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范式反思与前景展望

2012-12-11 01:03仇凤仙
关键词:单核经济社会消费

仇凤仙,陈 敬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范式反思与前景展望

仇凤仙,陈 敬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但在社会层面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因此重新审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范式在当前社会转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成果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反思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范式,指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单核性的发展特性,从发展的协同性、多核性、人文性三个方面展望了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

经济社会;单核性发展;人文主义;发展范式

一 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构建自己的国民经济体系,历经60余年的发展,在前后两个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围绕着各自的历史使命,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在前30年的计划经济时代,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摆在刚成立的新中国当前的问题是:集中力量建设新中国,全力稳定国内局势。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整个社会被全面发动,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优先集中了全国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等,在集体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依靠国民的高度的奉献精神,在单位制的严密控制下,终于在层层封锁之下,建立健全了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使得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上立足了脚。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发展历程中,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席卷下,在市场经济的大力洗刷中,我们在经济领域里面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截止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1202亿元,人均GDP也达到1000美元以上,城市化率在51.3%,[1]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一切在经济数字上面看来是那么的美好,似乎一切都是按照轨道有条不紊的前进着。

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在这种表面平稳的飞速发展态势下,我们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审视我们发展成果的阶段,我们的发展进入一个拐点。社会结构重组,社会矛盾复杂化、基层化,社会失范、社会越轨行为增多,社会矛盾日益累积,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非相关利益群体也在积极介入群体性事件。这些社会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务必要脚踏实地,夯实中国崛起的经济社会基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仔细审视,找好方向,稳步前进,才能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更加结坚实的基础!

二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需要反思的范式

(一)发展的单核性

1.生产领域的单核性。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上采取了重生产、轻消费,重经济,轻社会;重自然,轻人文的非均衡的发展战略。这些不对称的发展方式最终使得发展的落脚点全部集中在一个单核上:即经济发展。单纯依赖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统一指标。这些不对称的发展模式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我国的GDP年年增高,外汇储备连年跃居全球第一,城乡人民收入连创新高。下面三个图表具体显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轨迹。

但是在这种单核性发展的模式下,经济发展被GDP来衡量,社会发展以经济来衡量,官员政绩考核以GDP来作为考核标准,社会形成了唯GDP至上的思维惯势,其他的一切发展让路于GDP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发展被简写为一个等式:社会发展=经济发展=GDP增长。

对于经济发展认识的异化与扭曲在中国有其特定的历史逻辑。一方面,在欠发达的近代社会现实中,近代史上的落后危机使得我们对于“发展”“先进”等概念具有更加迫切的期盼,各级领导把经济增长“数量”与“速度”概化为发展内核,另一方面,在现实中的层层压力之下,逐渐形成的GDP的政绩考核方式也在无形中把官员的发展焦点集中在单核的经济增长之上,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至上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形成。

这种发展最为典型的后果就是形成了“生产的跑步机”[2],永不停息的物质生产,但是每一步却只能前进一点点,边际效益逐步下降,在这种巨大的惯性力量下,整个社会却失去了停下来的动力系统,最后引致社会的动乱。

2.分配、消费领域的单核性。在我国的这种单核性的发展思路下,分配领域也呈现出单核性的分配方式,即按照效率来进行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调节作用。

妥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问题是分配领域的一个基本指导原则。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压力下,二者的关系出现了异化与扭曲,在认识和执行上出现了显著的异化,从而呈现出单核化倾向。这种异化与扭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单核化理念在范围上的延伸与拓展,由分配领域延伸到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且被作为一项根本性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在实际中被加以贯彻执行;二是要素分配领域的效率被置换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数量意义上的效率,并被赋予了经济至上的增长主义的含义[3]。以效率为主导的分配方式逐渐建构了我国单核性的分配格局。

今天的消费已经远远脱域于其本质的原始涵义,而被社会赋予了更多的涵义。正如道格拉斯和伊舍伍德论述的那样:“与朋友保持相同的消费水平,不会带有贬低的含义,人民如果不与社会地位相仿的人保持一致,那么应当如何与他们保持联系呢?”①因此消费物品已经异化为双重含义:竞争与群体。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向别人传递或者表达一个特点的信息。消费异化为单核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离轨性消费,甚而越轨性消费层出不穷,人的消费欲望的被物质刺激不停的推高。陷入了“消费的跑步机”状态中,即这种不断增加的物质消费量却未能带来任何内心满足感的消费全过程。

(二)资源环境利用的单核性

发展应是一种和谐性的进步,中国古代文化中就有着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然而在中国特殊的国情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在后发式“追赶发展”过程中,凭借着资源集中的优势,在资源的利用上,采取了单核性的利用开发模式。即只是对资源环境的掠夺性开采利用,而缺乏长远的资源环境发展目标和替代发展长期规划。缺乏与资源环境的双向互惠互动。

1.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大部分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对环境不可逆性的破坏上面。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只能造成一时的虚假繁荣。我们的发展史建立在“两高一低”的发展方式上,即所谓粗放式发展,尤其是在唯经济中心论中,只要发展经济,很多地方采取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战略。不计后果开采自然资源,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已然演变为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环境污染而引致的其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2.资源环境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中国式发展模式的后继性值得商榷。我们当前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现有资源的大肆掠夺的基础上,资源有限性必然不能满足无限制的开采利用形式,当全国资源环境面临枯竭时候,中国式发展也将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发展问题。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给了我们十倍以上的报复!

