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仔鹅育肥效益的综合技术措施

2013-01-25 03:02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7期
关键词:雏鹅白鹅周龄

(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349)

鹅是草食水禽,天性喜群居生活,采食性广,耐粗饲,生长快,生产周期短,投入少,产出高,经济效益好,肉质营养高,风味好而倍受人们喜爱,市场鹅肉产品长期保持畅销势头,这给养鹅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为提高肉仔鹅育肥效益,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归纳出提高肉仔鹅育肥效益的措施:选择优良肉鹅品种及杂交组合生产商品鹅、精心搞好雏鹅的培育、选择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饲喂优质颗粒料和网上育肥集约化饲养等。

1 选择优良肉鹅品种及杂交组合生产商品鹅

目前我国的优良肉鹅品种较多,引进的国外品种主要有英国的莱茵鹅和法国的朗德鹅,前者是肉用性能较好,后者生产肥肝更优。我国地方鹅品种较多,大型鹅有狮头鹅;中型鹅有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溆浦鹅、浙东白鹅、雁鹅、钢鹅、马岗鹅等;小型鹅有太湖鹅、豁眼鹅、阳江鹅、籽鹅、长乐鹅、伊利鹅等,这些品种鹅适应性强,除大型鹅狮头鹅主要以肉用外,其他多为肉蛋兼用型。根据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资料,莱茵鹅与四川白鹅杂交生产肉仔鹅可极大地提高其产肉力,其杂交仔鹅70日龄在舍饲条件下平均体重达3.55kg,而四川白鹅还不到3kg。莱川杂交鹅在放牧加补饲条件下,70日龄体重可达3.75kg。莱川杂交鹅还表现出生活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早期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可见利用莱茵鹅与四川白鹅杂交生产肉仔鹅,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组合。当然,利用莱茵鹅或朗德鹅与我国中、小型地方(培育)品种鹅杂交生产肉仔鹅,也不失为理想的选择。实践证明,选择优良的肉鹅品种并开展经济杂交,是提高肉仔鹅育肥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

2 精心搞好雏鹅的培育

从出壳到28日龄为鹅的育雏期,雏鹅的培育是肉仔鹅育肥中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此期间饲养管理的目标重点是培育出生长发育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的雏鹅,发挥出鹅的最大生产潜力,提高养鹅生产的经济效益。

2.1 雏鹅的生理特点

要搞好雏鹅培育,首先要了解和掌握雏鹅的生理特点,才可以根据其生理特点来培育好雏鹅。刚出壳的雏鹅,身体娇嫩,绒毛稀薄,自身调节体温机能差,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抵抗力弱,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但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强抵抗力;而雏鹅的新陈代谢机能极为旺盛,生长发育快,在放牧条件下,雏鹅2周龄体重达到初生重的4~5倍;由于雏鹅的消化道容积小,消化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对一般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差,因此,喂给营养全面、易消化的全价饲料,才能满足雏鹅生长发育的营养所需。

2.2 育雏前的准备

2.2.1 育雏设施及消毒

首先是设施准备,育雏室要求干燥,通风,保温条件良好。采用地面育雏,要准备好保温伞、红外线灯、垫料、围栏、饮水器、干湿温度计等,如采用网上育雏,要准备网架、网床等;再是对场地、用具的消毒;三是在进雏鹅前,先对育雏室进行试温,调整好室内温度和湿度,准备育雏。

2.2.2 选购雏鹅

选购健壮的雏鹅是提高育雏率的关键。在购买雏鹅时,应先对雏鹅进行选择,健雏鹅的基本要求:体大、个重、健壮活泼、两眼灵活有神、绒毛黄松光洁、脐部收缩良好、腹部柔软,抓住雏鹅挣扎有力、出壳时间正常。其余不正常的弱雏,应踢出。

2.2.3 运输雏鹅

运送雏鹅应掌握在雏鹅出壳后24 h内到达目的地为宜,最多不超过36 h,如时间过长,就需要在运输途中饮水和喂料。盛装雏鹅的用具应为专用箱,或周边有孔的纸箱,要求既保温又透气,箱内雏鹅密度适中,装车固定好箱子,途中不得有滑动,防止压死、闷死雏鹅的事件发生。冬春季注意保温,夏季注意防日晒雨淋和受热。雏鹅运到目的地、放入育雏室后,应让雏鹅充分饮水,再喂饲料。

