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与和谐城市构建研究

2013-01-29 06:50齐书春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体育

刘 瑾,齐书春

(1.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南昌大学 体育系,江西 南昌 330006)

·体育社会学·

体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与和谐城市构建研究

刘 瑾1,齐书春2

(1.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南昌大学 体育系,江西 南昌 330006)

体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整合功能,文章探讨了体育在城市功能性整合中所具有的培养城市竞争力、创建城市品牌、扩展城市功能作用,体育在城市制度性整合中依凭体育法规、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城市和谐发展的作用,以及体育在城市认同性整合中促进城市居民达成认同进而推进城市建设的作用。提出了体育促进城市功能性整合、制度性整合以及认同性整合的对策与建议。

社会整合;和谐城市;对策

城市和谐发展所涉及到的各子系统、行动主体、社会要素之间及其各自内部的协调整合,可以分为城市功能性整合、城市制度性整合以及城市认同性整合。城市功能性整合就是将城市和谐发展所需的各种社会资源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市场营销规律的基础之上,按照效率优先和协同配合原则进行合理化配置,最终体现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树立,推进城市建设,扩展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产业发展等结果。城市制度性整合是指城市运用各种政策、法规、制度对各种社会关系和城市市民行为进行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使其纳入统一管理和控制的轨道的过程。城市认同性整合是指通过对城市市民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化过程,使得城市市民具有相同价值观,避免因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行为紧张和冲突,进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体育在城市的功能性整合、制度性整合以及认同性整合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与作用,能够推进和谐城市的构建。

1 体育在城市功能性整合中的促进作用

1.1培养城市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指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和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其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1]。目前学界大多认同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能力的系统体现,一般包括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开放程度、政府效率等几方面的内容。①经济实力是城市竞争力最主要的内容。现代体育产业是现代城市的产物,是后工业化时代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产业,具有无限的市场发展潜力和产业生命周期永不衰退的特征,被人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支柱产业(Pillar industry),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高。发展体育产业,一方面能够创造巨大的产值和利润,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的资金流量,另一方面由于体育产业所具有的产业利润空间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该产业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展,从而促进城市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输入、转换、输出能力和速度的提升,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同时由于体育产业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因而能够扩大就业,为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容忽视是现代体育产业具有节约能源和资源的产业特征,符合低碳社会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关注于人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市民人力资本的价值提升,从而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②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承载体,也是保障城市市民生活和城市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城市通过体育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例如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一方面能够促进城市体育基础设施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因而许多城市借助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机遇,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例如为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投资2 80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得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大为提升,为北京进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发展体育对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福建晋江、浙江富阳作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高科技体育用品装备,通过自主创新制造出“飞鹰”牌等奥运会专用赛艇等高科技产品,填补了我国空白,也促进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④城市竞争力的发展也依赖于对外的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输入、转换、输出,因而城市的开放程度也决定和影响城市竞争力发展。城市体育特别是大型体育赛事本身就是一个对外交流的活动,城市通过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在国际社会充分展示自身的风貌与文化,城市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可以使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大为增强。⑤在政府效率方面,为成功举办作为特大型事件活动的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在资金筹措、设施建设、人力调配、安保设置、赛事推广等方面进行有效协调和运作,这对于政府效率而言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因此能够成功举办一项大型体育赛事,对于政府效率提升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一项新兴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效率的提升,政府为发展体育产业必然涉及到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设计实施、产业监管等诸多方面的事宜,需要政府在理念、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变革,变得更加富有效率。