(三)发展成果享受群体的单核性

对效率的追求必然隐含着对公平的忽视,而中国残缺的市场机制则加重了这种“单一化追求”的消极后果。权力进入市场,资本与权力在某些领域的共舞,共同瓜分不正常的利益。非正常市场管理机制使得市场经济的自由、公平的理念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实际上,正是这不公正的环境条件才促就了资本的高利润,满足了资本的原始冲动。

1.效率主导下主流价值观的逆向调节。由强势群体主导的分配模式使得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社会大众的财富大部分流向了强势的权力与资本,成为他们的福利或利润,且在理论上被某些精英化了的知识分子强化宣传,资本是合法的增殖收入来源。在实践中,社会公平观念的缺失导致改革成果与经济增长的利益无法实现社会共享,而更多地集中流向精英权贵阶层。这种成果共享模式作为一种价值指向,蔓延至整个社会领域,已经渗透了社会个体,弥漫于整个社会氛围中。就这样,整个社会领域都成为一个不规范的利益获取的场域,原本不该谋利的公益行业与公益领域也在越位或错位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切都是在市场经济的外衣下合法进行。

2.“经济人”理念的异化歪曲。“社会——个体”的“经济人”化,社会中异化为一个“经济人”,个体也完全蜕变为经济人,处处以“经济人”理念为社会的行为准则,为个体的行事指南。权力沦为谋私利的工具,资本成为增殖的工具,知识者则被兑换成现实的经济利益,即使是普通的公众也关注点滴的获利之机。在整个社会狂热的“经济人”崇拜之下,公平价值观逐渐沦丧、道德观念日益扭曲、社会风气已然败坏。弱势群体被排斥在整个社会发展成果的利益之外,他们仅仅享受着社会成果的负面效应,使用廉价、低劣的工业产品,饱受环境污染之痛。

三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展望

(一)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要改变以前“单核性”的发展模式,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同性。

发展应是社会全面的发展,而非单纯的经济发展,在具体做法上,要注重经济发展的协同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注重社会结构的同步性。

1.完善社会发展机制,实现包容性增长。近年来国家提出的“包容性增长”,②实质是一种普惠性增长,要求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地区和人群,尤其加大覆盖弱势群体的共享发展成果的范围。改变过去的成果享受范围的单核性,以可持续发展为发展路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依然要坚持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在发展的方式上,要大力改变当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打牢富裕社会的物质基础,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优越的物质生活基础。坚持社会和谐发展,大力弘扬社会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观,政府、社会应积极为成员个体构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的平台,不断消除个体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的体制障碍。

2.转变干部考核机制,以民生为重点。在我国当前的干部管理体系中,干部的考核机制对于干部升迁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对干部政绩的考核则是最为核心的考核部分,他们的政绩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职业路径和职业生涯。因而在这种考核机制刺激下,很多干部的工作是围绕政绩来展开,以多出、快出政绩作为其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在这种双重压力下,政绩工程纷纷上马,造成了工程出政绩的怪圈。使得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甚而出现“脱域”的现象。前任在政绩工程的晕轮下获得升迁,提拔,后继者一方面要弥补前任政绩工程所造成的过度透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为自己的政绩工程再找“新点”。多快省的办法莫过于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建工程彰显市容变化。而那些见效慢、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的民生工程、软实力的工作则全部让位于GDP的快速增长。

要改变这种现象,只有转变当前的干部考核机制,从上而下转变发展思路,以民生为重点,最重要的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完善干部考核机制,以民生为考核重点,从根源上杜绝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要以当地老百姓的满意程度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实现经济发展多核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坚持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性,坚持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注重经济增长极的多点培育,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

1.加强社会结构重构研究。社会结构如同生物有机体具有自己生长发展的规律性,其自身发展成长同样易于受到外部的环境的干预。中国当前社会结构处于一个解组和重构的过程中,在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下,社会结构已经陷入一种非正常发展态势中。在原先的农业社会的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逐步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橄榄 ”③型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呈现一种四不像的“洋葱头”型社会结构,即该大的没大起来,该缩小的没有缩小,大部分全体边缘化,缺少阶层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样的社会结构具有不稳定性,极易诱发社会性事件,且目前的利益不相关者积极参与群体性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社会结构重塑。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向心力和认同感。找准当前社会问题突出因素,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长治久安的社会局面得以实现并长期稳定。