2.3 雏鹅的饲养管理

2.3.1 育雏室的温度、湿度控制

育雏室的温度、湿度控制是雏鹅育雏成功与否的关键。按照雏鹅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1~4日龄,育雏伞下温度35℃~37℃,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65%~70%;5~7日龄,育雏伞下温度34℃,室内温度23℃,相对湿度60%~65%;2周龄,育雏伞下温度32℃,室内温度22℃,相对湿度60%~65%;3周龄,育雏伞下温度2 8℃,室内温度2 0℃,相对湿度65%~70%;4周龄,育雏伞下温度25℃,室内温度15℃,相对湿度65%~70%。在育雏过程中,要根据雏鹅的活动状态来判定温度是否适宜,如雏鹅相互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如雏鹅远离育雏伞,张口呼吸,说明温度偏高;雏鹅分散均匀、活泼好动、神态自然,说明温度适宜。当室外温度在15℃以上,4周龄雏鹅可以脱温。

2.3.2 合理分群饲养

按相对大小、强弱一致的雏鹅放在一起饲养,有利于雏鹅生长发育整齐,便于饲养管理。在育雏过程中,将个别食欲不振、体质较弱、行动迟缓的雏鹅及时剔除,单独饲养。

2.3.3 合理密度饲养

育雏期间适时调整雏鹅饲养密度有利于雏鹅采食、运动和休息及健康生长发育。在冬春季,雏鹅第1周按每平方米15~20只为宜,之后每隔1周减少2~3只,直到育雏结束。

2.3.4 合理的光照

雏鹅在第1周应采用24 h光照,这有利于雏鹅采食、饮水、活动及生长发育。随着雏鹅日龄增加,光照逐渐缩减:1周为24 h,2周为18 h,3周为16 h,4周为自然光照。

2.3.5 通风换气

随着雏鹅渐渐长大,其代谢产物逐渐增多,粪便产生的氨气污染室内空气,会引起雏鹅呼吸道疾病,危害雏鹅健康。因此,在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湿度的同时,注意开闭门窗通风换气,以人在室内不觉刺鼻、刺眼为宜。育雏室内勤换垫料和保持清洁卫生及室内干燥卫生。

2.3.6 饲喂

雏鹅选用专用全价颗粒配合饲料(直径为2.5 mm),用浅食盘让其啄食。在第1周内每日喂6~9次,第2周喂5~6次,根据日龄增大逐渐减少饲喂次数。有条件可以同时喂给优质青绿饲料,宜将青饲料切碎饲喂,以防浪费,采用小型专用饮水器给雏鹅饮水,最好在雏鹅1~3日龄时在饮水中加入0.1%的复合维生素。

2.3.7 防疫与防敌害

如果种蛋是来自未经小鹅瘟疫苗免疫过的母鹅,应立即对雏鹅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雏鹅娇嫩,无抵御敌害的能力,鼠、蛇、猫、犬都是雏鹅危险的敌害,必须采取有效防御措施。

3 选择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

仔鹅放牧,可锻炼其体质,增强觅食能力。特别是在育肥后期,仔鹅在室外采食足量青饲料后,回到舍内,再补给足够的饲料营养,有利于仔鹅的生长发育即育肥。在育肥前期,仔鹅可以放牧为主,尽量多放牧,以减少精料喂量,降低饲养成本。育肥后期,由于仔鹅增重速度加快,营养需求量增多,单靠放牧吃青料远不能满足仔鹅快速增长的营养需要,应逐渐减少放牧,改以舍饲为主,有利于仔鹅长肉和沉积脂肪。据测定,肉仔鹅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其生长育肥速度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全舍饲饲养。因此,在有放牧条件的前提下,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肉仔鹅,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4 饲喂优质颗粒料

鹅的消化功能的特殊性,形成了以食青草为主的草食动物,这给传统家庭饲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优势,养肉鹅育肥快、时间短、耗料少、经济效益高。但青绿饲料的营养浓度低,补充的粮食类饲料营养单一,不能全面满足肉仔鹅快速育肥的营养需要,这就必须饲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来育肥,才能获得最佳的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颗粒饲料口感好,更便于仔鹅采食、浪费少。颗粒料经膨化处理后,易被仔鹅机体消化吸收。肉仔鹅饲喂颗粒饲料增重快、费用省、效果好。据测定,肉仔鹅饲喂颗粒饲料比单一饲喂玉米可多增重20%以上,饲料利用率提高36%,每只鹅获利提高33%,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 网上育肥,集约化饲养

仔鹅网上育肥是舍饲育肥的一种,就是将仔鹅放在网上饲养,网可以是1层或2层,最好是专业生产的铁丝网,1栏/8~10 m2,饲养密度5~6只/m2。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饲喂3~4次/d,同时喂给适量青料,保障清洁饮水。仔鹅采用网上育肥方法,生产效益高,育肥均匀度好,最适合集约化批量生产。集约化饲养是是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便于工厂化管理,实现规模效益,提高饲料利用率,雏鹅成活率高,育肥期缩短,提高了产肉率;同时,亦便于推行批量生产,实现专业化、配套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猜你喜欢
雏鹅白鹅周龄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大白鹅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一只大白鹅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白鹅写生记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