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残本不“残缺”
——读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

2013-01-31 09:23陈帅陈媛媛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夜行人卡尔维诺阴谋

陈帅,陈媛媛

(1.山东大学(威海) 文化传播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2.淄博市第一中学,山东 淄博 370300)

十部残本不“残缺”
——读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

陈帅1,陈媛媛2

(1.山东大学(威海) 文化传播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2.淄博市第一中学,山东 淄博 370300)

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卡尔维诺在这部小说中熟练地运用各种小说技巧,使得这部小说被称为“小说中的小说”。小说中十部残本小说和十二个章节构成了叙事的两大层次。这十个看似残缺的故事却在整个文本的运作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形式上的残缺并不代表意义上的残缺,尤其是对于体现卡尔维诺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用心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论述这十部残篇在整部小说的构造和成形过程中的轴心作用。

《寒冬夜行人》;小说残本;焦虑;阴谋①

一、引言

《寒冬夜行人》是意大利当代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1979年发表的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都能在这里找到踪迹,比如元小说、断裂、戏仿、不确定性等。基于“它不是靠故事情节,靠表面的讲述的逻辑推动向前的;它直接切入事物的核心,在本质中进行讲述,制造危机,并一次次将危机推向对绝对性的体验的极致,”[1](P117~121)中国当代先锋作家残雪认为《寒冬夜行人》代表了卡尔维诺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小说也可以称为是一部“阅读小说的小说”,整部小说的第一句话即是“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2](P7)。因此,在读者正在看的《寒冬夜行人》里还有个“你”也在读卡尔维诺的新作《寒冬夜行人》。“你”的另一个称呼是“男读者”,也是主人公,作者说:“男读者啊,要问你是谁,多大年纪,问你的婚姻状况、职业和收入情况,未免太不礼貌。这些事你自己去考虑罢了。”[2](P31)男读者购买了卡尔维诺的新书《寒冬夜行人》,然后发现是装订有误的伪书,于是他努力寻找满足被吊起胃口的小说,男读者一共遭遇了十次欺骗,也不能找到一部小说完本,他的整个阅读过程构成了整部小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正如作者自己说的,不能没有爱情,所以,男读者对小说的寻找也是一步步虏获自己爱情的过程,因为正是在寻找《寒冬夜行人》时邂逅了女读者。

二、十部小说残本不“残缺”

十部小说残本和十二个章节,在形式上构成了小说的叙事层次。阅读《寒冬夜行人》容易产生十个故事和《寒冬夜行人》这部小说关系不明显的错觉,实际上十个故事不仅勾勒出了十二个章节的前行路线,而且对整部小说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意义重大。本文将就此具体展开阐述。

首先,十二个章节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其它都是由男读者阅读十个故事产生的。十个故事成了整部小说的基石,十二个章节在十个故事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由二者之间的关系展示了阅读的整个过程。试想如果小说只是单纯叙述男读者阅读了一本残缺不全的小说,而没有把小说的文字展现出来,那么这部小说就再普通不过了。正是这十个故事的存在,使得小说中作为主人公的读者和现实中正在阅读这本小说的我们产生了你我不分的幻像。小说的开放性被凸显,不仅小说的男读者,包括我们也在想象中参与了小说的整个创作,“本书一直非常注意让阅读本书的读者能够进入角色并与小说中的‘读者’等同起来,因此未曾给他起名字。”[2](P124)十个故事提醒你你正在进行阅读,而你的阅读感觉在十二个章节又不断地在被分析、强化,设定。

其次,十个故事的内容风格既有科幻侦探,又有政治爱情,几乎涉及了通俗小说的所有主题。而从叙事模式来讲,十个故事可以说涵盖了神秘小说,情景小说,情节小说、革命小说,凶杀小说、心理分析小说、寓言小说、日本新感觉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主义小说、社会幻想小说等各种小说的特征[3](P163~164),这样它们可以说形象地呈现了整个世界文学的大花园。这十个残本一次次欺骗读者到最后仍踪迹未见,那么作者借这场流动的小说盛宴探讨的真正好小说在哪里呢?事实上,这十个故事真正显示了卡尔维诺的写作才能和壮志雄心:反叛整个文学系统,创作真正的小说。

忽视十个故事内容和风格的不同,只保留了开头的十部小说在被阅读后留在读者心中的是相同的感觉,那就是焦虑。一种充实过后全是空虚的焦虑,一种寻找小说后文的焦虑,一种充斥不确定性和说不清感的焦虑。小说中作为理想读者形象出现的女读者一直在反复强调自己心目中对好小说的定义:“对,我很喜欢……但是,我觉得书中所写的东西不应该就是一切,不应该实实在在,应该有点捉摸不定,字里行间还应有某种东西,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东西……”[2](P47),她认为自己最喜欢的小说就是那种一开始就令人焦虑不安的小说。从这个角度上说,十个故事体现了卡尔维诺用心良苦的实验精神。他安排这十个残本说正是想保留住小说在读者心理永远“新”的感觉,在持续不断的焦虑中保持住读者对小说的好奇心,摆脱长久以来人们阅读传统小说引起的厌倦感。

