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探讨

2013-02-02 07:32王文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鼻息肉内窥镜鼻窦

王文学

经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探讨

王文学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4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74例实验组患者中达良好者48例,占64.86%,达标者21例,占28.38%,待达标者5例,占6.76%,总有效率为93.24%(69/74);对照组患者中达良好者32例,占43.24%,达标者18例,占24.32%,待达标者24例,占32.43%,总有效率为67.57%(50/74)。两组患者治疗评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组织伤害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观察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鼻塞涕脓伴臭味,头痛恶心,生活质量大大降低。鼻息肉多是因鼻窦炎所引发,进一步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传统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手术不仅术中出血较多,降低了术中视野的清晰度,导致切除不完全,而且损害了鼻窦功能,术后复发率高,而鼻内窥镜手术则有操作便易,对鼻窦损伤小、视野清晰,切除完全,术后复发率低、效果好等优点[1]。为进一步研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我院选取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4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鼻内窥镜手术和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4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35例,女39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36.2±4.9)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8±1.3)年,临床分期Ⅰ型共31例,其中1期、2期、3期分别为15例、9例、7例,Ⅱ型共28例,其中1期、2期、3期分别为13例、11例、4例,Ⅲ型15例;对照组男38例,女36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7.9±5.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3±1.6)年,临床分期Ⅰ型共33例,其中1期、2期、3期分别为10例、5例、18例,Ⅱ型共28例,其中1期、2期、3期分别为13例、11例、4例,Ⅲ型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术前采用预防剂量抗生素治疗4~6 d,伴有鼻息肉的患者可于术前2 d适量添加激素。手术过程中,首先应用鼻内窥镜去除鼻部息肉,找出前后囱并在中鼻甲后2 cm处探入剥离器,摘除钩突的水平部分。使用咬钳沿水平部分向上向前探查钩突垂直部分,咬除组织后使筛泡充分暴露。因中鼻甲处的基板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因此暴露筛泡后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直至基板处,保留基板的组织结构完整。若患者伴有筛窦炎症,应打开上颌窦生理窦口,抽吸窦腔内的脓性分泌物并彻底清除周围病变的炎症组织,处理过程中应注重去除引起阻塞的原因,不应使用扩大器过度扩大窦口,由于钩突的尾部参与构成囱门和上颌窦生理窦口,应特别注意对于钩突的尾部处理,防止摘除钩突后残留的尾部阻塞窦口,摘除后应保护黏膜组织,仅发生水肿的黏膜不应彻底摘除,可局部清除后应用抗生素,水肿情况均能得到缓解[2]。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1.3效果判定标准 良好:临床症状消失,经鼻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情况良好,鼻窦黏膜细胞上皮化,鼻窦内脓性分泌物基本消失或彻底清除;达标: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好转,经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窦内黏膜细胞出现局部水肿增厚,肉芽组织开始出现,鼻窦内仍可见小量脓性分泌物;待达标: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经鼻内窥镜检查鼻窦口开放情况较差,鼻窦黏膜相互粘连明显,可见鼻息肉,鼻窦内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使用χ2检验表示组间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4例实验组患者中达良好者48例,占64.86%,达标者21例,占28.38%,待达标者5例,占6.76%,总有效率为93.24%(69/74);对照组患者中达良好者32例,占43.24%,达标者18例,占24.32%,待达标者24例,占32.43%,总有效率为67.57%(50/74)。两组患者治疗评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使用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不但能够彻底清除息肉,而且还能够去除鼻窦内的炎性病变组织,从而大大减少了鼻窦内息肉的复发。去除病变组织过程中应尽量保留正常鼻窦的生理解剖结构,使中鼻甲以及鼻腔内壁内移,减小筛窦腔空间同时也可以开放嗅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康复嗅觉。扩大的中鼻窦有利于鼻内纤毛的摆动,有效促进了分泌物的排出,填补了传统鼻窦手术的不足。

鼻内窥镜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损伤小、疗效确切、降低鼻息肉复发率以及保留鼻腔正常功能等许多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术者应熟悉筛窦和相邻组织的解剖结构,防止视野不清晰时过深或过内摘除钩突,引起纸板的继发性损伤。严重的鼻中隔歪曲会引起鼻腔通气障碍,降低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所以应矫正歪曲的鼻中隔。术中应注意保留中鼻甲的结构功能,对于严重水肿的黏膜组织应切除外侧或下侧的黏膜组织,避免黏膜组织出现术后粘连[3]。综上,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有显著优越性,值得推广。

[1] 沙海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04):337.

[2] 张瑁.鼻内窥镜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286例分析.中外医疗,2009,29(03):61.

[3] 张梅茹.45例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13(04):55-56.

474150 河南省邓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猜你喜欢
鼻息肉内窥镜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