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的重点

2012-12-09 19:48丛志慧山东省昌乐县畜牧兽医局山东昌乐262400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2年5期
关键词:鸡冠新城疫高峰期

丛志慧 (山东省昌乐县畜牧兽医局 山东 昌乐 262400)

鸡群产蛋达到80%就进入产蛋高峰期,一般在21~47周龄。这个时期,大多数鸡只已经开产,当产蛋率达到90%后增长逐渐放缓,直到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体重和蛋重仍在增长,鸡只生理负担大,鸡群抗应激能力下降,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敏感,易发生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条件性疾病;抗体消耗大,需要加强禽流感、新城疫等疾病的补充免疫。

本期管理的原则在于尽可能地让鸡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23周龄产蛋率达90%,产蛋高峰值达95%~96%,90%以上产蛋率维持6个月;产蛋高峰下降慢,48周龄以后产蛋率从90%逐步缓慢下降,72周龄下降到78%,每周平均下降0.48个百分点。

1 饲喂管理

1.1 选择优质饲料

要选择优质饲料,确保饲料营养的全价与稳定,新鲜、充足。

1.2 关注鸡只的日耗料量和每天的喂料量

鸡只日耗料是判断鸡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数据之一。通过测定鸡只的日耗料量,可以准确掌握鸡只每天喂料的数量,满足鸡群采食和产蛋期营养需要,为产蛋高峰的维持打下基础。日耗料的监测,可选取1%~2%的鸡只进行人工饲喂。每天喂料量减去次日清晨剩余料量后所得值除以鸡只数,即为鸡只日耗料量(克/天)。当前后2天日耗料量(或日耗料量与推荐标准日耗料量相比)相差10%时,要及时关注鸡群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用鸡只日耗料量乘以鸡只饲养量,即为每天喂料量。饲喂时,要求定时定量,分批饲喂。建议每天至少饲喂3次,匀料3次。每天开灯后3~4小时,关灯前2~3小时是鸡群的采食高峰期,要确保饲料供给充足。

高温季节,鸡只采食量下降,营养摄取不足,进而影响生产性能发挥。为保证夏季鸡只采食量的达标,推荐在夜间补光2小时,增加鸡只采食时间和采食量。补光原则为前暗区要比后暗区长,且后暗区不得小于2.5小时。

2 饮水管理

2.1 注意饮水温度

开放式饲养的鸡群,一般中小型蛋鸡场的供水、供料都在运动场,小型饲养户的饮水用具也多在室外。夏季气温高时,应将饮水器放在阴凉处,水温要比气温略低,切忌太阳暴晒。按照鸡的习性,它们不喜欢饮温热的水,相比之下对温度较低的水却不拒饮。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最好给鸡饮温水,温水鸡爱喝,也能减少体热损失,增强抗寒能力,对鸡的健康和产蛋都有利。给水温度不得低于5℃,以15℃为佳。

2.2 保证饮水卫生

饮水必须清洁卫生,被病菌或农药等污染的水不能用。鸡的饮用水是有标准的,凡人能饮用的水,鸡也可饮用。影响水质的因素有:水源、蓄水池或盛水用具、水槽或饮水用具、带菌的鸡。因此,要定期对盛水用具进行消毒。若用槽式水具,应每天擦洗,这是一项简单而又很难做好的事情;第三层水槽较高,不易擦洗,须特别注意。

2.3 适时供给饮水

鸡每天有 3次饮水高峰期,即每天 8:00、12:00、18:00左右。鸡的饮水时间大都在光照时间内。8:00左右,鸡开始接受光照;12:00左右,是鸡产蛋的高峰时间,母鸡产完蛋后,体内消耗较多的水分,感到非常口渴要喝水;18:00左右,光照时间即将结束,准备进入晚上开始休息,鸡要喝足水以利晚上体内备用。如果产蛋鸡在这3个需水高峰期内喝不到水或喝不足水,鸡的产蛋和健康就会很快表现不利影响出来。

