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嵌顿二次取出5例分析

2013-01-26 21:16汪艳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年13期
关键词:钳夹节育器宫腔

汪艳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例对象:年龄46~56岁之间,生育子女1~4个,放置时间12~28年,平均带节育器时间20年。绝经后取IUD 3例,放置的是单纯单环,绝经时间在2~4年。围绝经期取IUD 2例,活性圆形环,均因月经淋漓不尽要求取IUD,取环时间为月经净后2~6 d。术前通过询问病史,3例由下乡工作队在乡卫生院放置,2例在县级计生部门放置。5例均既往体健,3例系产后哺乳期放置,2例为人流术后放置。术前常规B超检查和妇科检查。5例术前B超均提示有节育器部分嵌顿,4例IUD位置靠宫腔底部,1例在宫颈管上方。

1.2 方法 术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用0.5%的碘伏消毒宫口及宫颈。用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用子宫探针按子宫屈向探测宫腔,探得IUD所在位置,用取环钩钩住IUD的下缘,轻轻拉出[1],5例均有阻力,缓缓拉至宫颈口,用手术剪剪断后,用有齿血管钳夹持一头断端,象抽丝样缓缓抽出,术中未感觉有明显阻力,也未感觉有节育器断裂的感觉。术中均有出血,出血在10 ml左右,术后再次用探针探及宫腔,1例依稀有金属感,4例未探得金属感,为了减少患者痛苦及损伤,停止手术。术后5~6 d阴道流血干净后再次行B超检查,5例患者宫腔内均有IUD回声,短的约1 mm,长的约1 cm左右,1例宫腔内仅有一点强光点,2例2 mm左右的残端在宫腔黏膜下,2例均有部分在肌层,与子宫纵轴不在一线。术后一个月二次行取节育器手术,术前再次行B超定位,手术者在B超下明确嵌顿节育器与子宫的位置,术前常规同前面一样,用探针按B超下定位的方向轻轻探查宫腔,探得节育器的感觉后,用大号有齿弯血管钳夹持住取出,其中2例稍有阻力,用血管钳夹住断端后轻轻晃动,等松动后取出,其余3例很顺利的将断端取出。

2 结果

5例节育器嵌顿患者,在一次取节育器部分残留后一个月,二次取器时均顺利取出,患者无明显腹痛,手术时间不超过15 min,出血均<5 ml。

3 讨论

导致节育器嵌顿的原因很多,可能与手术者上器中操作不当,环型选择不当,哺乳期上器,产后及剖宫产后瘢痕子宫,绝经后子宫萎缩等原因有关。给取器手术造成困难,在取器困难时应立即停止手术,避免反复操作造成更大的损伤。有研究报导,IUD的嵌顿与其种类有关,金属类嵌顿率最高;产后人流术后置器嵌顿率高于月经后置器;IUD嵌顿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本次分析的5例患者都是在哺乳期或人流术后上器,都是金属类节育器,又都属于绝经期或围绝经期,带器时间都比较长,与上述报道相符。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低,子宫萎缩,节育器相对过大,易引起嵌顿;而取器过程中反复多次盲目的勾取,易致节育器的位置发生改变,导致节育器变形、嵌顿、断裂、甚至部分残留;极少数还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3]。本次5例手术中,均未反复进行勾取,未对子宫造成严重的损伤,二次手术也是在B超的定位及手术者在B超下明确嵌顿节育器与子宫的关系后再进行手术,手术很成功,作者建议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以后的取器过程中,如果取器发生困难,不要强取,可以过段时间明确诊断后再行二次取器,二次手术需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操作。这样既可以减轻患者手术时的痛苦,也可以避免造成更大损伤,还可以减轻患者因为去做宫腔镜等手术而增加的经济负担。当然如果二次手术还未成功取器者,应该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1]苏应宽,刘新明.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34.

[2]王士菊.宫内节育器嵌顿主要原因探讨,医药前沿,2011.

[3]李雪英,罗军,罗萍,等.取器困难及节育器嵌顿81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9,6(6).

猜你喜欢
钳夹节育器宫腔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一种多功能标准化剥线钳在电力计量装置安装中的应用
公铁联运钳夹车的研究探讨
指压钳夹法抢救心脏破裂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的因素探讨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155例
超声在节育器异位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