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

2013-02-15 09:16杨志明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程教材

杨志明

(天津市武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天津 301700)

从2009年秋季开始,天津市开始了职业学校新课程改革,2009级高一学生开始使用新的教材。我有幸成为了这次天津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之一,经过一段时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发现,新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与传统的职教数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它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潮流,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和内容。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将如何实施教学呢?下面我就自己在职教数学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讲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新教材中对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教材生动、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多采用“构建问题情境—学生观察、思考、概括—教师引导、解释、总结—学生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如在“函数概念的引入”教学时,课本安排了三个具体函数实例,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或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函数实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函数例证,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理解、思考,并引导学生从具体例证中概括出共同点,进而总结出函数的概念。

二、强调问题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新教材强调教学要遵循认知规律,以问题引导学习,体现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的过程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恰当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使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过程中,逐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问题的解决。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动手操作等,也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以引导,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

三、强调基础性,应用性,注重联系实际

新教材在继承传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削枝强干”,加强了教材的基础性和可接受性,并注重实用性,通过设置探索、实习作业等栏目,使教材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以往的职教数学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学生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业,发现数学与实践相去甚远,往往看不到它的用处,或者根本用不上,新的职教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的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学生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处的。

例如,在教学数学建模这一部分时,教师可设置一些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的实例来让学生研究探索。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不同通讯网络的资费标准的研究”这一问题,让学生收集整理不同运营商的电话、手机卡的不同品牌的资费标准,进行数学建模,比较了各种运营商的电话、手机卡的不同品牌的优势,并讨论出哪些人群使用于哪种电话和手机卡。学生在完成这一问题时,积极性非常高,不仅学会了数学建模,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并不是脱离生活,没有用处的,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四、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教材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视,这不仅包括数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还特别关注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题材应尽重视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球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寻找一些天体相关材料,如地球、月球等,让学生去计算,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容联系了起来,在解决问题时自然地使用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转变教学手段,适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新教材提倡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充分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同时大力提倡各种数学软件的使用。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知识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将照片、图片、文字、表格、图形、字母、动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基本初等函数(I)的“对数函数性质”这一节的内容时,因为对数函数y=logax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它的图像也没有见过,而且它的图像用传统做法画起来费时费力且不精确,所以,我就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多媒体演示的课件,学生不仅可以任意输入a值而获得对数函数的图像,也可以将对数函数y=logax的图像通过动画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随着底数a的变化,对数函数的图像的变化规律,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了函数的性质,达到了课本的要求,并且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做题当中很少出现错误。

以上就是我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由于接触时间还很短,有些想法还很不成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在教学中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思。

[1]王延文,王光明.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编.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刘春燕,张龙革,吴筱萌,张丽丽.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05).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程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