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6例

2013-01-24 14:06刘喜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5期
关键词:胃痛运化萎缩性

刘喜梅

(山西长治钢铁集团职工总医院,046031)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我国属幽门螺旋杆菌(HP)高感染国家,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男性多于女性。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以往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1]。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6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0~68岁;病程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全部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且排除肝胆、胰腺疾患。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教材。

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采用三联根治方案,包括:组胺H2受体拮抗剂抑酸药雷尼替丁,胃黏膜保护药胶体果胶铋胶囊,抗菌药物阿莫西林胶囊。雷尼替丁口服,每日2次,每次150mg,早晚饭时服,连续口服7d。胶体果胶铋胶囊口服,每次200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且不得与牛奶同服。阿莫西林于饭后半小时服用,每次0.5g,每日3次。用药时间是14d。

2.中医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辨证施治[2]。

(1)脾胃气虚型:症状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治以益气健脾,和胃除痞。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党参20g,炒白术18g,茯苓12g,法半夏9g,陈皮12g,木香3g,砂仁6g,炙甘草6g,焦三仙各15g。

(2)脾胃虚寒型:症状表现为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治以温中健脾,选用黄芪建中汤为主方加减:黄芪30g,桂枝10g,白芍20g,干姜6g,陈皮9g,半夏9g,茯苓12g,党参18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3)胃阴亏虚型:症状表现为胃痛隐隐,嘈杂如饥,或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干呕,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选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生地黄24g,北沙参10g,麦门冬10g,枸杞子12g,当归12g,白芍24g,甘草6g,川楝子10g。

(4)肝胃不和型:症状表现为胃脘胀满攻冲作痛,痛连两胁,胸闷痞塞,喜长叹息,食少纳呆,嗳气泛酸,或见呕吐,大便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g,白芍20g,炒枳壳10g,甘草6g,香附10g,陈皮10g,焦麦芽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莱菔子10g,竹茹10g,连翘10g。

(5)脾胃湿热型:症状表现为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治以清热除湿、理气和中。选用连朴饮加减治疗:黄连6g,厚朴12g,石菖蒲10g,法半夏9g,黄芩6g,芦根10g,茵陈30g,薏苡仁30g,陈皮10g,白术24g。

中药煎剂内服4周,每日早晚空腹温服。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次要症状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痊愈37例,占80.4%;有效8例,占17.4%;无效1例,占2.2%。

讨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为多发病、常见病,属于中医“胃痛”、“痞满”范畴。根据中医藏象学说理论,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互为表里,脾属湿,胃属燥,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燥湿相济,阴阳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凡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冷热不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等,皆能影响脾胃之功能而发生病变。同时该病的发生与情志因素、禀赋不足有关。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浊内生,阻滞气机,或郁久化热伤胃,胃失和降;或恼怒伤肝,肝木横逆,胃气受扰;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或饮食不洁,邪(主要是湿邪、热邪)随口入,侵犯脾胃,运化失职,纳降受碍,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或脾胃禀赋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节,或年高体衰,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无以运转气机、水湿,致气滞、湿阻,胃失和降,都可发生胃痛、痞满证。该病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通过中医辨证,更能客观地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西医角度看,针对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阿莫西林能杀灭胃幽门螺旋杆菌,去除诱因;雷尼替丁胶囊能抑制胃酸分泌;胶体果胶铋胶囊口服后在胃内形成溶胶,该溶胶与炎症表面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形成保护膜,隔离胃酸,保护受损的黏膜,并刺激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黏液,促进上皮细胞自身修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好转或痊愈,但少部分患者可发生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应该得到重视。其症状易反复发作,受心理、社会和饮食因素影响较多,因此平时在日常生活当中预防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要保持心情愉快,戒烟忌酒,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忌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3]。积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防止进一步发展。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2-386.

[2]张声生,李乾构,黄穗平,等.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深圳)[J].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杂志,2010,18(3):207.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上)(2006,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45-50.

猜你喜欢
胃痛运化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