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3-01-26 21:16汪平王建云蒋国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年13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医院管理基层医院

汪平 王建云 蒋国莲

浅谈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汪平 王建云 蒋国莲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 针对存在问题探讨防控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 遵照循证管理原则, 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制定相应措施。结果 基层医院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医院感染管理, 做到人人参与感染管理, 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正常运行。结论 专职人员要积极学习感染管理知识与技术, 提高自身素质, 并取得院领导的支持, 投入必要的设施, 充分发挥质控网络作用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医院管理;改进措施

医院既是患者集中地又是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的场所, 存在人与人之间特殊接触方式, 患者对病原菌敏感性较高, 感染剂量低于正常人, 发生医院感染会使患者增加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影响医疗质量, 引起死亡率增高。医院感染是目前各级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起步较晚, 发展缓慢, 其重要性尚未被人们理解和重视[1]。而近几年随着对医院感染问题的重视, 医院感染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的成效已成为评价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2]。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由基层卫生院升格为二级骨伤科专科医院, 医院规模扩大、业务量增加、医疗质量提高, 同时也存在医院感染的问题, 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医院转型的几年中, 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并取得一定成效, 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部颁标准内, 医疗护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就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1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1. 1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 部分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性不足, 缺乏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 有的医院院领导认为院感科可有可无, 院感工作“只花钱, 不赚钱”,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较少。大部分医院感染委员会未履行职责, 有的二级医院或二级以下的医院虽建立三级网络管理体系,但运行不好。通过近几年来实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不断发生, 医院感染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但是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掌握不准,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低。虽然每年都进行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在培训过程中流于形式, 参加培训人员甚少,加之现代医学教科书上至今对于医院感染管理都没有完整的系统论述, 使多数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认识不清[3]。

1. 2 医院感染病例普遍存在迟报和漏报现象在住院患者中进行医院感染调查时, 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有的患者已经发生医院感染, 但是医生在病例中不反应真实情况, 也不做相关检查, 尤其不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不能找到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 医院感染病例无从成立。

1. 3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和消毒灭菌不规范 重点科室布局卫生学流程不合理, 消毒灭菌操作技术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使用中的建筑面积不足, 医务人员消毒灭菌观念淡薄,消毒灭菌知识缺乏等[3]。体现在重点科室如:供应室、手术室、ICU的三区划分不明, 清与污, 人与物通道未分开, 甚至共用一个通道;供应室的回收、洗涤、包装、灭菌发放等环节无质量控制及记录, 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包装方法错误, 器械清洗不彻底, 无菌手术器械包重量超重等现象。戊二醛被普遍用于器械消毒的灭菌, 使用前未经无菌水冲洗, 存放消毒剂容器无标示或标示不清, 存放容器未做到定时灭菌。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操作时不带口罩、帽子, 甚至不穿工作服, 在换药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摆放混乱。

1. 4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 临床医师没有正确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去执行, 导致出现用法用量不当、选药不当、围手术期用药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 缺乏应有的药理学知识, 个别医生以经验用药为主, 术后预防用药至患者出院。忽略了病原学方面的检查, 不能及时送细菌培养, 根据药敏试验选药[4]。

1. 5 医疗人员自我防护淡薄与手卫生的执行依从性差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5]。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洗手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 有的重点科室未采用非触式水龙头, 未提供抗菌洗手液, 免洗手消毒剂, 干手设施, 医务人员采用白大衣搓手现象比较普遍。存放固体肥皂或皂液的容器不洁净, 未定期清洁和消毒。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差, 对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指针不知晓,执行不到位, 手卫生依从性差, 工作中不能做到及时正确的洗手或手消毒, 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 6 医疗器械清洗和消毒不规范 大多数基层医院均未采取器械集中清洗, 很多医院的器械清洗步骤及流程不规范, 有的科室的器械清洗、打包再送高压灭菌。内镜的清洗、消毒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无高压气枪、水枪, 未使用酶洗等。

1. 7 手术室和供应室不能实现一体化运作大多数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基层医院, 供应室手术室建造时间久远或近期不打算改建、扩建的基层医院不能实现手术室和供应室一体化运作。存在的问题及矛盾主要表现在:①器械接受时存在的问题。供应室在接受器械时发现器械的数量有出入, 或少或多, 各包之间有混淆, 器械带血渍或已有干结, 造成清洗困难。②手术室与供应室的沟通与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两科之间沟通不及时及不能及时反馈信息, 如手术室加减手术包内器械时未及时通知供应室, 供应室在下收下送器械时发现问题未及时反馈到手术室, 手术室不能将次日手术安排清单提前送到供应室等等。③器械运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本院现在供应室与手术室没有直通的洁、污电梯, 且手术室为单通道致使对器械的运送造成诸多不便, 收送器械的时间与次数不好掌握, 途中可能造成器械的混淆和污染。④职业暴露的问题。在供应室和手术室未一体化运作时, 人员职业暴露的几率高。