2.4 适量供给饮水

通常情况下,每只鸡每天需水量及料水比:春、秋季为200毫升左右,1∶1.8;夏季为270~280毫升,1∶3;冬季为 100~110 毫升,1∶0.9,应根据季节调整供水量。用干料喂鸡时,饮水量为采食量的2倍;用湿料喂鸡,供水量可少些。当产蛋率升高时,需水量也随之增加。因为这时鸡产蛋旺盛,代谢加强,不仅形成蛋需要水分,而且随着鸡食量的增大,需水量也逐渐增大。

2.5 不断水、不跑水

有的饲养员身材高度不够,就踩在第一层笼上或料槽上擦第三层水槽,会引起水槽坡度改变,使水槽有些段水深,有些段水浅,甚至跑水。所以,调整水槽坡度是饲养员经常性的任务之一。水槽中水的深度应在1.5厘米以上,低于0.5厘米时,鸡饮水就很困难,且饮水量不够。使用乳头式饮水器时,要勤检查水质、水箱压力、乳头有无堵塞不供水或关闭不经常流水。有的养鸡农户将水槽末端排水口堵塞,每天添几次水,这种供水方式容易造成断水和饮水量不足,这也是影响产蛋量的因素。

2.6 处理浸湿的饲料

水槽跑水或漏水,在养鸡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可分几种情况对待:料槽中个别段落饲料被水浸湿,数量不多时,与附近的干料拌和即可;被浸湿饲料数量多但未变质,可取出与干料拌和后分投在料线上喂给;对酸败、发霉的饲料,应立即取出,并对污染的饲槽段进行防霉处理。前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不浪费饲料,二是使含水量多的饲料尽可能分散让更多的鸡分担,以便不致影响干物质的进食量。

2.7 做好供水记录

鸡的饮水量除与气温高低有关外,还可以作为观察鸡群是否有潜在疾病或中毒的依据。鸡在发病时,首先表现饮水量降低,食欲下降,产蛋量有变化,然后才出现症状;有的急性病例根本看不到症状。而鸡中毒后则相反,是饮水量突然增加。养鸡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如这群鸡一天饮几桶水,吃多少料,产多少蛋,心中应该有个谱。

3 体重管理

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每10天平均生产9~9.5枚蛋,生产性能已经发挥到极致,体质消耗极大,如果体重不能达到标准,高峰期的维持时间则相应缩短。因此,这个时期,要确保体重周周达标,以保证高峰期的维持。每周龄末,在早晨鸡群尚未给料空腹时,定时称测1%~2%的鸡群体重;所称的鸡只,要进行定点抽样,每次称测点应固定,每列鸡群点数不少于3个,分布均匀。当平均体重低于标准30克以上时,应及时添加营养,如1%~2%植物油脂,连续潮拌饲喂4~6天。

4 通风管理

通风管理是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高峰期一般采用相对谨慎的通风方式,在设定舍内目标温度、舍内风速控制等方面需谨慎。高峰期,产蛋鸡群舍内温度要控制在13~25℃,昼夜温差控制在3~5℃以内,湿度 50%~65%,保持空气清新,风速适宜,冬季0.1~0.2米/秒,环境稳定。

春、秋季,鸡舍通风以维持温度的相对稳定为主。昼夜温差控制在3~5℃以内;舍温随季节上升或下降时,每天温度调整幅度不超过0.5℃。建议春初、秋末时,使用横向通风方式,其他时间使用纵向通风。

到了炎热的夏季,通风以防暑降温为主,要求舍内温度控制在32℃以下,建议采用纵向通风方式。通过增大通风量,降低鸡只体感温度。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建议使用湿帘降温系统,根据不同风速产生的风冷效果,结合舍内实际温度,确定所需要的风速,然后根据所需风速确定风机启动个数。

冬季以防寒保温为主。要求舍内温度控制在13℃以上,建议采用横向通风方式。在满足鸡只最小呼吸量〔计算依据(按体重):0.015米3/(千克·分钟)〕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通风量;根据计算的最小通风量,确定风机启动个数和开启时间。

5 防疫管理

处于高峰期的鸡群,体质与抗体消耗均比较大,抵抗力随之下降,为各种疾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在高峰阶段应严抓防疫关,杜绝烈性传染病的发生,降低条件性疾病发生的几率。

