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慢性心功能不全为首发表现的轻链沉积病1例

2013-01-22 22:42肖继明王颖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轻链浆细胞游离

肖继明,王颖婷,徐 军*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1心脏内科干部病区,2神经内科干部病区,南京 210002)

轻链沉积病属于浆细胞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可表现为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及多器官浸润,早期诊断困难,漏诊、误诊率高,现将近年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脏内科干部病区收治的,以慢性心功能不全为首发表现的轻链沉积病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7岁,因“双下肢水肿2年,活动后胸闷憋喘1年加重6d”于2010年4月1日入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内科干部病区。2008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于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阳性表现,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给予对症治疗。2009年患者自觉出现活动后胸闷憋喘,冠状动脉造影仍无明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肥厚、三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肺动脉高压”,诊断同前,仅予以对症治疗。患者出院后曾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伴胸闷感,数分钟后自行苏醒,当地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因原因不明的心功能不全,最初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2010年3月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加重,并有呼吸困难,夜间睡眠时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逐渐加重,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30/70mmHg(1mmHg=0.133kPa),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口唇轻度紫绀,两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01次/min,律齐,无杂音。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1.2 入院后检查及诊断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6.7×109/L,血红蛋白126g/L,血小板计数216×109/L。血清尿素6.1mmol/L,肌酐69µmol/L,淀粉酶1035U/L,脑利钠肽前体4138pmol/L。尿常规正常。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示,射血分数53%,左房、右房增大,室间隔厚度14mm,中等量心包积液,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肺动脉高压。X平片示:(1)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为著;(2)心影增大。行骨髓穿刺示,成熟浆细胞3.5%。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活检、直肠粘膜活检均示,刚果红(-)。胸水送检后提示,(胸水)CA125: 1598.80 IU/ml,IgA 0.964g/L,IgE 67.2 IU/ml,IgG 5.380g/L。蛋白电泳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峰。2010年4月11日,血游离κ轻链8.8mg/L,λ轻链1365.8mg/L(κ/λ比值0.006), 尿游离κ轻链 87.47mg/L,λ轻链127.3 mg/L(κ/λ比值0.69)。

入院后1个月患者确诊为“轻链沉积病(λ轻链型)、原发性系统淀粉样变性、肥厚型心肌病(继发性)、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Ⅳ级)”。

1.3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营养心肌、强心、利尿、改善心肌重构等治疗。抽胸水2次。明确诊断后行8次化疗, 具体方案为MD方案[(美法仑 4mg,3次/d,d1~4)+(地塞米松20mg,1次/d,d1~4)],患者第2次化疗结束后出现频繁室性早搏,给予倍他乐克、胺碘酮等药物控制。2010年11月15日化疗后出现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治疗后好转。2011年2月4日化疗后出现病毒性感冒,予以积极治疗后好转;化疗期间主要以口服药控制早搏、利尿、改善心功能。化疗疗程结束后,血轻链λ较前明显下降,淀粉酶下降至正常,但心脏超声示心脏形态学改善不明显,双侧胸腔积液量较前无减少。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无特殊改变。患者2011年3月18日晚坐位看电视时突感头晕,急诊查头颅示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给予改善脑血管微循环后好转。2011年6月9日患者再次出现病毒性感冒,治疗后好转。近1年患者未行化疗,生命体征尚平稳,心率维持在80~100次/min之间,24h尿量1300~1600ml。但顽固性低血压,血压多波动在85~95/50~60mmHg之间,且心功能改善不明显,进行性加重,需长时间吸氧,稍活动后即感胸闷、气促,为保证尿量,利尿剂用量逐渐增加。复查血游离轻链均在正常范围。

2 讨 论

轻链沉积病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年发病率为0.8/10万。是由于异常的浆细胞产生过多的轻链,而重链的合成相应减少,过多游离的轻链片段在血清或尿液中大量出现称为轻链病,一旦免疫球蛋白轻链在全身组织中沉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即为轻链沉积病,约2/3患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在组织中沉积的轻链类型与骨髓中异常浆细胞产生相一致。