1.2创建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是体现城市特色和发展指向的辨识符号,是城市形象的抽象和高度升华[2]。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渐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并逐步聚焦在城市的品牌之争。创建城市品牌可以依托多种要素如政治要素、经济要素、文化要素、自然禀赋要素等。城市品牌的基础在于某一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体育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独特文化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最容易被城市所利用来创建城市品牌,体育作为创建城市品牌的重要要素之一,越来越受到城市的重视。首先,城市可以利用体育来创建体育赛事型城市品牌。体育赛事特别是大型体育赛事其本质是一种事件(Event),事件在眼球经济时代是一种吸引公众注意力、传播事件所造城市特色的媒介物。城市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塑造、展示城市自身特色形象。在许多欧美城市,著名赛事和著名职业体育俱乐部是市长手里的政治股票,倘若赛事异地、俱乐部外迁,市长的政治资本就会一泻千里,政治生命也会寿终正寝。所以,他们珍视体育、钟爱体育,相信只有体育才能把他们所管辖的城市放在全球化地图上(Sports put your city on the map)[3]。例如印第安纳波利斯作为美国一个重要的内陆城市在20世纪70年代遭遇到严重的经济衰退,城市发展滞后,被人誉为是一座“昏昏欲睡的城市”(Nap town)。后来该市通过举办世界篮球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以及大力发展Indianapolis500等职业赛车赛事为该城市赢得了体育城市的美誉,从而使得整个城市获得了新生。其次,可以通过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型城市品牌。在世界上以及我国某些城市因为其体育产业发达而塑造了城市鲜明特色,例如福建晋江是我国知名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基地,涌现出了安踏、特步、匹克等多个国家驰名商标,2007年11月晋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后,晋江市着手突出体育产业特色发展体育城市。晋江围绕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建设国家级训练基地、规划开发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等五个发展重点,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转型为目标,积极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打造全球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并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体育城市[4]。再次,通过特色体育资源打造特色体育资源型城市品牌。例如富阳市具有山水风光特色,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因此富阳市提出了“山水富阳,运动休闲”的城市宣传口号,在全国率先积极创建“运动休闲之城”。因而运动休闲成为了富阳市的城市特色。最后,整合多种体育资源,创建复合型体育城市品牌。为借助体育塑造城市品牌,城市可以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发展体育产业、突出特色体育资源融为一体,从而创建出复合型体育城市品牌。例如北京举办奥运会将北京历朝古都的厚重文化与现代都市的时尚前卫有机地融合在一块。广州借助亚运会积极宣传广州的广府文化和国际商贸城市的特色。在亚运会结束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舆情研究中心经过调查发现,91.75%的居民赞同亚运会提高了广州城市的地位和形象[5]。

1.3推进城市建设,扩展城市功能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城市问题逐步涌现,城市需要不断扩大其空间范围,形成新的城市中心。体育对于推进城市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处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北部的北京亚运村辖区面积5.6km2,原属于北京东郊区。为举办第11届亚运会,于1989年成立亚运村街道办事处,进行撤村建市。围绕“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运动员村服务中心”,亚运村经过19年发展与成为集文化、教育、娱乐、体育、商贸、旅游、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区域,与北京中关村、北京商务中心区(CBD)并列称为北京三大旺区。又如坐落于广州东部老城区东部的天河区,在举办1987年第6届全运会以及2001年第9届全运会之后,天河区逐步由郊区转变成为广州城市中心,如今广州天河区现已成为广州的新产业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产业中心,并逐步形成了组团式发展格局,商圈品牌效应日益凸显[6]。2010年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此次盛会将使得广州围绕亚运会主要举办区域——珠江新城,构建广州新的城市中轴线,广州城市空间版图进一步得到扩张,珠江新城作为广州新的城市中心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中央商务区(CBD)。现代城市空间需要进行扩展,城市功能也需要不断提升和扩展。体育对于扩展城市功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广州、上海、北京出现了中央体育商务区这一城市功能中心.所谓中央体育商务区(Center Sports District,CSD),是现代城市体育生活圈形成的产物,是适应城市化进步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体育发展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主要由居住、体育、商贸三大职能设施所构成,强调以体育与居住功能为主,以第三产业的复合发展促进城市格局、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形成体育居住商贸中心,这里聚集规模宏大的居住人群,覆盖体育产业的硬件及软件资源,还有与其匹配的商贸中心[7]。中央体育商务区具有居住、体育、商贸三大职能,同时也集合了现代城市发展所需的金融、地产、旅游、会展、文化表演等多项功能,是集合多种现代城市职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规划区。另一方面作为城市职能中心,中央体育商务区是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具有集聚和扩散效应,其集聚效应表现为中央体育商务区作为城市中心吸引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在该区域,通过区域内部的分工协作与知识共享、区域外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生产、商贸效率与效能,促进城市快速发展。扩散效应则是指中央体育商务区不断与周边区域发生相互联系,通过中央体育商务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梯度势能,吸引周边区域承接中央体育商务区的工商业配套项目,从而解决周边区域就业问题,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城市发展。