2.在经济发展的结构上要拓展经济发展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消费、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有所不同。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严重失衡,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已久,失衡程度大。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自2001年以来,投资对GDP的贡献连续6年超过消费,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拉动GDP增长。以消耗国内资源、损害国内民众福利的方式来增加出口,增加出口的拉动作用,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70%,这对一个依靠出口拉动GDP增长的经济增长而言,有很大的危险性。一旦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出现风吹草动,必将波及国内整体经济形势,给国内经济、金融系统带来极大的伤害。

与此相对却是消费出现疲软势头,中国的消费对GDP增长贡献没有达到国际一般水准。高位运行的储蓄率与低行的消费率共同构成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低迷状态。居民手中钱财不敢消费,只是放入银行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中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与平均消费倾向一直偏低,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与消费倾向[4]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与消费倾向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伴的是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也一直在低位徘徊。据有的学者统计,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在2000年仅为40%左右,而欧美等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则为70% -80%。

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也明显下降,2008年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是76.9%,2009年上升至77.4%,但在2010年却下降到74.0%;与此同时,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下降更多,2008年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为70.4%,2009年上升到84.7%,但在2010年却一路下滑到50.8%,降低了33.9个百分点,降幅高达60%。[4]消费率太低、投资率过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的根源,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原本该我国居民享受的发展红利向外转移,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风险之一。

有鉴于此,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大力提高居民消费率,着力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的国民福利水平,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政府财政要加快向公共财政转型历程,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国内消费、提高国内消费率中的调节作用。目前,我国国内财政中用于卫生和教育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据部分学者统计,在国民预算中用于卫生和教育的支出仅分别占GDP的0.6%、2.8%。而OECD国家的相应数据则分别为6%、4.5%,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在卫生和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6.4%、6%和 2.8% 、4.2% 。[5]

政府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力度不足,使广大居民不得不自我保障,进行预防性储蓄。在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及福利方面的公共消费是政府最主要支出,这一比重在30%以上,发展中国家则较低,但我国的这一比重不足3%,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低水平。”[5]大力增加“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方面的支出,完善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抓紧建立健全全民社会保障制度,适度增加财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对于我们而言更加急迫。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以有效缓解收入和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6]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人文情怀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立足点,只有理顺二者关系,才能走出一条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实现长久稳定和谐发展的路子。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人本主义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强调人是政策思考的逻辑起点的一种社会价值体系,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7]

注释:

① 参见Douglas and Isherwood(1979)。

② 所谓“包容性增长”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

③ “橄榄”型社会结构模式主要以现代工业社会为理想背景所建构的一种社会结构的理想模型,即“两头小,中间大”,中间阶层占据绝大部分,上层和下层人民分别处于两个端点,由于中间阶层的保守型,这样的社会结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http://www.stats.gov.cn/tjgh/ndtjgh/ggndjgb/t20120222_402786440.htm.

[2] [美]迈克尔·贝尔.环境社会学的邀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5.

[3] 李海青.“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批判与否定么?——一种基于文本解读的理论反思[J].伦理学研究,2010(11).

[4] 郭克莎.当前消费率下滑的表现、原因及影响[EB/OL].国研网,2011 - 09 -05,http://210.45.204.41/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view.aspx?docid=2634208&leafid=930&chnid=1013&searchquerystring=消费率&SearchItem=subject.

[5] 杨英杰.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J].学习时报,2008(9).

[6] 仇凤仙.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弱化流动性过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0).

[7] 白 云,吴海燕.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人本主义[EB/OL].国研网,2005-04-22.http://210.45.204.41/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view.aspx?docid=337789&leafid=31&chnid=1019&searchqu erystring=人本主义&SearchItem=subject.

Reflection and Prospect on the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Current Economic Society

QIU Feng-xian,CHEN J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t the present crucial period in reforming and developing our nation,the growth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re remarkable,which has laid the general patter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Meanwhile it accumulates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other unstable factors in our society too.So it is very necessary and significant to reconsider cautiously the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current economic society.On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 of economy,how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 human development is a question that we need to consider hard.Based o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the writer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current economic society in China,an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 of the development mono-nuclearity in China,prospecting the paradigm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e cooperativity,multinuclearity and humanity.

economic society;mono-nuclearity development;humanism;development paradigm

F120.3

A

1671-1181(2012)03-0001-05

2012-05-08

仇凤仙(1979-),女,安徽宿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社会学。

猜你喜欢
单核经济社会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新消费ABC
一种简单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方法的建立
单核Ru(Ⅲ)-edta类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苯并咪唑衍生的单核钴(Ⅱ)和单核镍(Ⅱ)配合物与DNA和蛋白质的结合反应性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两个单核镍含氮配体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