且会使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可以出现继发于脑血管扩张后的高灌注,脑血流量增加、脑水肿和颅内压增加。结合此例病例应属于脑高灌注综合征。

本病例中医诊断为闭证,辨证为热毒闭窍,治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方用清宫汤加减。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里所说的“逆传心包”,就是指热陷内闭,蒙蔽心包。此例患者形体偏胖,痰热体质,热邪入里与痰相结,热邪煎熬痰液,痰热相互交结,从而蒙蔽心包。正如叶天士说“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闭”。

清宫汤出自《温病条辨》,其中“宫”乃心之宫城,即心包。本方证乃温热之邪陷入心营,逆传心包所致,故原书用药特点是犀角取尖,余皆用心,意取同类相投,心能入心,即以清心包之热,补肾中之水,且以解毒辟秽。用于上证,可使心营热清,水火交融,热毒清解,心神得安。本方重在清心包之热,兼以养阴辟秽解毒。

[1]严秋芳.奥硝唑致癔症发作1例[J].医药导报,2011,15(4):546.

[2]王军.奥硝唑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6,10(7):711-712.

[3]姚宏.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6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3(8):1097-1103.

[4]周桥灵.罗哌卡因急性中毒反应1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8(12):1039.

[5]孙建斌.甲磺酸罗哌卡因急性中毒1例[J].华中医学杂志,2008,17(3):172.

[6]王光明.硬膜外麻醉致严重局麻药中毒1例[J].甘肃医药,2011,7(1):63-64.

猜你喜欢
皂苷钠硝唑心包
七叶皂苷钠对HepG2肝癌细胞氧化应激和体内成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急性盆腔炎患者奥硝唑、青霉素V钾胶囊联合治疗的价值分析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兽药中非法添加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检查方法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486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主动监测情况分析
七叶皂苷钠与化疗药联合对HT-29 结肠癌细胞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