2 体育在城市制度性整合中的促进作用

所谓制度就是依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由具有权力的人或社会集团所建立的行为规范,它被特定或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并遵循,促使特定或全体社会成员行为符合某种要求,以求达到社会和谐运行的目的。城市制度性整合是指城市运用各种政策、法规、制度对各种社会关系和城市市民行为进行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使其纳入统一管理和控制的轨道的过程。体育在城市制度性整合中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领域内的体育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城市和谐发展。体育特别是社会体育关系到民生福祉,例如既往由于缺乏有关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共体育服务权利的有关体育法规、制度,导致体育促进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未能完全发挥。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该条例明确规定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的要求,从而使得城市政府担负起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责任,有利于实现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符合和谐社会努力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同时依靠法治协调利益关系、控制人们的行为是实现社会和谐持久而长远的基本手段和机制之一。在关注民生福祉的体育领域内的建立、健全体育法规、制度,有利于城市持久和谐。从另一方面而言,城市体育主要划分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三大块,它们之间关系及各自内部关系是错综复杂,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纠葛,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整个城市体育的发展并进而影响城市的和谐,因此在这方面也需要进行制度性整合,例如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及《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都是促进体育事业整体和谐发展的法规、制度。

3 体育在城市认同性整合中的促进作用

城市认同性整合是指通过对城市市民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化过程,使得城市市民具有相同价值观,避免因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行为紧张和冲突,进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体育在城市认同性整合中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市民认同的体育精神能够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城市体育精神是城市的体育文化、城市的体育建筑风格,以及城市市民的综合体育素质、体育文明程度、体育价值取向、体育思想情操和体育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例如湖南郴州市自1979年起开始作为国家女排训练基地,承担起国家女排的训练及后勤保障工作,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女排开始走向世界,获得了“五连冠”,屹立在世界排球领域的巅峰。女排给郴州市留下了拼搏奋斗的女排精神,这种女排精神得到了郴州市民的广泛认同,郴州市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这种女排精神,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和谐发展。又如刘翔是上海培养出来的杰出运动员,他不仅是上海的城市代言人,他的“亚洲有我,中国有我”的豪迈进取精神,也得到了上海市民的认同,于行动上体现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成为上海市民不懈的追求。二是城市市民认同的体育口号,能够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例如青岛为了迎接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2008奥运帆船赛,推出了“心随帆动,驶向成功”的赛事宣传口号,这一口号体现了青岛市民积极、主动的激情,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帆船运动的推广、普及和发展,更将推动青岛朝着和谐、文明、富裕的方向大步迈进。

4 体育促进城市功能性整合的对策

4.1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核心,培养城市竞争力

①发展体育产业必须要与城市发展进程相耦合。城市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体育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必须要与城市发展进程相耦合也需要不断演进。我国以及世界许多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当城市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时,与鞋服等日用品有较高替代性的体育用品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当城市发展逐步进入较高阶段时,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关注于市民的发展需要,也就是说体育产业必须满足市民健康、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需求,需要在体育健身、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等产业领域进行突破。当前我国许多城市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 000美元,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的人均GDP达到或超过10 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因而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已经进入到一个较高的阶段,发展体育必须围绕体育健身、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等产业进行扩展和提升。②作为大文化产业和大生活产业的体育产业,在当前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生活产业的时代背景下,也需要与时俱进,向时代需求相靠拢,积极发展具有文化、生活概念的产业领域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③体育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引导,考虑到我国城市发展水平进入到一个较高阶段,国家又在积极发展大文化产业和大生活产业,我国政府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应主要围绕利用体育产业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为体育产业发展塑造更好的监管环境,培育各种类型体育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级研发、经营、管理人力资源,推动企业进行产权转化,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际化等方面。二是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量力而为。三是体育产业发展带动城市科技发展,①需要将自主创新与模仿引入改造相结合,核心技术需要自主创新达成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技术、辅助技术可以通过模仿引入改造,在一定的科技平台上实现科技发展的效率与前沿性。②需要借助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科技园、体育高新园区等平台,进行科技创新。四是精心策划实施,借助体育赛事进行对外交流。五是为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政府应以服务性政府为执政理念,积极提升政务效率。