2 防控医院感染的措施

2. 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和完善制度及监督机制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监控小组组成。本院在临床监控小组的人员配备中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护士、监控医生增加了一名科主任秘书, 由科主任秘书负责本科室所有院感监控工作的最终汇总, 与院感科直接联系, 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考核, 如参加院部的行政查房、内务查房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限期整改, 定期检查, 也让全体医务人员的意识里重视院感。

2. 2 增强院领导的医院感染意识和完善组织机构 及时向院领导传递有关规章标准、规范及院感暴发的事件, 对医院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使他们认识到院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院感管理中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等。

2. 3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性,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 各个环节, 是全院各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 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发挥着及其重要的工作, 主管院长亲自参与管理, 各部门才能重视, 医院感染工作才能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 4 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的工作 有些科室如有感染病例不如实上报, 在病例中也不反应病情变化的原因及相关检查, 总认为如果上报影响科室声誉以免引起医疗纠纷。通过不断的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使其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并下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相关材料, 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院内按计划定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全员培训, 紧紧围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理念。院领导每年接受市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院感专职人员及科室的管理人员定期参加院感知识的学习,必要时送上级医院短期进修;定期请上级专家来本院传授新知识、新规范, 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进行宣传教育, 使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全员主动参与院感防控。

2. 5 在普遍监控的基础上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与护理部、医务科共同组织学习掌握《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加大督导力度, 要求每个人应执行标准操作规范并把每月质控情况进行全院通报。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对照卫生部颁发的院感管理标准, 对建筑和设备不符要求及时向院领导反映并说明其重要性, 在医院改建、扩建时应严格按要求各室的设备等。

2. 6 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认真学习《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使医务人员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纳入药剂科、医务科的质量考核。

2. 7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手卫生对获得性医院感染控制起关键作用, 而洗手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6]。医务人员手卫生作为院感管理专项工作来落实, 按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医院提供足够洗手设施设备, 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培训, 严格掌握洗手、手消毒指征、洗手流程, 定期督促和检查, 促使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操作的地方配备快速手消毒液,以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 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2. 8 加大消毒设备设施的投入和加强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 首先, 要从根本上改变全体医务人员及院领导的思想观念, 把所有器械的清洗从科室内的清洗归集到供应室集中清洗。其次医院应投入一定的经费, 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胃镜室等应添加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械, 医院应将所有的手术器械, 包括植入型手术的外来器械送到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并做好物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 对灭菌物品做好物理、化学监测, 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放行, 直到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同时做好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以利于质量的持续改进。

2. 9 实行医院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本院为骨专科医院, 对手术器械的管理及要求比一般的医院要求更高。在本院院领导及院感科的努力下, 本院投巨资重建规范化手术室、供应室。其主要在于:①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清洗是去除热源、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关键措施, 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 回收的手术器械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处理, 经过手工刷洗、酶洗、超声波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后, 再对器械进行功能性和完整性的检查, 符合要求后再包装、灭菌, 保证了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同时提高了灭菌合格率, 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发生率。②减少了手术护士非专业工作时间, 提高了医患满意度。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合作后, 体现了专业化的管理, 同时把手术护士从非专业护理中解脱出来, 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 从而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手术配合,参与到对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访视及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工作中, 提高了医患满意度。③有利于手术器械的管理和保养, 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供应室护士均是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 掌握了正确的洗涤流程, 根据物品材料、器械结构、污染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清洗,有利于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器械清洗后由专人负责对器械性能严格检查、保养、包装灭菌, 确保再次使用时的器械质量。

3 小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多个环节、跨穿多个学科, 贯穿于诊疗全过程, 是一项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工作[1,2]。医院感染管理就是针对在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情况, 运用循证管理原则的理论和方法, 总结医院感染发生的规律, 为减少医院感染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活动[3,5]。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最重要的是强化防控医院感染意识, 既需要医院领导的重视, 更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 要完善监控网络, 使医院感染控制得以加强和规范化,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6]。

参考文献

[1] 任丽娟, 宋暖, 秦平, 等. 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20(11):1261-1263.

[2] 于杭英. 医院如何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的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8(10):61-63.

[3] 李少侠. 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13):136.

[4] 张文梅, 高秀梅.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9(7): 371-3725.

[5] 朱仕俊, 郭燕红, 李六亿, 等. 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展望. 中国医院, 2007, 11(1): 6-9.

[6] 张玉华, 詹磊, 匡丽. 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分析与对策.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5, 4(3): 276.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3)13-0057-05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3.13.026

作者单位:214233 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 通讯作者:蒋国莲 E-mail: yxsjgkyy@163.com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医院管理基层医院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在职护理人员培训系统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浅析医疗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