2.1 临床特点分析

轻链沉积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与轻链沉积的部位和受累器官受损的程度有关。常见受累器官为心、肾、肝、皮肤、骨髓及周围神经。该患者有如下临床特点:(1)以下肢轻度水肿为早期表现,并以逐渐加重的活动后憋气、顽固性低血压为主要表现;(2)心脏超声示心肌肥大,有心力衰竭、早搏的异常表现,脑利钠肽前体明显升高;(3)皮下脂肪组织活检、直肠活检均示:刚果红(-);(4)患者经过8次MP方案化疗,从发病至今已有4年,现生命体征稳定,肝肾始终未受累及,肝功能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均正常;(5)心肌肥大无法纠正,顽固性低血压不能缓解;(6)出现过一次腔隙性脑梗塞,但无明显脑梗塞后遗症;(7)胰腺受侵犯国内罕见报道[1],该患者血淀粉酶明显升高。

2.2 诊断依据及延迟诊断的原因

该患者诊断依据:(1)老年男性;(2)多系统损害:继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胰酶升高;(3)血尿游离λ轻链明显升高;(4)蛋白电泳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峰。延迟诊断的原因为:(1)专科思维的局限,患者入院前2年就诊于多家三甲医院,均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2)仅按照心功能不全进行利尿治疗,未结合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淀粉酶升高等多系统损害进一步思考;(3)外院因条件限制,未能进行血尿游离轻链的检测。

2.3 血尿游离轻链的检测有助于早期确诊

本周氏蛋白又称为尿游离轻链,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肿瘤标记物,距今超过150多年的历史,对人类认识浆细胞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后又发明了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和免疫固定电泳技术,但临床使用繁琐、敏感性不够满意,且不能定量。近年来,一种高度敏感、定量、快速自动的血尿游离轻链免疫比浊检测法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和发展[2],尤其是对只分泌轻链型的单克隆浆细胞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预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4 轻链沉积病伴心血管损害的原因分析

轻链沉积病患者出现心血管损害的原因可能为:(1)轻链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的顺应性下降,血压升高或降低;(2)轻链沉积于心肌,导致心肌淀粉样变性,心肌肥厚,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下降;(3)轻链导致管型肾病和肾淀粉样变性,甚至急性肾衰竭,晚期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导致水钠潴留;(4)心脏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如脑利钠肽及脑利钠肽前体等;(5)进行性贫血导致心率加快,加重心肌缺血;(6)血中轻链升高,可使血液粘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尤其老年患者易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7)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减少,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感染,感染后各种毒素可加重心肌损害;(8)淀粉样变可损害心脏传导系统,导致早搏、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9)轻链可侵犯心包、胸膜导致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影响血液回流及心脏舒张功能。以上诸因素均可导致或加重慢性心功能不全,甚至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2.5 积极的治疗可减轻症状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本病不可治愈,预后不佳,累及心肌并出现心力衰竭者,多数于1年内死亡。但本病一般对化疗敏感,患者采用联合化疗后症状迅速缓解,血尿轻链浓度迅速下降,生存期明显延长。该患者经过8次的MP方案化疗,从发病至今已有4年,现生命体征稳定,不但轻链下降至正常范围,升高的胰酶在第2次化疗后恢复正常,肝肾始终未受累及,肝功能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均正常。

3 总 结

对于老年人群的不明原因顽固性高血压[3]、顽固性低血压、肥厚型心肌病、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胰腺炎、进行性贫血、肾功能不全和多器官损害患者,心血管专科医师要集思广益,须排除轻链沉积病,及早行血尿游离轻链检测,尽早明确诊断,确诊后应结合个体情况,积极联合化疗可迅速减轻患者症状和血尿轻链水平,减轻轻链对组织器官的浸润,延长患者生存期。

[1]吉蘅山,胡裕效,朱 虹. 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的PET/CT显像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12): 1341-1342.

[2]陈海飞,侯 健,王东星. 血清游离轻链监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7,30(1): 74-77.

[3]陈锐华. 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策略[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12): 1233-1235.

猜你喜欢
轻链浆细胞游离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轻链检测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评估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游离轻链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免疫固定电泳结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评价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