4.2融入城市品牌创建之中

创建体育赛事型城市品牌需要:①将城市文化融入到体育赛事之中。城市文化包含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商业文化、人文景观文化。每个城市都有反映自身发展主题、价值取向与城市精神的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城市品牌内蕴的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符号,创建体育赛事型城市品牌必须将城市理念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与北京所持有的绿色、低碳、创新、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相契合。城市行为文化体现城市市民的素质、品味、生活方式,当素质较高、品味高雅的城市市民作为东道主迎接前来参赛和观赛的运动员、游客时,他们的行为与表现就足以体现城市的特色和形象,因此可以选拨优秀的市民作为志愿者参与比赛服务,同时也需要对市民进行宣传教育,展示城市行为文化。城市商业文化融入到体育赛事之中,可以从体育赛事的运作推广方面着手,高效的赛事的运作推广可以体现城市商业文化的发达。在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举行大型体育节庆活动或宣传展示活动,也可以借助赛事推广城市形象。②合理选择体育赛事。每个城市具有不同的情况,因此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城市实力与规模,城市发展定位、城市文化传统与风格等合理选择体育赛事,从而使得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相契合。③多部门协调合作,秉持整合营销的理念,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和方法将城市品牌与形象融入体育赛事宣传推广之中。

创建体育产业型城市品牌需要:①树立品牌意识,我国许多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迅猛,对于发展体育产业品牌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发展体育产业型城市品牌则意识和观念淡漠,因此这些城市政府应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出发,积极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体育产业品牌转化为体育产业型城市品牌。②体育产业型城市品牌的创建需要依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科技园、体育高新园区等平台,借助平台的科技优势、资源整合优势、知识共享优势优化产业、推进产业升级,从而快速、高效地推进体育产业型城市品牌的创建工作。

打造特色体育资源型城市品牌需要:具有特色体育资源优势的城市应结合休闲时代的背景,抓住城市市民日益重视精神、娱乐、休闲需求的满足的商机,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休闲体育、度假体育等特色体育资源产业,并逐步形成特色体育资源型城市品牌。

创建复合型体育城市品牌需要:①分层实施,逐步推进。创建复合型体育城市品牌,根据国内外有关城市的经验,首先选择某一突破点进行重点突破,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延展至其他方面。例如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而言,要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或培育知名体育赛事作为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体育旅游等特色体育资源型城市品牌构建工作;对于晋江、富阳等中小城市而言,可以将体育用品产业、体育旅游产业、运动休闲产业作为基础,积极创建体育产业型城市品牌或特色体育资源型城市品牌,然后发展其他体育城市品牌。②由于创建复合型体育城市品牌,工作头绪繁多,工作内容繁杂,牵涉部门众多,时间延续很长因而需要在一个统一的战略规划下组织实施。

4.3推进城市建设,扩展城市功能

一是需要城市政府具有通过体育发展城市的意识和观念。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城市都面临着推进城市建设、扩展城市空间范围的问题,国内外许多城市的经验表明通过体育来推进城市建设、扩展城市功能是一条便捷的路径,因此城市政府需要具有通过体育发展城市的意识和观念。通过体育推进城市建设,扩展城市功能既可以通过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也可以通过建立中央体育商务区来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二是通过体育推进城市建设、扩展城市功能需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宜居、宜业”应该成为通过体育推进城市建设,扩展城市功能的目标追求,因此体育场馆设施需要生态化、绿色化,以优化人居环境作为价值取向,同时中央体育商务区、体育产业基地、体育科技园、体育高新园区等也应以适应生态环境要求,低碳绿色为价值取向。三是通过体育推进城市建设、扩展城市功能可以以体育主题单独实施,也可以融入到整个城市发展规划之中,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特色主题之一,结合其他特色主题,相互交融,互为补充,这样可能更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四是可以通过各种改造措施,使得老城区各种公共体育设施满足居民体育生活化的要求。同时对老城区局部地段的公共体育设施进行改造,增加各类体育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提升城市体育健身环境的活力。