5.1 关注抗体水平

制定详细的新城疫、禽流感H9、H5抗体监测计划,建议每月监测1次,抗体水平低于保护值时,及时补免;推荐2个月免疫1次新支二联活疫苗,3~5月免疫1次禽流感灭活疫苗。

5.2 产蛋高峰期新城疫疫苗的使用

5.2.1 使用时间。母鸡在开产前120天左右,需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和新城疫油疫苗,Ⅰ系疫苗的毒力相对Ⅱ系、Ⅲ系、La Sota株和Clone-30株等较强,生成体液抗体及细胞免疫抗体较高,可抵抗新城疫野毒及强毒的侵袭;新城疫油疫苗注射后,21天后可产生坚强的体液免疫抗体,抗体维持时间可达半年以上。

5.2.2 加强免疫。生产实践中,I系疫苗的抗体效力能维持2个月左右,之后新城疫黏膜抗体及循环抗体便会逐渐降低,不能抵抗新城疫强毒以及野毒的侵入,此时若群体内抗体不均匀或低下便会发病;所以母鸡在高峰期180天左右就必须加强免疫来提高新城疫黏膜抗体水平以及循环抗体水平,最晚不能到200天;加强免疫可选用新城疫弱毒疫苗Clone-30株或V4S株、VG/GA株等毒力较弱且提升、均匀抗体能力强的毒株,既能提升抗体,对鸡群反应又较小。

180~200天免疫后,每隔1个月或1.5个月,可根据鸡群状况做加强免疫,鸡群状况可根据蛋壳颜色、鸡冠变化做出判断。

也可以参考下列免疫程序:100~120日龄用新城疫Ⅳ系疫苗喷雾或点眼、滴鼻,用新城疫灭活疫苗注射免疫。170~200日龄用新城疫Ⅳ系或新威灵疫苗喷雾免疫1次,以后每隔1个月或1.5个月,用新城疫Ⅳ系疫苗或新威灵喷雾免疫1次;或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及抗体监测情况,在140~150日龄再用新城疫单联油苗和活苗进行加强免疫,确保鸡群在整个产蛋高峰期维持高的抗体水平,保证鸡群平稳度过产蛋高峰期。

5.3 产蛋高峰期的药物预防

加强对产蛋高峰期鸡群的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采用高品质饲料,保证营养充足均衡,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舍温应在14℃以上,防止舍内温度忽高忽低,合理通风,保持一定的湿度。根据天气情况及鸡群状态适量投服药物,控制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和球虫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使机体保持较好的抗病力。

生产实践中证明,在各种疫苗免疫的比较成功的前提下,如果能很好地控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支原体等细菌性感染疾病,有利于提高母鸡自身抵抗力,减少禽流感、新城疫和产蛋下降综合征等多种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5.4 定期驱虫

母鸡在青年期已经驱过2次蛔虫、线虫和多次球虫了,但进入高峰期后,仍应坚持定期驱虫,特别是经过夏天虫卵繁殖迅速季节的鸡,除应注意蛔虫、线虫和球虫外还应注意绦虫病的发生;所以高峰期内,如发现鸡群营养不良或粪便内有白色虫体时,应注意驱虫。可以使用左旋咪唑、阿苯达唑和阿维菌素等对产蛋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近年来,产蛋鸡隐性球虫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应注意加强预防。

6 应激管理

应激是指鸡群对外界刺激因素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主要包括停水、停电、免疫、转群、过热、噪声和通风不良等。鸡只处于应激期,将丧失免疫功能、生长与繁殖等非必需代谢基本功能,造成生长缓慢、产蛋量下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等。

6.1 制定预案

针对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各种应激事故预防预案,如转群管理应激控制预案,断水、断电控制预案及通风不良控制预案等。

对一些非可控应激因素,如免疫应激、夏季高温应激和转群应激等,建议投喂0.03%的维生素C、E或其他抗应激药物,在饲料中添加或饮水投喂电解多维,可以减少和抵抗各种应激。

6.2 员工培训

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要让每名员工了解应激的危害,进而约束个人行为(如大声喧哗、粗暴饲养等);同时确保正常生产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如转群、断电和免疫)时,员工能按要求进行正确应对,确保鸡群生产稳定。