第三,十个小说残本虽然在具体的技巧和风格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在主题内容上都离不开一个词——阴谋。《最后结局如何》里,“我“掉入D部门的阴谋;《在空墓穴的周围》里,“我”则掉入了整个家族历史的阴谋;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是“我”一步步陷入补田先生设计的阴谋中的过程;《一条条互相交叉的线》中,“我“生活在自己的阴谋中;《一条条互相连接的线》讲述了”我“如何在内心的挣扎后接了一个莫名电话而后就被人设计;《向着黑魆魆的下边观看》中我在实现了杀人阴谋后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阴谋;《不怕寒风,不顾眩晕》讲述了一场革命、爱情、友情、阴谋交织的惊心动魄的较量;《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更是阴谋密布,“我”不断地遭到他人利用;《在马尔堡市郊外》是如何谋划和防备随时可能发生地复仇;《寒冬夜行人》中我来到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做好准备的阴谋。

而且,十个残本对男读者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个阴谋,让他无法读到完本小说,无法确信小说的文字,无法顺利地完成阅读。小说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伪书制造者艾尔美斯·马拉纳设计的圈套。他坚信小说本身就是圈套,“文学的力量就是欺骗,文学的真实就是欺骗。”[2](P138)“马拉纳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它的结构和手法是否复杂,即由欺骗、圈套等齿轮构成的整个机器是否复杂。”[2](P166)因此,他自己的做法也就无所谓对错。进一步说,读者阅读整部《寒冬夜行人》其实就是在卡尔维诺设计好的“阴谋“之林中穿梭前行,但是作者又不断地提醒读者不要陷入作者设计好的阴谋中。

第四,十个故事让男读者经受了一次次欺骗,又不得不被吸引。在第十一章中,作者安排了七位读者轮流发言,表达自己对小说阅读的思考。“阅读是个断断续续的,片片段段的行为。”[2](P220)“我也是这样,我读的书全都构成一本统一的书……”[2](P221)“但是,我的目光在字里行间搜寻,努力发掘故事外面的东西,‘完’字以后的东西。”[2](P222)所有这些阅读看法形成的铺垫,正是为了引出十个故事背后真正的那本小说:“寒冬夜行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顾眩晕,向着黑魆魆的下边观看,一条条相互连接的线,一条条相互交叉的线,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在空墓穴的周围……‘最后结局如何?’他问道,急不可待地欲知下文。”[2](P223)十个残本用它们的题目在此实现了在小说中价值的最大化。

“是呀,那个行人仅在开头时出现,后来就不再提他了,他的人物结束了……这本小说不是讲他的故事……”,[2](P224)因此,这本小说像所有小说一样其最终的涵义逃不出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于是男读者和女读者结婚,回到现实。陈晓明在《卡尔维诺纯文学最后的大师》中说:“现实和虚构,真实和幻想都被揉到一起,书、阅读与生活的界线,非常自然地开启一条通道。这使人想起哥德尔的数学、埃舍尔的绘画那种开始与结束的连接形式。”[4]作为小说的《寒冬夜行人》,其实和其它小说一样,都是作者、读者、主人公共同编织的一个阅读情境和幻想天地。

最后,卡尔维诺认为:“现代小说是一种百科全书、一种求知方法,尤其是世界上各种事体、人物和事务之间的一种关系网。”[5]因此,在十个故事中,他总是以一种轻快的方式解释一些很沉重的问题,以破碎的形象打开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比如,在《最后的结局如何里》讲到了现代人生活中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就是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甲虫的问题。在《变形记》里,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在这里,卡尔维诺却想象了一个不断去掉周围世界,让一切都消失的方法。但是,在世界如你所愿什么都省去以后,你才发现事实上是陷入了巨大的阴谋,发现那其实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意大利当代符号学家,小说家,卡尔维诺的好友安贝托.艾柯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像宇宙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之间。”[4]在作品中,他总是不经意地将世界上的事物上升到宇宙空间,追溯到洪荒年代,使得读者畅游于无限时空。《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中,当“我”在海滨气象台使用气象仪器测量天气变化中是,总感觉自己在试图“掌握宇宙间的各种力量,认识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2](P60)“我”处于至高无上的宇宙中,感知发生在地面上的各个征兆。

三、结语

就像柳德米拉最喜欢的小说是“它们在极其复杂、残酷与罪恶的人际关系周围蒙上一层似乎透明的外罩”一样,“卡尔维诺凭籍超人的想象力举重若轻地将这些冷峻甚至尖锐的主题以极为生动的故事讲述出来,使这些彼此相忤的材料整合为了关于现代人的欲望、美梦或厄运的灿烂诗章,在精彩故事的经丝纬线中浸濡着极为幽深的思考。”[5]虽然不能做到他那样清澈透明,但是阅读他的小说至少给我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透明外罩。

[1]残雪.垂直的写作与阅读——关于《寒冬夜行人》的感想[J].当代作家评论,2005,(6).

[2]卡尔维诺著,吕同六,张洁主编.卡尔维诺文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仵从巨.伊塔洛·卡尔维诺与《寒冬夜行人》[A].世界在镜子中——中外文学论集[C].济南:黄河出版社,2007.

[4]陈晓明.卡尔维诺:纯文学最后的大师[N].光明日报,2006.

[5]仵从巨:卡尔维诺的艺术个性及中国含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2,(4).

I106.4

A

1004-7077(2013)06-0051-03

2013-11-01

陈帅(1989-),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2011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欧美文学研究。陈媛媛(1982-),女,山东淄博人,淄博市第一中学英语教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张伯存]

猜你喜欢
夜行人卡尔维诺阴谋
卡尔维诺的月球计划
卡尔维诺(素描)
夜行人
夜行人(二首)
卡尔维诺名言五则
小说终须是『寓言』——合说汪曾祺与卡尔维诺
“夜经济”催生城市“夜行人”
智能预警 守护安全夜行人Hero1互联网夜跑相机体验评测
峡谷阴谋
赵高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