5 体育促进城市制度性整合的对策

和谐社会也是民主和法治社会,为推进城市和谐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城市制度性整合。就体育而言,由于其关系到社会民生福祉,加之以往体育法规、制度建设滞后,因此更需要进行制度性整合。首先,城市有关部门必须树立起服务性政府的意识,积极推进体育制度性整合工作,针对目前《全民健身条例》等全国性体育法规、条例业已颁布的情况,地方政府需要进行细致的执行实施工作。同时也需要针对地方情况,参照《全民健身条例》的有关要求制定有关的地方法规、条例,推进制度性整合工作。其次,体育制度性整合工作也牵涉到许多其他社会部门,因此需要政府建立联席工作会议以及协调工作机制,协调和整合体育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的工作。再次,体育制度性整合工作需要体育行政职能部门运用体育公共政策、体育公共资源、体育信息服务等制度与资源来进行引导和调节。最后,体育制度性整合工作,也需要在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方面有所体现,城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必须重视体育制度性整合工作所具有的促进体育自身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积极考量体育制度性整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与影响面,融入进整个城市的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6 体育促进城市认同性整合的对策

一是对城市沉淀的体育精神等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发掘,结合时代特征、城市特征以及城市市民的社会心理情况进行合理的筛选、补充、丰富和完善,然后借助大众媒体采用现代传播方式和策略积极进行宣传,从而形成城市市民认同的体育精神,并进而形成推进城市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二是对于城市体育名人、体育俱乐部需要积极发掘其内蕴的体育精神与体育价值观,借助城市体育名人、体育俱乐部与城市之间的根植性,城市市民对城市体育名人、体育俱乐部的自豪,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认同的体育精神与体育价值观,进而形成推进城市和谐发展的共同价值观与理念。三是对于大型体育赛事等需要精心设计体育口号,融合城市的独特文化个性、发展目标追求以及价值理念,通过简单而意蕴丰富的口号形式,广泛进行传播,促成城市市民的广泛认同和理解,并积极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既推动赛事开展,又能形成精神遗产,推进城市和谐发展。四是各类体育组织特别是社区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应有意识地融入进城市文化的有关内容,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素质、品味,促进市民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同时针对市民所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应注意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如湖北宜昌、湖南岳阳在每年端午节举行的龙舟大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参与,同时也促进了龙舟运动的传承,更是因为龙舟大赛影响巨大,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的文化品牌与名片,受到世界的瞩目。针对市民的体育活动也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吸纳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从而使城市文化能够海纳百川,具有国际性。例如桂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和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近年来逐步引入攀岩、徒步等国际流行的户外体育运动,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参与,从而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国际化的色彩和文化氛围。

[1] 李怀建,刘鸿钧.城市竞争力的结构与内涵[J].城市问题,2003(2):14-21.

[2] 黄志华.论城市品牌与商品品牌的联系和区别[J].包装工程.2005(4):209,216.

[3] 鲍明晓.论体育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1-8.

[4] 曹庆荣,齐立斌,雷军蓉.论体育城市品牌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8-21.

[5] 张美安.亚运提升广州城市形象 超八成居民表归属感增强[EB/OL].http://www.gd.chinanews.com/2010/2010-11-29/2/71306.shtml.

[6] 陈林华.城市中央体育区(CSD)的特征与开发策略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8,29(2):16-19.

[7] 徐向阳,张俊伟.体育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6,21(4):9-11.

[8] 吴亚东.试论现代城市体育精神[J].体育与科学,2005,26(2):29-32.

SportsSocialIntegrationandBuildingHarmoniousCity

LIU Jin1;QI Shu-chun2

(1.Sports and Health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PE Department,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

Sports have certain social integr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as well as recognition of sports in the city. Based on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functional integration,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city.

social integration; harmonious city; countermeasures

1004-3624(2013)02-0014-04

G80-05

A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TY018)

2012-08-28

刘 瑾(1978-),女,浙江桐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体育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