组织全体人员特别是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预案的内容和相关措施。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工作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应激的产生,同时对于突发的应激事故,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7 产蛋高峰期鸡群健康状况的判断

7.1 检查鸡冠,判断鸡群健康状况

鸡冠是鸡的第二性征,鸡冠的发育良好与否,与鸡群本身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鸡冠正常呈鲜红色,手捏质地饱满且挺直;鸡进入产蛋期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流失,特别是高产鸡,鸡冠都不同程度地有些发白和倾斜,这些是营养供应不足的表现;因为鸡冠是鸡的身体外缘,营养不足时它表现得最敏感;如鸡冠顶端发紫或深蓝色,则见于高热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和鸡霍乱等;如见鸡冠上面有黑色坏死点,除鸡痘和蚊虫叮咬外,应考虑禽流感、非典型新城疫或鸡白痢等;如果鸡冠苍白、萎缩或颜色淡黄,手捏质地发软,则常见于禽流感、非典型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征和变异性传支;如果鸡冠萎缩特别严重,那么输卵管也会萎缩;如鸡冠表面颜色淡黄且上面挂满石灰样白霜,则见于产蛋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如鸡冠整个呈蓝紫色,且鸡冠发软,上面布满石灰样白霜,则基本丧失生产性能,属淘汰之列。

7.2 观察蛋壳质量和颜色,判断鸡群健康状况

正常蛋壳表面均匀,呈褐色或褐白色。异常蛋壳的出现,如软壳蛋、薄壳蛋,多为缺乏维生素D3或饲料中钙含量不足所致;蛋壳粗糙,多是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或钙质过多引起,若蛋壳为异常的白壳或黄壳,则是大量使用四环素或某些带黄色易沉淀的物质所致;蛋壳由棕色变白色,应怀疑某些药物使用过多,或鸡患新城疫或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传染病。

7.3 观察鸡群外表状况

正常的高产鸡鸡冠会随产蛋日期增长而微有发白,脸部呈红白色,嘴部变白,脚部逐渐由黄变白;肛门扁圆形湿润,摸裆部有4指或3指宽,腹部柔软,如出现裆部少于2指的鸡应挑选出来;如产蛋高峰期的鸡,鸡冠、脸鲜红色,鸡冠挺直,羽毛鲜亮,腿部发黄,则为母鸡雄性化的表现,不是高产鸡,应挑选、淘汰;如鸡群中有鸡精神沉郁,眼睛似睁似闭,则应挑出,单独饲养。

观察鸡群羽毛发育情况,如果鸡群头顶脱毛,且脚趾开裂,则为缺乏泛酸(维生素B3)的症状;如脚趾开裂且整个腿部跗关节以下鳞片角化严重,则为锌缺乏症状,应及时补充。

7.4 观察产蛋情况

7.4.1 看产蛋量。产蛋高峰期的蛋鸡,产蛋量有大小日,产量略有差异是正常的。但若波动较大,说明鸡群不健康;突然下降20%,可能是受惊吓、高温环境或缺水所引起,下降40%~50%,则应考虑蛋鸡是否患有减蛋综合征或饲料中毒等。

7.4.2 看蛋白。蛋白变粉红色,则是饲料中棉籽饼分量过高,或饮水中铁离子偏高的缘故。蛋白稀薄是使用磺胺药或某些驱虫药的结果。蛋白有异味是对鱼粉的吸收利用不良。蛋白有血斑、肉斑,多为输卵管发炎,分泌过多黏液与少量血色素混合的产物。蛋白内有芝麻状大小的圆点或较大片块,是蛋鸡患前殖吸虫病。

7.4.3 看产蛋时间。70%~80%的蛋鸡多在12:00前产蛋,余下 20%~30%于14:00~16:00产完。如果发现鸡群产蛋时间参差不齐,甚至有夜间产蛋,均属异常表现,说明鸡群中已有鸡只发病。

猜你喜欢
鸡冠新城疫高峰期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鸡冠的由来
建平博物馆藏辽代鸡冠壶
观鸡冠 辨鸡病
山西省赛鸽新城疫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
商品化鸡新城疫活苗分类及特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当前鸡新城疫流行特点和防控建议
较量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